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拥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配液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21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配液泵,包括水轮部分和水泵部分,通过管道内流动的主液冲击所述水轮转动,带动所述水泵推送配液,实现准确投加;所述水轮部分由主液进管、主液出管、蜗壳、叶轮、叶片、转轴组成;所述水泵部分由变速齿轮、连杆、活塞、活塞缸体、配液进管、配液出管、单向阀组成;所述主液进管、主液出管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与所述蜗壳外切,处于所述蜗壳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配液泵,可以通过不同的构件组合及曲柄调节等方式设定不同的初始配比。其动力由通过管道的主液产生,配液流量随主液流量变化,实现衡比投加。其结构简单,无需外部动力,制作和运行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广。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配液泵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配液泵。

技术介绍

[0002]在广大农村山区,近年来修建了大量的小水厂,一处小水厂往往只供一个村或几十人。为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大多水厂采取自流引用山泉或溪流水,不需用电。原水引用后一般要投加一定混凝剂进行净化处理,在入户前要加入消毒剂灭活细菌和病毒。所投加的药剂要求剂量准确才能达到处理效果。特别是最后的消毒剂投加,应严格与水量匹配,否则要么投量不足,不能完全杀灭水体中的细菌和病毒;要么投量超标,影响正常使用(刺激气味)并对人体有害。农村水厂往往由村民兼管,其水处理条件与管理能力不能做到精确加药。
[0003]现有的加药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计量泵投加,需要电力,并且以时间计量。而农村小水厂往往没有接通电源,使用条件受限,且水量随季节变化大,在每天的不同时段,供水量也会出现较大的峰谷变化。因此以时间计量加药,不能满足水量随时变化的需求,不能实现精确投加。另一种是缓释加药,将药片放在药剂桶中慢慢溶解,在主水管上引出小管,使部分水流通过药剂桶,带动药液流入水池,俗称“药片洗澡”。受药片溶解时间、水流量和压力等因素影响较大,同样不能实现精确投加。
[0004]此外,农业节水灌溉药物和肥料投加,工业中多种液体的配合等,都需要按主液流量精确投加配液。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配液泵,不需要电力,由自身提供动力,能够适应农村水厂、节水灌溉工程、工业配液系统等设施的运行条件,可以满足各种配合比,并在设定初始配合比后,根据主液流量变化,保持衡定比例自动投加药剂和配液。其结构简单、制作和运行成本低,配液精准,适用面广。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自动配液泵,主要包括水轮部分和水泵部分。水轮部分由主液进管、主液出管、蜗壳、叶轮、叶片、转轴、旋转式动密封组成;所述水泵部分由变速齿轮、连杆、活塞、活塞缸体、配液进管、配液出管、单向阀组成,通过管道内的主液冲击所述水轮叶片产生动力,带动所述水泵推送配液,实现准确投加。所述主液进管、主液出管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与所述蜗壳外切,处于所述蜗壳底部;所述蜗壳直径大于所述主液进管、主液出管直径的2倍以上,所述蜗壳内腔宽度与所述主液进管、主液出管直径一致;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蜗壳采取动密封防水,直接向蜗壳外传递动力,或者所述转轴利用磁力向蜗壳外传递动力,通过所述变速齿轮和所述连杆带动活塞;所述变速齿轮上有调节槽,可以调节所述连杆摆幅及配液流量;所述配液出管与所述配液进管分上下竖直布置在同一轴线上,并与所述活塞缸体一端成T型对接互通;在所述配液出管与所述配液进管上分别设置单向阀,所述单向阀阀芯为圆
球,在每个所述单向阀内相对方向设置两个阀门,所述配液出管与所述配液进管按上出下进的原则可交换通用。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水轮部分采取径向直冲叶轮。主液进水管与主液出水管在同一轴线上,蜗壳直径为主液进出水管直径的2

4倍。主液进水管与主液出水管处于蜗壳底部并与蜗壳相切,结为一体。叶片共8

12片,均匀分布在叶轮周围,叶片径向成弧形。叶片与叶轮、转轴处于所述蜗壳内。
[0009]主液通过主液进管进入,在自有压力和流量作用下,冲击叶片,带动叶轮和转轴转动,将水能转化为动能,提供了配液泵的动力。同时水轮部分相当于计量器,在叶轮片及叶轮尺寸确定的情况下,流量与转轴转速保持一定比例。当主液流量和压力较小,可适当减小叶片与蜗壳的间隙,以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当主液流量和压力较大,可适当减少叶片数量、增大叶片与蜗壳的间隙,或在叶片留孔洞,以增大主液过流量。
[0010]为减少叶片转动阻力,充分获得主液冲击动力,叶片径向呈弧形,叶片根部与叶轮边沿相交角小于90
°
。叶片外边缘距叶轮的径向距离,与主液进管、主液出管直径一致。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转轴穿过蜗壳壁向外传递动力,采取旋转式动密封进行防水。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转轴可以通过磁力联轴器向外传递动力,减少阻力,避免主液泄漏。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可以通过转轴或变速齿轮带动蠕动泵,或者离心泵,实现配液投加。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采取活塞泵实现配液投加。转轴带动变速齿轮,变速比例为1:15。变速齿轮与连杆铰接,兼具曲柄的作用。变速齿轮上有一个调节槽,在变速齿轮上呈放射状布置,调节槽长度为变速齿轮半径的1/4,槽口最近点与变速齿轮中心点的距离为变速齿轮半径的1/4。
[0015]连杆另一端与活塞泵活塞铰接。变速齿轮转动,带动连杆推动活塞往复运动。调节槽可调节连杆摆幅和活塞冲程。活塞泵缸体直径为主液进管、主液出管直径的0.1倍。
[0016]配液出管与配液进管分上下竖直布置在同一轴线上,并与活塞缸体一端成T型对接互通。配液进出管直径为活塞泵缸体直径的0.8倍。
[0017]配液出管与配液进管上分别设置单向阀。阀芯为圆球,材料密度为配液的2

3倍,使阀芯在静止时依靠自身重力归位在阀门处,处于闭合状态。在每个单向阀内的相向位置设置两道阀门,使配液出管与配液进管按上出下进的原则可以通用。
[0018]通过活塞往复运动,活塞泵缸体内交替产生正压、负压,使配液出管与配液进管上的单向阀交替开闭,推动配液从配液进管入、配液出管出,实现投加。
[0019]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中,通过不同的水轮直径、齿轮变速比,以及不同的主液管径与活塞泵缸体直径,可以获得不同的配合比例和动力效果,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变速齿轮上的调节槽,可选地微调初始配合比,达到所需要的各种配合比。
[0021]当各部分构件尺寸确定,主液流量与叶片、叶轮、转轴转速成正比,转轴与变速齿轮转速及活塞往复频率成正比,活塞往复频率与配液流量成正比。因此配液流量与主液流量成正比,配液流量随主液流量变化而变化,保持衡比投加,实现精确投加。
[002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配液泵,不需要电力,也不需提供人力或其他外部动力,完全依靠主液通过管道时,利用已有的压力和流量获得动力,自动投加,运行成本低,可靠性强,适用面广。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配液泵总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配液泵水轮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配液泵水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配液泵,包括水轮部分和水泵部分,其特征是:通过管道内流动的主液冲击所述水轮转动,带动所述水泵推送配液,实现准确投加;所述水轮部分由主液进管、主液出管、蜗壳、叶轮、叶片、转轴组成;所述水泵部分由变速齿轮、连杆、活塞、活塞缸体、配液进管、配液出管、单向阀组成;所述主液进管、主液出管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与所述蜗壳外切,处于所述蜗壳底部;所述蜗壳直径大于所述主液进管、主液出管直径的2倍以上,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蜗壳采取动密封防水,直接向蜗壳外传递动力,或者所述转轴利用磁力向蜗壳外传递动力,通过所述变速齿轮和所述连杆带动活塞泵,或者蠕动泵、隔膜泵;所述变速齿轮上有调节槽,可以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拥冯潇文杨广萍
申请(专利权)人:冯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