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构件抗扭性能实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37235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构件抗扭性能实验方法,涉及混凝土构件性能试验的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调整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的间隔距离、第三夹板与第四夹板之间的间隔距离;S2.利用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第三夹板与第四夹板将待测混凝土构件的两端夹紧,再将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三夹板、第四夹板固定在当前位置处至待测混凝土构件被稳定夹持;S3.确定作动器的安装位置,再将作动器安装于安装位置处,即可开始实验;S4.启动作动器,混凝土构件轴向转动,采集混凝土构件所受的荷载数据,直至混凝土构件损坏,实验结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混凝土构件抗扭性能实验方法具有实验方便快捷,且能够针对多种规格的混凝土构件进行试验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构件抗扭性能实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构件性能试验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凝土构件抗扭性能实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实际工程结构中,混凝土构件除了承受轴力和弯矩外,时常会受到扭矩的作用,在抗震设防地区还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反复扭矩的作用,因此确保混凝土构件的抗扭性能是保证其结构安全性的重要一环。
[0003]在公开号为CN10710187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抗扭试验装置,包括扭转支座、固定支座、安装有位移采集单元的加载单元;扭转支座包括第一架体、放置在第一架体内的铰支座、传力单元、工字钢,传力单元与铰支座连接、并上下对称地固定工字钢的一端;固定支座包括第二架体、固定钢块,固定钢块上下对称地活动放置在第二架体内;加载单元固定在扭转支座的第一架体的延长部上、位于工字钢另一端的下部;钢筋混凝土梁试件的一端放置在铰支座的中部、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支座的固定钢块之间。
[0004]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钢筋混凝土梁抗扭试验装置,其结构复杂,易对组装、运输及使用造成不便;且难以针对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构件抗扭性能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待测混凝土构件的尺寸数据,调整第一夹板(6)与第二夹板(7)之间的间隔距离、第三夹板(18)与第四夹板(19)之间的间隔距离,直至待测混凝土构件的两个端部能够分别放入第一夹板(6)与第二夹板(7)之间、第三夹板(18)与第四夹板(19)之间;S2.将待测混凝土构件的一端放置于第一夹板(6)与第二夹板(7)之间,另一端放置于第三夹板(18)与第四夹板(19)之间,再减小第一夹板(6)与第二夹板(7)、第三夹板(18)与第四夹板(19)之间的距离,直至第一夹板(6)与第二夹板(7)、第三夹板(18)与第四夹板(19)将待测混凝土构件的两端夹紧,再将第一夹板(6)、第二夹板(7)、第三夹板(18)、第四夹板(19)固定在当前位置处至待测混凝土构件被稳定夹持;S3.预估待测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扭矩大小及作动器(81)的输出量程,确定作动器(81)的安装位置,再将作动器(81)安装于安装位置处,即可开始实验;S4.启动作动器(81),混凝土构件轴向转动,采集混凝土构件在转动过程中所受的垂直方向的荷载数据,直至该混凝土构件损坏,实验结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构件抗扭性能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实验方法所用设备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一端设置有可转动的侧夹板(3),所述侧夹板(3)上安装有间距可调节的第一夹板(6)及第二夹板(7);所述机架(1)的另一端设置有间距可调节的第三夹板(18)及第四夹板(19),所述第三夹板(18)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所述第四夹板(19)可活动安装于第三夹板(18)上;所述机架(1)上还安装有驱动侧夹板(3)转动的驱动机构(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构件抗扭性能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6)与第二夹板(7)通过若干可拆卸的锁紧件(20)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华邹超英朱江魏木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