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扰动式含固往复泵入口集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707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扰动式含固往复泵入口集合管,包括集合管筒体,筒体侧壁上设置多个有物流出口,物流出口为大曲率半径弯管,筒体一端与弯头的出口连接,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一端盖,端盖上设置有扰动物流入口,筒体内部水平设置有扰动分布管,扰动分布管的入口与扰动物流入口的出口连通,扰动分布管末端封闭,扰动分布管下半部管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物流分布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对集合管筒体底部含固物料的扰动,防止固体物料沉积,同时也不用增加循环物流,降低了能量消耗。降低了能量消耗。降低了能量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扰动式含固往复泵入口集合管


[0001]本技术涉及集合管
,具体涉及一种扰动式含固往复泵入口集合管。

技术介绍

[0002]悬浮床加氢技术是当前处理重质、劣质、高含固原料油的主要技术之一,但其多因设备问题难以长周期稳定运行,其中进料泵集合管堵塞即是原因之一。
[000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09494676U公开了一种三柱塞煤浆进料泵用新型进口集合管机构,该机构的出料口设置在集合管侧壁底部,水平抽出,然后采用九十度弯头转向垂直向上方向,集合管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置循环进料口和循环出料口,通过加大物料循环量,进而提高流速以便及时携带走沉积下来的固体物料,解决固体物料沉积问题。该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长集合管的使用周期,但对于能够沉积下来的粒径相对较大的固体物料在进料系统内的长期累积问题,并不能得到根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扰动式含固往复泵入口集合管,能有效解决较大固体物料在集合管中的沉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扰动式含固往复泵入口集合管包括集合管筒体,所述筒体侧壁上设置多个有物流出口,所述物流出口为大曲率半径弯管,所述筒体一端与弯头的出口连接,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一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扰动物流入口,所述筒体内部水平设置有扰动分布管,所述扰动分布管的入口与扰动物流入口的出口连通,所述扰动分布管末端封闭,所述扰动分布管下半部管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物流分布孔。
[0006]进一步的,所述物流分布孔分布于所述扰动分布管底部120
°
圆心角对应的管壁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扰流分布管末端端面与筒体的入口端面在同一截面上。
[0008]进一步的,从物流分布孔流出的扰动物的覆盖范围为筒体底部60
°
圆心角对应的筒体内壁。
[0009]进一步的,所述物流分布孔之间的孔间距为1cm

3cm。
[0010]进一步的,所述扰动分布管末端端面也开设有物流分布孔,所述物流分布孔呈正三角形布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物流出口的进口段与筒体上半部侧壁连通,所述物流出口与筒体的轴向垂直并且所述物流出口的出口管段竖直向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物流出口为135
°
大曲率半径弯管,所述物流出口进口段与筒体纵向截面的圆心所呈的夹角为45
°

[0013]进一步的,所述弯头的进口端向上,所述弯头的进口端设置有入口法兰组件,所述筒体与端盖之间还设置有出口端法兰组件。
[0014]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排净口。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得到的一种扰动式含固往复泵入口集合管,通过在集合管筒体中设置扰流分布管,并将扰流分布管与扰动物流入口连接,利用扰流分布管上的物流分布孔,将扰流物注入集合管筒体内,从而实现对集合管筒体底部含固物料的扰动,防止固体物料沉积,同时也不用增加循环物流,降低了能量消耗。
[0017]本技术的物流出口采用大曲率半径弯管,并且大曲率半径弯管的进口段与筒体侧壁连通,减小含固物料的运输阻力,并且进口段有一定的角度,含固物料在此处不易沉积,有利于往复泵的吸入,有效降低了往复泵入口管吸入管阻,进一步避免固体物料在集合管中的沉积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扰动式含固往复泵入口集合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集合管的A

A视图;
[0020]图3为扰流分布管底面物流分布孔的局部示意图;
[0021]附图中:1

弯头;2

扰流分布管;3

排净口;4

扰动物流入口;5

入口法兰组件;6

筒体;7

物流出口;8

出口端法兰组件;9

端盖;10

物流分布孔;11

扰流分布管纵向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扰动式含固往复泵入口集合管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包括筒体6,筒体6入口端与弯头1的出口连接,并且弯头1的进口竖直向上设置便于将将筒体6和进料管连接,弯头1的进口处还连接有入口法兰组件5,筒体6的另一端通过出口端法兰组件8与端盖9连接,端盖9底部设有扰动物流入口4,筒体6内水平设置有扰流分布管2,扰流分布管2的末端封闭,扰流分布管2的进口与扰动物流入口4连通,筒体6侧壁上设有物流出口7,筒体6底部设有排净口3。
[0024]如图3所示,本技术中,扰流分布管2的下半部均匀分布有多个物流分布孔10,各个物流分布孔10之间的孔间距为1~3cm,其中扰流分布管2纵向截面为一圆形,物流分布孔10全部设置在该圆形下半部120
°
圆心角对应的管壁上,物流分布孔10将扰流分布管2中的扰动物均匀分布开,冲击筒体6底部,扩大了扰动物对筒体6底部含固物料的扰动范围,防止固体物料沉积。
[0025]优选的,扰流分布管2末端端面上也设置有物流分布孔10,物流分布孔10呈正三角形布置,扰流分布管2末端端面上的物流分布孔10也能起到扰动含固物料的目的;
[0026]优选的,物流分布孔10的大小与数量根据筒体6中处理含固物料的量决定;
[0027]优选的,扰流分布管2的末端端面与筒体6入口端面处于同一截面上,含固物料进入筒体6后流速就会降下来,所以扰流分布管2与筒体长短相同时,可以从含固物料进入筒体6后就开始进行扰动,可以避免含固物料沉积在筒体6的入口段。
[0028]优选的,扰动分布管2的管径由筒体6内径和进入筒体6中含固物料的多少决定;
[0029]优选的,扰动分布管2与筒体6底面的距离以扰动分布管2上的流出的扰动物可以覆盖筒体6底面60
°
圆心角所对应的筒体内壁为宜。
[0030]本技术中,所述物流出口7为大曲率半径弯管,物流出口7进口段与筒体6上半部的侧壁实现连通,物流出口7的出口段与筒体6的轴向垂直,物流出口7的出口管段竖直向上安装,往复泵入口竖直向下,因此物流出口7需竖直向上设置,但物流出口7直接垂直向上安装的话,时间长了在筒体6内可能会积聚一部分气体,不利于往复泵的吸入含固物料,本技术中采用大曲率半径弯管,减小含固物料的运输阻力,且物流出口7进口段设置在筒体6上半部的侧壁上,进口段有一定的角度,含固物料不易沉积,有利于往复泵的吸入。
[0031]优选的,筒体6截面为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扰动式含固往复泵入口集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集合管筒体(6),所述筒体(6)侧壁上设置多个有物流出口(7),所述物流出口(7)为大曲率半径弯管,所述筒体(6)一端与弯头(1)的出口连接,所述筒体(6)的另一端设置有一端盖(9),所述端盖(9)上设置有扰动物流入口(4),所述筒体(6)内部水平设置有扰动分布管(2),所述扰动分布管(2)的入口与扰动物流入口(4)的出口连通,所述扰动分布管(2)末端封闭,所述扰动分布管(2)靠近筒体6底部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物流分布孔(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扰动式含固往复泵入口集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流分布孔(10)分布于所述扰动分布管(2)底部120
°
圆心角对应的管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扰动式含固往复泵入口集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分布管(2)末端端面与筒体(6)的入口端面在同一截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扰动式含固往复泵入口集合管,其特征在于,从物流分布孔(10)流出的扰动物的覆盖范围为筒体(6)底部60
°
圆心角对应的筒体内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扰动式含固往复泵入口集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虎李斌雷秋晓牛鸿权王运涛马增何玉婷刘文乡樊花段军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