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院前应急自动呼吸复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655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3
一种院前应急自动呼吸复苏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心肺复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院前应急自动呼吸复苏装置。为解决现有院前心肺复苏器械在建立畅通气道和有效人工呼吸两个环节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院前应急自动呼吸复苏装置,在对呼吸衰竭、呼吸骤停、无自主呼吸的患者进行院前抢救和转运过程中,能够快捷准确地建立畅通气道和实施体外自动强迫呼吸及氧合,可明显提高院前呼吸复苏抢救的便捷性、及时性和生存比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特征是,采用自带气源动力、便携式组合设计,由高压氧气瓶、气瓶阀、减压器、调配器、引射器、自动肺和喉罩连接贯通构成,开启气路即可实施院前应急自动呼吸复苏。急自动呼吸复苏。急自动呼吸复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院前应急自动呼吸复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心肺复苏
,具体涉及一种院前应急自动呼吸复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患者在入院前及转运过程中,因出现呼吸骤停和心跳骤停导致猝死的比例高达70%以上,如能在院前现场及时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可大幅提高其生存比例。近些年来,院前心肺复苏器械有了较快发展,显现出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现有的院前心肺复苏器械在建立畅通气道和有效人工呼吸两个关键环节上存在不足:因在气道建立与管理上普遍采用气管插管方式和面罩给氧方式,当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呼吸骤停、无自主呼吸的紧急情况时,气管插管方式不昜操作、难以快捷准确开通气道,且易造成二次伤害,而使用面罩给氧往往通气不够,还可能造成胃充气、反流和误吸;因在人工呼吸上采用双手挤压其呼吸气囊的笨拙方法向患者提供强迫呼吸,操作中难以把控呼吸频率,使呼吸复苏效果不理想,甚至贻误院前心肺复苏的宝贵时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院前心肺复苏器械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院前应急自动呼吸复苏装置,使其在对呼吸衰竭、呼吸骤停、无自主呼吸的患者进行院前应急抢救和转运过程中,能够快捷准确地建立畅通气道和实施体外自动强迫呼吸及氧合,可明显提高院前呼吸复苏抢救的便捷性、及时性和生存比例。
[0004]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院前应急自动呼吸复苏装置,采用自带气源动力、便携式组合设计,是由高压氧气瓶、气瓶阀、减压器、调配器、引射器、自动肺和喉罩连接构成。
[0005]所述高压氧气瓶及气瓶阀是便携式高压气源装置、额定工作压力20MPa、瓶内充填医用氧气,既是无需电源的驱动动力源、又是向患者提供有氧呼吸的氧气源,所述减压器是将高压减为所需中低压的减压机构,所述调配器是带安全保护性能、分路执行负压抽吸和正压送氧指令的多路调控配气机构,所述引射器是自动清理喉腔分泌物和异物的负压抽吸机构,所述自动肺是患者无自主呼吸时进行体外自动强迫呼吸的正负压转换机构,所述喉罩是取代气管插管和面罩可便捷、快速、安全、刺激性小的插至患者喉腔内建立的上呼吸道畅通气道。
[0006]所述调配器为长方体设计,由显示气瓶压力的压力表、调控压力的调压阀、可调送气量的引射阀、可调送气量与频率的供氧阀、输出负压引射插头和输出正压氧气插头组成,调配器与减压器及高压氧气瓶配装的气瓶阀经气密性连接贯通,构成从高压减为中低压的氧气源调控配气系统。
[0007]所述引射器由注塑成型的圆桶型吸痰瓶和硅橡胶材料制作的A、B两根吸引软管组成,吸痰瓶上盖处设有水平对应、口径相同的笔管型A、B两端通气插嘴,A吸引软管两端口分别与调配器所设的输出负压引射插头和吸痰瓶所设的A端通气插嘴连通,B吸引软管一端口
与吸痰瓶所设的B端通气插嘴连通、另一端口用于探入患者喉腔,以高压氧气瓶内充填的医用氧气为动力源,经减压后开启调配器上所设的引射阀构成负压抽吸系统,可快捷抽吸清理患者喉腔内分泌物和异物。
[0008]所述自动肺由自动肺壳体、气动式正负压转换组件和快接式氧气导管组成,自动肺壳体为金属材料制作的呈倒“凸”字型圆体设计、内置气动式正负压转换组件、顶部设置可上下伸缩运动的呼吸频率显示柱、腰部设有自动肺进气快速插头、底部中心设有自动肺插入式通气接口、上半部周围设有排气孔,将快接式氧气导管两端口分别与调配器所设的输出正压氧气插头和自动肺进气快速插头连通,以高压氧气瓶内充填氧气为气源、经减压并通过自动肺正负压转换机构,构成自动充气与抽气的强迫呼吸系统。
[0009]所述喉罩是具有引流管和喉罩通气管的医用双管喉罩,其喉罩通气管尾端设有的喉罩套入式通气接口与自动肺插入式通气接口连通,喉罩采用无创盲插法快捷准确地置入患者喉部,建立起畅通气道,开启气路即可对患者实施应急自动呼吸复苏。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院前急救现场遇有呼吸衰竭、呼吸骤停、无自主呼吸的患者,及时携带并快速开启本技术,如发现患者喉腔内有分泌物及异物,则先行打开调配器的引射阀并将吸引软管探入患者喉腔内清除其分泌物及异物,再将喉罩采用无创盲插法推送至患者喉部,打开调配器的供氧阀,自动肺便通过正负压转换机制实施充气与抽气,使患者在无自主呼吸的危险情况中及时有效地获得所需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住基础生命,为入院继续救治争取宝贵时间、创造必要条件。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一种院前应急自动呼吸复苏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引射器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自动肺与喉罩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高压氧气瓶,2气瓶阀,3减压器,4调配器,5引射器,6自动肺,7喉罩,8压力表,9调压阀,10引射阀,11供氧阀,12输出负压引射插头,13输出正压氧气插头,14吸痰瓶,15A端通气插嘴,16B端通气插嘴,17A吸引软管,18B吸引软管,19自动肺壳体,20气动式正负压转换组件,21呼吸频率显示柱,22自动肺进气快速插头,23自动肺插入式通气接口,24排气孔,25快接式氧气导管,26喉罩通气管,27喉罩套入式通气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6]如图1所示,一种院前应急自动呼吸复苏装置,采用自带气源动力、便携式组合设计,是由高压氧气瓶1、气瓶阀2、减压器3、调配器4、引射器5、自动肺6和喉罩7连接构成。
[0017]高压氧气瓶1及气瓶阀2是便携式高压气源装置,额定工作压力20MPa、瓶内充填医用氧气,减压器3是将高压减为所需中低压的减压机构,调配器4是带安全保护性能的分路执行负压抽吸和正压送氧指令的多路调控配气机构,引射器5是自动清理喉腔分泌物和异物的负压抽吸机构,自动肺6是患者无自主呼吸时进行体外自动强迫呼吸的正负压转换机构,喉罩7是可便捷、快速、安全、刺激性小插至患者喉腔内建立的畅通气道。
[0018]调配器4为长方体设计,正面面板上设有显示气瓶压力的压力表8、调控压力的调
压阀9、可调送气量的引射阀10和可调送气量与频率的供氧阀11。
[0019]高压氧气瓶1与气瓶阀2及减压器3组装连通、减压器3与调配器4组装连通,构成从高压减为中低压的氧气源调控配气系统,引射器5与调配器4连通,构成自动抽吸患者喉腔内分泌物及异物的负压系统,自动肺6与调配器4连通、喉罩7与自动肺6连通,构成通至患者喉腔的畅通气道和自动强迫呼吸系统。
[0020]如图2所示,引射器5由注塑成型的圆桶型吸痰瓶14和硅橡胶材料制作的A吸引软管17及B吸引软管18组成,吸痰瓶14上盖处分别设有水平对应、口径相同的笔管型A端通气插嘴15和B端通气插嘴16;调配器4的右侧立面设有由引射阀10控制的输出负压引射插头12。
[0021]A吸引软管17的一端与调配器4所设的输出负压引射插头12连通、另一端与吸痰瓶14所没的A端通气插嘴15连通,B吸引软管18的一端与吸痰瓶14所设的B端通气插嘴16连通、另一端用于探入患者喉腔,通过调配器4所设的引射阀10调校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院前应急自动呼吸复苏装置,采用自带气源动力、便携式组合设计,其特征是:由高压氧气瓶(1)、气瓶阀(2)、减压器(3)、调配器(4)、引射器(5)、自动肺(6)和喉罩(7)连接构成;高压氧气瓶(1)通过配裝的气瓶阀(2)与减压器(3)连通、减压器(3)与调配器(4)连通,构成从高压减为中低压的氧气源调控配气系统;引射器(5)与调配器(4)连通,构成快捷抽吸患者喉腔内分泌物及异物的负压系统;自动肺(6)与调配器(4)连通、喉罩(7)与自动肺(6)连通、喉罩(7)采用无创盲插法准确地置入患者喉部,构成畅通气道和自动强迫呼吸与氧合系统,开启气路即可对呼吸衰竭、呼吸骤停、无自主呼吸的患者实施应急自动呼吸复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院前应急自动呼吸复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配器(4)是长方体带有安全保护性能的多路调控配气机构,由压力表(8)、调压阀(9)、引射阀(10)、供氧阀(11)、输出负压引射插头(12)和输出正压氧气插头(13)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院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建国丁晓光董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抚顺华腾防护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