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囊分控式正压氧气呼吸循环储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280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个人呼吸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囊分控式正压氧气呼吸循环储气装置。为克服现有配装于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中气囊或呼吸舱存在的不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囊分控式正压氧气呼吸循环储气装置,采取双囊分控、内置拉簧的设计结构,配装于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中始终保持系统为正压,既能提升呼吸舒适性能,又能延长呼吸防护时间,可有效实施对佩戴使用者体能的保障和身心健康的保护,有利于提高在消防救援和有毒有害作业环境中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囊分控式正压氧气呼吸循环储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个人呼吸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双囊分控式正压氧气呼吸循环储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的低压储气部分,按照我国现行行业标准MT867

2000《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和XF632

2006《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之规定,分为气囊式和呼吸舱式两种型式。
[0003]现有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的低压储气部分,不论是气囊式还是呼吸舱式,采取的都是单囊或单舱结构,使呼气与吸气舒适性和防护时间均受制于同一囊(舱)内气体压力及有限容积,这种结构本身就对整体提升正压氧气呼吸循环性能形成制约:提高囊(舱)内气体压力,系统内正压性可以充分保障并使吸气舒适,但同时又使呼气阻力增大、呼气不畅、甚至有憋气感;为要降低呼气阻力、提升呼气舒适性,只能通过降低囊(舱)内气体压力来实现,但又会使呼出的可循环气体和补入的新鲜氧气过频过多排出流失,导致气体循环利用率下降、防护时间缩短,甚至瞬间产生负压;现有正压系统普遍采用的是在气囊或呼吸舱外配置两至三个金属正压弹簧、通过压缩一块压板向其施压以保持系统内正压,因佩戴作业时外置的正压弹簧发生颤抖及压板轴向压力中心线偏移等因素,会影响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配装于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中气囊或呼吸舱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囊分控式正压氧气呼吸循环储气装置,采取双囊分控、内置拉簧的设计结构,双囊之间设有分控隔板及隔控单向逆止阀,进入呼气囊内的气体可单向输供吸气囊内,进入吸气囊内的气体不能逆向流入呼气囊内,自动补给输入的新鲜氧气和从呼气囊内输供的混合气体全部封储在吸气囊内供循环吸气所用,气囊内置拉簧通过轴向拉缩使系统内始终保持正压,配装于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中既能提升呼吸舒适性能,又能延长呼吸防护时间。
[0005]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囊分控式正压氧气呼吸循环储气装置,是由呼气囊、吸气囊、双囊分控隔板、气囊内置拉簧和气囊支护架构成。
[0006]所述呼气囊是采用聚氨酯胶布经剪裁热合制作、为卧式方桶形轴向伸缩的储气软囊,左侧面由硬质塑料板加工制作的方形呼气囊伸缩板粘合密封,呼气囊伸缩板里面中心处设有伸缩板拉簧定位锁扣,右侧面为敞开的桶口,背面胶布右边棱内中间位置设有聚氨酯材料制作粘合的呼气输入接口,正面胶布右上内角处设有定量供氧快速接口,正面胶布右下内角处设有聚氨酯材料制作粘合的排水器接口。呼气囊既是呼出的经清净罐吸纳二氧化碳后可用气体和定量供氧快速接口输入的新鲜氧气的循环储气装置,又是调控呼气阻力、保障呼气舒适性的调控装置。
[0007]所述吸气囊是采用聚氨酯胶布经剪裁热合制作、为卧式方桶形可轴向伸缩的储气
软囊,右侧面由硬质塑料板加工制作的方形吸气囊伸缩板粘合密封,吸气囊伸缩板里面中心处设有伸缩板拉簧定位锁扣,左侧面为敞开的桶口,背面胶布左边棱内中间位置设有聚氨酯材料制作粘合的吸气输出接口,正面胶布左下内角处设有自动补给快速接口并与吸气囊内置的自动补给阀连通。吸气囊是为吸气设置的、用于封储从呼气囊输供的混合气体和自动补给阀输入的新鲜氧气的储气装置。
[0008]所述双囊分控隔板是由硬质塑料板加工制作、用于分隔与调控呼气囊和吸气囊的方板隔控部件,将其置于呼气囊右侧面桶口和吸气囊左侧面桶口之间粘合密封为一体,双囊分控隔板中心处设有隔控单向逆止阀用以保证气体单向循环流动,隔控单向逆止阀阀口的两面周边设有隔板拉簧定位锁扣。
[0009]所述气囊内置拉簧是由钢质弹簧线制作的轴向拉缩的直筒形螺旋弹簧,在不承受负荷时圈与圈之间并紧,气囊内置拉簧设为两个,分别置于呼气囊和吸气囊体内、拉簧两端分别与伸缩板拉簧定位锁扣和隔板拉簧定位锁扣锁定,通过轴向拉缩分别作用于呼气囊伸缩板和吸气囊伸缩板,以保障呼吸系统内始终为正压。
[0010]所述气囊支护架是由金属板条制作的五面框架结构长方体,由支护上框架、支护下框架、支护左框架、支护右框架和支护前框架组成,支护上框架、支护下框架和支护前框架里面中间位置分别设有凸出的隔板夹固插槽,将双囊分控隔板插夹固定其中并卧式定位呼气囊和吸气囊,支护下框架两端分别设有凹形支护连接固定孔,支护左框架中心位置设有排气开关触头定位锁扣并将排气阀开关触头锁定。
[0011]将支护下框架两端的支护连接固定孔与主机连接固定,呼气输入接口与清洁罐连通,吸气输出接口与冷却罐连通,排水器接口与排水器连通,定量供氧快速接口与减压器定量供氧快速插头插连,自动补给快速接口与减压器自动补给快速插头插连,构成双囊分控式正压氧气呼吸循环储气装置。
[0012]开启主机高压氧气瓶阀门,进入工作状态:高压氧气经减压器减压,一路通过定量供氧快速接口不间断的进入呼气囊内,另一路经自动补给快速接口连通的自动补给阀进入吸气囊内,由于双囊分控隔板设有隔控单向逆止阀以及系统内呼气阀、吸气阀都是单向逆止阀,保证系统内呼吸气体始终单向循环流动。
[0013]吸气时吸气囊内的低压气体通过冷却罐、吸气软管、吸气阀进入面罩供佩戴者吸用,当吸气囊内气体压力降至自动补给阀开启压力设定值时,气囊内置拉簧轴向拉缩吸气囊伸缩板推动囊内自动补给阀开启向吸气囊内输供新鲜氧气,达到关闭设定值时吸气囊伸缩板伸展脱离自动补给阀使其归位关闭,以实现氧气按需求供给和保障吸气舒适性及有效防护时间。
[0014]呼气时所呼出的气体经呼气阀、呼气软管、通过清净罐吸纳二氧化碳、进入呼气囊内与定量供氧快速接口输入的新鲜氧气形成混合低压气体,当呼气囊内气体压力大于吸气囊内气体压力时,隔控单向逆止阀开启向吸气囊内输气供循环吸用,当吸气囊内气体压力等于及大于呼气囊内气体压力时,隔控单向逆止阀关闭使其不可逆流,当呼气囊内气体压力达到排气开启设定值时,呼气囊伸缩板轴向伸展推动排气阀开关触头开启,使高于排气压力设定值的呼出气体在进入清净罐之前经排气阀导气管排出,以降低呼气阻力、保障呼气舒适性,当呼气囊内气体压力达到关闭排气设定值时,呼气囊伸缩板经气囊内置拉簧轴向拉缩脱离排气阀开关触头使其归位关闭,防止呼出的气体超量流失,提高呼气囊内气体
循环利用率。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双囊分控式正压氧气呼吸储气装置,采取双囊分控、内置拉簧的设计结构,在佩戴使用过程始终保持呼吸循环系统内正压的基础上,既能提升呼吸舒适性能,又能延长呼吸防护时间,可有效实施对佩戴使用者体能的保障和身心健康的保护,有利于提高在消防救援和有毒有害作业环境中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一种双囊分控式正压氧气呼吸循环储气装置的剖视结构图
[0017]图2是一种双囊分控式正压氧气呼吸循环储气装置的俯视结构图
[0018]图中:1呼气囊,2吸气囊,3双囊分控隔板,4气囊内置拉簧,5气囊支护架,6呼气囊伸缩板,7呼气输入接口,8定量供氧快速接口,9排水器接口,10吸气囊伸缩板,11吸气输出接口,12自动补给快速接口,13自动补给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囊分控式正压氧气呼吸循环储气装置,是配装于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中的储气囊,其特征是:采取双囊分控、内置拉簧的设计结构,由呼气囊(1)、吸气囊(2)、双囊分控隔板(3)、气囊内置拉簧(4)和气囊支护架(5)构成;呼气囊(1)和吸气囊(2)是卧式方桶形可轴向伸缩的储气软囊、左侧面和右侧面设有粘合密封的呼气囊伸缩板(6)和吸气囊伸缩板(10),双囊分控隔板(3)置于双囊桶口之间粘合密封为一体,双囊分控隔板(3)中心处设有隔控单向逆止阀(15),进入呼气囊(1)内气体可单向输供吸气囊(2)内,进入吸气囊(2)内气体不能逆向流入呼气囊(1)内;呼气囊(1)和吸气囊(2)设有气囊内置拉簧(4)、通过轴向拉缩分别作用于呼气囊伸缩板(6)和吸气囊伸缩板(10),以保障呼吸系统内始终正压;将与呼气囊(1)和吸气囊(2)粘合一体的双囊分控隔板(3)装入气囊支护架(5)内定位固定,气囊支护架(5)与主机固定、双囊各接口与主机相关部件对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囊分控式正压氧气呼吸循环储气装置,其特征是呼气囊(1)是采用聚氨酯胶布经剪裁热合制作、卧式方桶形可轴向伸缩的储气软囊,呼气囊伸缩板(6)里面中心处设有伸缩板拉簧定位锁扣(14),背面胶布右边棱内中间处设有呼气输入接口(7),正面胶布右上内角处设有定量供氧快速接口(8),正面胶布右下内角处设有排水器接口(9)。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建国丁晓光董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抚顺华腾防护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