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主梁桥面板结构受力的可调高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395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9
改善主梁桥面板结构受力的可调高支座,以有效提高钢混组合梁桥面板结构的施工效率。包括上锚碇板、上支座板、支座低座和顶部呈球冠状的活塞。所述活塞下部安装于支座低座的圆柱形空腔内,与圆柱形空腔腔壁形成竖向滑移配合,在支座低座底部设置与圆柱形空腔底面相连通的油脂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永久支座设计为高度可调支座,利用支座本身构造,完成支点的抬高和回落,无需采用千斤顶顶升,简化了施工工序,有效提高钢混组合梁桥面板结构的施工效率。还可在支座上安装应力传感器,实现对桥梁运营状态的智能监控。运营状态的智能监控。运营状态的智能监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善主梁桥面板结构受力的可调高支座


[0001]本技术涉及土木建筑工程,特别一种改善主梁桥面板结构受力的可调高支座。

技术介绍

[0002]钢

混凝土组合梁是由混凝土板和钢梁通过连接件组成的组合结构,利用混凝土板受压,钢梁受拉,充分发挥两种材料优点。位于中支点位置的截面,由于存在负弯矩,桥面板会受拉,为改善桥面板受力,工程实践中采用先通过千斤顶把钢梁顶升至一定高度后,浇筑混凝土桥面,待桥面板混凝土硬化后,再把主梁回落至原设计标高,使得混凝土桥面板受压。这种施工方法一般三个步骤,第一步顶升主梁,并用临时支撑作为支点。第二步浇筑桥面板;第三步安装永久支座,顶升回落并同步拆除临时支撑,将支点力由临时支撑转换到永久支座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主梁桥面板结构受力的可调高支座,以有效提高钢混组合梁桥面板结构的施工效率。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改善主梁桥面板结构受力的可调高支座,包括上锚碇板、上支座板、支座低座和顶部呈球冠状的活塞,其特征是:所述活塞下部安装于支座低座的圆柱形空腔内,与圆柱形空腔腔壁形成竖向滑移配合,在支座低座底部设置与圆柱形空腔底面相连通的油脂通道。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永久支座设计为高度可调支座,利用支座本身构造,完成支点的抬高和回落,无需采用千斤顶顶升,简化了施工工序,有效提高钢混组合梁桥面板结构的施工效率;可在支座上安装应力传感器,实现对桥梁运营状态的智能监控。
附图说明
[0007]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
[0008]图1是本技术改善主梁桥面板结构受力的可调高支座的结构示意图(横桥向);
[0009]图2是本技术改善主梁桥面板结构受力的可调高支座的结构示意图(顺桥向)。
[0010]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上锚碇板10、上支座板11、耐磨板12、支座低座20、油脂通道21、活塞30、球冠状耐磨板31、油脂32。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2]参照图1,本技术的改善主梁桥面板结构受力的可调高支座包括上锚碇板10、上支座板11、支座低座20和顶部呈球冠状的活塞30,所述活塞30下部安装于支座低座20的圆柱形空腔内,与圆柱形空腔腔壁形成竖向滑移配合,在支座低座20底部设置与圆柱形空腔底面相连通的油脂通道21。
[0013]参照图1,通过油泵经油脂通道21向支座低座20圆柱形空腔底部注入油脂32,推动活塞30竖向各上滑动。油泵卸压,活塞30竖向向下滑动。将永久支座设计为高度可调支座,高度调节范围250~0mm,或者根据设计需要进行设定。即利用支座本身构造,完成支点的抬高和回落,无需采用千斤顶顶升,简化了施工工序,有效提高钢混组合梁桥面板结构的施工效率。此外,可在支座上安装应力传感器,使支座具有可测力的特性,并实现对桥梁运营状态的智能监控。
[0014]参照图1,所述上支座板11的顶面上嵌入耐磨板12,与上锚碇板10形成平面滑动摩擦副。所述活塞30的顶面上嵌入球冠状耐磨板31,与上支座板11底部上凹球冠面形成转动摩擦副。
[0015]参照图1,在进行钢混组合梁桥面板结构施工时,使用油泵将支座升高250mm,在支座横向对称布置薄钢板,主要用25mm薄钢板垫,5mm薄钢板用于最后的加塞;完成相应梁体施工;先用油泵将支座升高10mm,使旁边布置的薄钢板脱空,取走25mm厚薄钢板1件;泄去压力,让油回流至油泵内;重复步骤,直至将支座底部薄钢板和支座旁边布置的薄钢板全部取走,完成体支撑系转换。
[0016]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改善主梁桥面板结构受力的可调高支座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技术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改善主梁桥面板结构受力的可调高支座,包括上锚碇板(10)、上支座板(11)、支座低座(20)和顶部呈球冠状的活塞(30),其特征是:所述活塞(30)下部安装于支座低座(20)的圆柱形空腔内,与圆柱形空腔腔壁形成竖向滑移配合,在支座低座(20)底部设置与圆柱形空腔底面相连通的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波周霆梁健谭邦明牟廷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