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的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33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以及通过导线插头与充电桩本体连接的新能源汽车本体;还包括:一可移动遮挡件;可移动遮挡件包括:底座;四个万向轮,连接在底座的底面上,与地面直接接触;支撑柱,为中空结构,底部连接在底座的上表面上;螺纹套,连接在支撑柱的顶部上;螺杆,与螺纹套螺纹连接,顺着螺纹套上下移动位置;定位套,连接在螺杆的顶部上;遮挡臂,穿在定位套上,顺着定位套移动位置,遮挡导线插头与新能源汽车本体的连接处;锁紧螺栓,连接在定位套上,限位遮挡臂;以及悬挂件,连接在支撑柱的侧壁上,用于悬挂导线插头;从而克服了导线插头与新能源汽车配合处,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的充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具
,具体的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的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其中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蓄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蓄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充电,因此会使用到充电桩;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体积较大,充电时间较长,所以一般新能源汽车充电时,新能源汽车都会在露天状态下充电,将导线插头由充电桩拉出,插到新能源汽车上,由于导线插头较长,如果遇到下雨天气,导线插头与新能源汽车配合处没有防护,而且导线直接与地面接触,存在触电、损坏蓄电池和充电桩的隐患,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的充电桩,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导线插头与新能源汽车配合处,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以及通过导线插头与所述充电桩本体连接的新能源汽车本体;还包括:一可移动遮挡件,底部支撑在地面上,用于悬挂所述导线插头,并且遮挡所述导线插头与所述新能源汽车本体的连接处;
[0005]所述可移动遮挡件包括:一底座;四个万向轮,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底面上,与地面直接接触;一支撑柱,为中空结构,底部连接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一螺纹套,连接在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上;一螺杆,与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顺着所述螺纹套上下移动位置;一定位套,连接在所述螺杆的顶部上;一遮挡臂,穿在所述定位套上,顺着所述定位套移动位置,遮挡所述导线插头与所述新能源汽车本体的连接处;一锁紧螺栓,连接在所述定位套上,限位所述遮挡臂;以及一悬挂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柱的侧壁上,用于悬挂所述导线插头。
[0006]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外形为圆形或者四方形结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外形为“T”形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遮挡臂包括:一圆杆,穿在所述定位套上;以及一橡胶套,一端与所述圆杆螺纹连接,另一端罩住所述导线插头与所述新能源汽车本体的连接处,并且所述橡胶套的侧壁上具有一缺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悬挂件包括:一阶梯轴,连接在所述支撑柱上;一轴承,连接在所述阶梯轴上;一缠绕轮,连接在所述轴承上,用于悬挂缠绕所述导线插头;一卡簧,连接在所述阶梯轴上,挡住所述缠绕轮;以及一手柄,连接在所述缠绕轮上。
[0010]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的充电桩,与
相关技术相比,设置有可移动遮挡件,通过万向轮支撑在地面上,能够调节可移动遮挡件的位置,并且通过悬挂件悬挂导线插头,遮挡臂遮挡导线插头与新能源汽车本体的连接处,使用的灵活性较好,相对方便,安全性较好;从而克服了导线插头与新能源汽车配合处,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安全性好的技术效果,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实际使用状态的三维总装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可移动遮挡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可移动遮挡件的局部剖视图;
[0014]图4为图3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图中:10.可移动遮挡件,11.底座,12.支撑柱,13.螺纹套,14.螺杆,15.定位套,16.遮挡臂,161.圆杆,162.橡胶套,162

1.缺口,17.锁紧螺栓,18.悬挂件,181.阶梯轴,182.轴承,183.缠绕轮,184.卡簧,185.手柄,19.万向轮,100.充电桩本体,200.导线插头,300.新能源汽车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7]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的充电桩,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导线插头与新能源汽车配合处,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能够被制造和使用,并且达到了安全性好的积极效果;总体思路如下:
[0018]一实施方式:
[0019]见图1、图2、图3、图4;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00,以及通过导线插头200与所述充电桩本体100连接的新能源汽车本体300;还包括:一可移动遮挡件10,底部支撑在地面上,用于悬挂所述导线插头200,并且遮挡所述导线插头200与所述新能源汽车本体300的连接处;
[0020]所述可移动遮挡件10包括:一底座11;四个万向轮19,连接在所述底座11的底面上,与地面直接接触;一支撑柱12,为中空结构,底部连接在所述底座11的上表面上;一螺纹套13,连接在所述支撑柱12的顶部上;一螺杆14,与所述螺纹套13螺纹连接,顺着所述螺纹套13上下移动位置;一定位套15,连接在所述螺杆14的顶部上;一遮挡臂16,穿在所述定位套15上,顺着所述定位套15移动位置,遮挡所述导线插头200与所述新能源汽车本体300的连接处;一锁紧螺栓17,连接在所述定位套15上,限位所述遮挡臂16;以及一悬挂件18,连接在所述支撑柱12的侧壁上,用于悬挂所述导线插头200;
[0021]具体来说,实施时,设置有可移动遮挡件10,通过万向轮19支撑在地面上,能够调节可移动遮挡件10的位置,并且通过悬挂件18悬挂导线插头200,遮挡臂16遮挡导线插头200与新能源汽车本体300的连接处,使用的灵活性较好,相对方便,安全性较好;
[0022]另一实施方式:
[0023]见图1、图2、图3;实施时,所述底座11的外形为圆形或者四方形结构,规则的形状有利于加工制造,而且自身具有一定的重量,能够形成可靠的支撑;
[0024]另一实施方式:
[0025]见图1、图2、图3;实施时,所述支撑柱12的外形为“T”形结构,采用圆形板材与圆管组焊,通过圆形板材与底座11之间穿入外六角螺栓件连接,安装拆卸较方便,圆管不会影响螺杆14上下移动位置;
[0026]另一实施方式:
[0027]见图1、图2、图3;实施时,螺纹套13上设置有内螺纹,并且由前往后平面投影后外形为“T”形结构,通过外六角螺栓件连接在支撑柱12上,安装拆卸较方便;
[0028]另一实施方式:
[0029]见图1、图2、图3;实施时,螺杆14为一根长杆,外圆上具有外螺纹,与螺纹套13螺纹连接,实现了调节遮挡臂16高度和角度的目的,使得遮挡臂16能够很好的遮挡导线插头200与新能源汽车本体300的连接处,使用的灵活性较好;
[0030]另一实施方式:
[0031]见图1、图2、图3;实施时,定位套15为一段圆管,与螺杆14之间焊接,有利于支撑限位遮挡臂16,遮挡臂16能够顺着定位套15移动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00),以及通过导线插头(200)与所述充电桩本体(100)连接的新能源汽车本体(3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可移动遮挡件(10),底部支撑在地面上,用于悬挂所述导线插头(200),并且遮挡所述导线插头(200)与所述新能源汽车本体(300)的连接处;所述可移动遮挡件(10)包括:一底座(11);四个万向轮(19),连接在所述底座(11)的底面上,与地面直接接触;一支撑柱(12),为中空结构,底部连接在所述底座(11)的上表面上;一螺纹套(13),连接在所述支撑柱(12)的顶部上;一螺杆(14),与所述螺纹套(13)螺纹连接,顺着所述螺纹套(13)上下移动位置;一定位套(15),连接在所述螺杆(14)的顶部上;一遮挡臂(16),穿在所述定位套(15)上,顺着所述定位套(15)移动位置,遮挡所述导线插头(200)与所述新能源汽车本体(300)的连接处;一锁紧螺栓(17),连接在所述定位套(15)上,限位所述遮挡臂(16);以及一悬挂件(18),连接在所述支撑柱(12)的侧壁上,用于悬挂所述导线插头(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镇毛元生芮年松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新奥交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