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慧丽专利>正文

一种喂食管及喂食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24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喂食管及喂食管组件,喂食管包括:管体,用于经口腔插入食道中,所述管体上设有食物流出孔;管头,与所述管体连通,管头的背向管体的一端为注射端,供注射器插入以注射食物,管头上设置手指捏持部,供人单手捏持,手指捏持部凹陷布置;单向阀门结构,设置在管头内,能够控制食物单向流向所述管体。使用时,从患者口腔插管进食,操作时,单手捏持管头,另一只手推注注射器,将食物推不断推注入管头中,食物经食物流出孔流出,进入食道和胃中,完成喂食。喂食完毕后,立即拔出即可,有效避免留置鼻饲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并且,在推注过程中,可刺激诱发吞咽动作,形成反馈机制,从而使吞咽功能明显提高,改善病人进食功能。改善病人进食功能。改善病人进食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喂食管及喂食管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治疗用饲管
,具体涉及一种喂食管及喂食管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吞咽障碍是指食物由口腔转运至胃的过程中发生障碍,导致不能安全进食并获取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的症状。临床多种疾病及器官衰退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肉疾病、口咽部器质性病变、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都会引起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发生率高且易引起误吸、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增加感染风险,影响临床结局,严重者会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0003]目前,吞咽障碍的营养支持方法主要包括留置鼻饲和胃造瘘,但是,长期留置鼻饲会导致鼻腔及食道黏膜损伤、坠积性肺炎、误吸、胃食管返流、营养不良等副作用,胃造瘘易引起皮肤感染,导致堵塞、渗漏、胃出血、严重的腹壁感染和胃瘘等并发症,且不易被病人接受。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喂食管,能够对具有吞咽障碍而无法自动进食的病人进行喂食,不需要再留置鼻饲和胃造瘘,改善病人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喂食管,用于对具有吞咽障碍而无法自动进食的病人进行喂食,以改善病人体验。同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喂食管的喂食管组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喂食管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喂食管,包括:
[0006]管体,用于经口腔插入食道中,所述管体上设有食物流出孔;
[0007]管头,与所述管体连通,管头的背向所述管体的一端为注射端,供注射器插入以注射食物,所述管头上设置手指捏持部,供人单手捏持,所述手指捏持部凹陷布置;
[0008]单向阀门结构,设置在管头内,能够控制食物单向流向所述管体。
[0009]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喂食管在使用时,从患者口腔插管进食,操作时,单手捏持管头,另一只手推注注射器,将食物推不断推注入管头中,食物经食物流出孔流出,进入食道和胃中,完成喂食。喂食完毕后,立即拔出即可,有效避免留置鼻饲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并且,在推注过程中,可刺激诱发吞咽动作,形成反馈机制,从而使吞咽功能明显提高,改善病人进食功能。而且,利用单向阀门结构防止食物返流,保证喂食效率。
[001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管头为回转体结构,管头具有中间细脖结构,中间细脖结构形成所述的手指捏持部,中间细脖结构与管头两端光滑过渡连接。
[0011]有益效果是:管头为回转体结构,中间细脖结构形成手持捏持部,方便捏持。
[0012]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单向阀门结构位于所述中间细脖结构的最窄处。
[0013]有益效果是:单向阀门结构位于管头的最窄处,方便封堵管头。
[001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中间细脖结构的最窄处固定设置镂空固定架,所述单向阀门结构包括硅胶垫,硅胶垫用于封堵所述管头,所述硅胶垫位于所述镂空固定架的朝向
所述管体的一侧,硅胶垫中心固定在镂空固定架上,硅胶垫周向侧边顶压在管头内壁面上,硅胶垫为弹性件,能够反向复位以顶压在镂空固定架上以封堵所述管头。
[0015]有益效果是:硅胶垫中心固定在镂空固定架上,周向侧边顶压在管头内壁面上,在利用注射器向管头内推注食物时,食物会顶开硅胶垫,硅胶垫周向侧边会相对中心向后移动,以与管头形成间隙,供食物通过,在停止注射后,硅胶垫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复位以重新封堵管头。
[001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镂空固定架胶粘固定在管头内,在管头中于镂空固定架的朝向管体的一侧设有内挡止凸缘,内挡止凸缘与镂空固定架挡止配合。
[0017]有益效果是:胶粘固定的方式将镂空固定架固定在管头内,并用内挡止凸缘挡止镂空固定架,可有效防止镂空固定架脱落进入管体。
[0018]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管头的注射端的端头处设置挂耳。
[0019]有益效果是:管头上设置挂耳,不仅方便挂晾喂食管,还可加装挂绳,以挂在耳朵上,避免喂食管脱落。
[002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喂食管还包括口腔支撑套,口腔支撑套用于套装在管体外,并与所述管头可拆固定装配。
[0021]有益效果是:配套配置口腔支撑套,方便在病人出现咬管等意外情况下保证正常喂食。
[0022]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管体的远离所述管头的一端设置实心导引头,所述食物流出孔在管体上沿螺旋线依次布置。
[0023]有益效果是:设置实心导引头,可防止食物残留。并且,食物流出孔在管体上沿螺旋线布置,方便保证食物注入均匀性。
[002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管体外浸涂有抗菌亲水层。
[0025]有益效果是:设置抗菌亲水层,不仅保证抗菌效果,而且,由于具有亲水效果,方便管体下行。
[0026]本技术所提供的喂食管组件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喂食管组件,包括:
[0027]收纳盒,其上设有悬挂件;
[0028]喂食管,用于卡装在收纳盒上,所述喂食管包括:
[0029]管体,用于经口腔插入食道中,所述管体上设有食物流出孔;
[0030]管头,与所述管体连通,管头的背向所述管体的一端为注射端,供注射器插入以注射食物,所述管头上设置手指捏持部,供人单手捏持,所述手指捏持部凹陷布置;
[0031]单向阀门结构,设置在管头内,能够控制食物单向流向所述管体。
[0032]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喂食管组件中,喂食管在使用时,从患者口腔插管进食,操作时,单手捏持管头,另一只手推注注射器,将食物推不断推注入管头中,食物经食物流出孔流出,进入食道和胃中,完成喂食。喂食完毕后,立即拔出即可,有效避免留置鼻饲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并且,在推注过程中,可刺激诱发吞咽动作,形成反馈机制,从而使吞咽功能明显提高,改善病人进食功能。而且,利用单向阀门结构防止食物返流,保证喂食效率。
[0033]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管头为回转体结构,管头具有中间细脖结构,中间细脖结构形成所述的手指捏持部,中间细脖结构与管头两端光滑过渡连接。
[0034]有益效果是:管头为回转体结构,中间细脖结构形成手持捏持部,方便捏持。
[0035]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单向阀门结构位于所述中间细脖结构的最窄处。
[0036]有益效果是:单向阀门结构位于管头的最窄处,方便封堵管头。
[0037]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中间细脖结构的最窄处固定设置镂空固定架,所述单向阀门结构包括硅胶垫,硅胶垫用于封堵所述管头,所述硅胶垫位于所述镂空固定架的朝向所述管体的一侧,硅胶垫中心固定在镂空固定架上,硅胶垫周向侧边顶压在管头内壁面上,硅胶垫为弹性件,能够反向复位以顶压在镂空固定架上以封堵所述管头。
[0038]有益效果是:硅胶垫中心固定在镂空固定架上,周向侧边顶压在管头内壁面上,在利用注射器向管头内推注食物时,食物会顶开硅胶垫,硅胶垫周向侧边会相对中心向后移动,以与管头形成间隙,供食物通过,在停止注射后,硅胶垫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复位以重新封堵管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喂食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用于经口腔插入食道中,所述管体(1)上设有食物流出孔(4);管头(2),与所述管体(1)连通,管头(2)的背向所述管体(1)的一端为注射端,供注射器插入以注射食物,所述管头(2)上设置手指捏持部,供人单手捏持,所述手指捏持部凹陷布置;单向阀门结构(3),设置在管头(2)内,能够控制食物单向流向所述管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喂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头(2)为回转体结构,管头(2)具有中间细脖结构,中间细脖结构形成所述的手指捏持部,中间细脖结构与管头(2)两端光滑过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喂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门结构(3)位于所述中间细脖结构的最窄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喂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细脖结构的最窄处固定设置镂空固定架(31),所述单向阀门结构(3)包括硅胶垫(32),硅胶垫(32)用于封堵所述管头(2),所述硅胶垫(32)位于所述镂空固定架(31)的朝向所述管体(1)的一侧,硅胶垫(32)中心固定在镂空固定架(31)上,硅胶垫(32)周向侧边顶压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慧丽
申请(专利权)人:刘慧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