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氢转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20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氢转化炉,包括转化炉本体、保温层和加热箱,所述转化炉本体的内侧安装有保温层,且转化炉本体的下侧连接有支撑脚,所述转化炉本体的左侧安装有加热箱,所述第一加热管的右侧连接有进气口,所述转化管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加热管,所述流通管的左侧设置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内侧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右侧设置有弹簧,并且弹簧的右侧连接有限位板,所述转化炉本体的右侧设置有循环管,且转化炉本体的后侧设置有加热台。该制氢转化炉,便于加强催化效果,提高制氢效率,便于对转化炉本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提高炉内温度,加快转化速度,便于提高氢气从出气口导出时的密度。出时的密度。出时的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氢转化炉


[0001]本技术涉及制氢
,具体为一种制氢转化炉。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氢气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大,制氢装置也在不断更新改善,其中制氢转化炉是制氢装置的重要设备,但市场上现有的制氢转化炉存在部分缺陷:
[0003]比如,不便对转化炉本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不便提高氢气的导出密度,催化效果有待加强,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制氢转化炉,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氢转化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便对转化炉本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不便提高氢气的导出密度,催化效果有待加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氢转化炉,包括转化炉本体、保温层和加热箱,所述转化炉本体的内侧安装有保温层,且转化炉本体的下侧连接有支撑脚,所述转化炉本体的左侧安装有加热箱,且加热箱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的右侧连接有进气口,且进气口的上端设置有转化管,所述转化管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加热管,且转化管的上端安装有流通管,并且转化管的内侧安装有催化剂层,所述流通管的左侧设置有限位框,且限位框的上端安装有出气口,所述限位框的内侧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右侧设置有弹簧,并且弹簧的右侧连接有限位板,所述转化炉本体的右侧设置有循环管,且转化炉本体的后侧设置有加热台,并且加热台的前侧连接有集合管。
[0006]优选的,所述转化炉本体与保温层镶嵌设置,且转化炉本体与循环管构成连通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加热管与转化管缠绕设置,且转化管在转化炉本体的内侧呈等间距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转化管的内侧等间距设置有催化剂层,且进气口通过转化管与流通管构成连通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限位框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且连接杆在限位板上构成转动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右侧设置有凸起结构,且该凸起结构与限位框的内侧呈贴合设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制氢转化炉,便于加强催化效果,提高制氢效率,便于对转化炉本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提高炉内温度,加快转化速度,便于提高氢气从出气口导出时的密度;
[0012]1、设置有进气口、催化剂层和转化管,通过转化管的内侧等间距设置有催化剂层,且进气口通过转化管与流通管构成连通设置,便于加强催化效果,提高制氢效率;
[0013]2、设置有第二加热管、转化管和转化炉本体,通过第二加热管与转化管缠绕设置,
且转化管在转化炉本体的内侧呈等间距设置,便于对转化炉本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提高炉内温度,加快转化速度;
[0014]3、设置有限位板和限位框,通过限位板的右侧设置有凸起结构,且该凸起结构与限位框的内侧呈贴合设置,便于提高氢气从出气口导出时的密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第二加热管与转化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转化炉本体;2、保温层;3、循环管;4、支撑脚;5、加热箱;6、第一加热管;7、进气口;8、第二加热管;9、催化剂层;10、转化管;11、流通管;12、集合管;13、加热台;14、连接杆;15、弹簧;16、限位板;17、出气口;18、限位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制氢转化炉,包括转化炉本体1、保温层2、循环管3、支撑脚4、加热箱5、第一加热管6、进气口7、第二加热管8、催化剂层9、转化管10、流通管11、集合管12、加热台13、连接杆14、弹簧15、限位板16、出气口17和限位框18,转化炉本体1的内侧安装有保温层2,且转化炉本体1的下侧连接有支撑脚4,转化炉本体1的左侧安装有加热箱5,且加热箱5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加热管6,第一加热管6的右侧连接有进气口7,且进气口7的上端设置有转化管10,转化管10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加热管8,且转化管10的上端安装有流通管11,并且转化管10的内侧安装有催化剂层9,流通管11的左侧设置有限位框18,且限位框18的上端安装有出气口17,限位框18的内侧安装有连接杆14,且连接杆14的右侧设置有弹簧15,并且弹簧15的右侧连接有限位板16,转化炉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循环管3,且转化炉本体1的后侧设置有加热台13,并且加热台13的前侧连接有集合管12。
[0022]如图1和图2中转化炉本体1与保温层2镶嵌设置,且转化炉本体1与循环管3构成连通设置,便于对转化炉本体1进行保温,转化管10的内侧等间距设置有催化剂层9,且进气口7通过转化管10与流通管11构成连通设置,便于加强催化效果,提高制氢效率。
[0023]如图1和图3中第二加热管8与转化管10缠绕设置,且转化管10在转化炉本体1的内侧呈等间距设置,便于对转化炉本体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提高炉内温度,加快转化速度。
[0024]如图1和图4中连接杆14与限位框18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且连接杆14在限位板16上构成转动结构,便于转动连接杆14,限位板16的右侧设置有凸起结构,且该凸起结构与限位框18的内侧呈贴合设置,便于提高氢气从出气口17导出时的密度。
[0025]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制氢转化炉时,首先,将原料气从第一加热管6输送进去,通过加热箱5的作用进行预加热,提高转化效率,节省转化时间,预加热之后的原料气通过进气
口7进入到转化管10内,由于转化管10的内侧等间距设置有催化剂层9,且进气口7通过转化管10与流通管11构成连通设置,便于加强催化效果,提高制氢效率,第二加热管8与转化管10缠绕设置,且转化管10在转化炉本体1的内侧呈等间距设置,便于对转化炉本体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提高炉内温度,加快转化速度,原料气在转化炉本体1内受热与催化剂层9内的催化剂反应产生氢气,经过流通管11从出气口17导出,由于限位板16的右侧设置有凸起结构,且该凸起结构与限位框18的内侧呈贴合设置,便于提高氢气从出气口17导出时的密度,循环管3的设置可保证转化炉本体1内热气流通,加热均匀,保温层2的设置可保证转化炉本体1热气不散失,节约能源,支撑脚4的设置可保证装置平稳放置,这就是该制氢转化炉的使用方法。
[0026]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氢转化炉,包括转化炉本体(1)、保温层(2)和加热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炉本体(1)的内侧安装有保温层(2),且转化炉本体(1)的下侧连接有支撑脚(4),所述转化炉本体(1)的左侧安装有加热箱(5),且加热箱(5)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加热管(6),所述第一加热管(6)的右侧连接有进气口(7),且进气口(7)的上端设置有转化管(10),所述转化管(10)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加热管(8),且转化管(10)的上端安装有流通管(11),并且转化管(10)的内侧安装有催化剂层(9),所述流通管(11)的左侧设置有限位框(18),且限位框(18)的上端安装有出气口(17),所述限位框(18)的内侧安装有连接杆(14),且连接杆(14)的右侧设置有弹簧(15),并且弹簧(15)的右侧连接有限位板(16),所述转化炉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循环管(3),且转化炉本体(1)的后侧设置有加热台(13),并且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翔杨鹏石磊黄翠
申请(专利权)人:长飞气体潜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