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填采矿法矿山盘区水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19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填采矿法矿山盘区水仓结构,包括设于设于盘区口部巷道处的排污硐室,所述排污硐室的断面形状为直墙半圆拱;排污硐室的底板上设有水池,所述水池包括相互连通的深水区和浅水区,且深水区靠近排污硐室外侧、浅水区靠近排污硐室内侧;水池的横截面呈T字形,且浅水区的宽度大于深水区的宽度;深水区内设有水泵,浅水区上铺设有木板。在盘区口掘进排污硐室,排污硐室底板掘进专门的水池结构,水泵安装在水仓口部,加大了水仓的储水能力,方便对水仓底板泥沙的清理,水仓简单实用,安全可靠,改善了现场工业卫生;该水仓简单实用,安全可靠,可延长使用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填采矿法矿山盘区水仓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矿山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充填采矿法矿山盘区水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大型充填采矿法矿山水仓一般有中段水仓和分段水仓,盘区一般没有水仓,采场中的污水一般排放至废弃巷道,把废弃巷道做为临时水仓,然后由临时水仓再排至分段水仓,污水随意排放导致盘区现场工业卫生较差。且水泵随意安放,安装不规范,巷道临时水仓口没有防护挡墙,存在不安全隐患。废弃巷道长久被污水浸泡,经常发生垮帮现象,导致巷道底板被泥沙堆积,清理巷道底部的泥沙存在较大困难,临时水仓使用过久,就会导致巷道无法继续储存污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填采矿法矿山盘区水仓结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此,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充填采矿法矿山盘区水仓结构,包括设于设于盘区口部巷道处的排污硐室,所述排污硐室的断面形状为直墙半圆拱;排污硐室的底板上设有水池,所述水池包括相互连通的深水区和浅水区,且深水区靠近排污硐室外侧、浅水区靠近排污硐室内侧;水池的横截面呈T字形,且深水区的宽度大于浅水区的宽度;深水区内设有水泵,浅水区上铺设有木板。
[0006]进一步地,所述硐室的长度为4m,宽度为3.5m,高度为3.5m。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硐室采用喷锚网支护。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硐室的底板采用混凝土支护。
[0009]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支护的厚度不小于300mm。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盘区口掘进排污硐室,排污硐室底板掘进专门的水池结构,水泵安装在水仓口部,加大了水仓的储水能力,方便对水仓底板泥沙的清理,水仓简单实用,安全可靠,改善了现场工业卫生;该水仓简单实用,安全可靠,可延长使用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水仓的侧面剖视图;
[0012]图2是图1中A

A的剖视图;
[0013]图3是水仓的结构俯视图;
[0014]图中:1

排污硐室,2

水池,3

深水区,4

浅水区,5

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3所示,一种充填采矿法矿山盘区水仓结构,包括设于设于盘区口部巷道处的排污硐室1,硐室的长度为4m,宽度为3.5m,高度为3.5m。排污硐室1的断面形状为直墙半圆拱,并采用喷锚网支护。
[0017]排污硐室1的底板上设有水池2,水池2包括相互连通的深水区3和浅水区4,且深水区3靠近排污硐室1外侧、浅水区4靠近排污硐室1内侧。水池2的横截面呈T字形,且浅水区4的宽度大于深水区3的宽度;深水区3内设有水泵,浅水区4上铺设有木板5。排污硐室1的底板采用混凝土支护,支护的厚度不小于300mm。
[0018]本技术的施工方法如下:
[0019]在盘区口部巷道选择岩石条件好的区段掘进排污硐室1,排污硐室1长4m,宽3.5m,高3.5m,排污硐室1断面形状为直墙半圆拱,采用喷锚网支护,排污硐室1底板采用混凝土支护,支护厚度不小于300mm。底板向下挖掘T形水池,内部为浅水区4,外部为深水区3,这样的结构确保水仓比较容易清理和安全,水仓口便于安装水泵。水池2上部用木板5盖住,确保人员不会掉进水池,采场内的污水通过管道或者水沟排放至盘区水仓,水仓使用一段时间后需对底板泥沙进行清理,排污硐室1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0020]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填采矿法矿山盘区水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设于盘区口部巷道处的排污硐室(1),所述排污硐室(1)的断面形状为直墙半圆拱;排污硐室(1)的底板上设有水池(2),所述水池(2)包括相互连通的深水区(3)和浅水区(4),且深水区(3)靠近排污硐室(1)外侧、浅水区(4)靠近排污硐室(1)内侧;水池(2)的横截面呈T字形,且浅水区(4)的宽度大于深水区(3)的宽度;深水区(3)内设有水泵,浅水区(4)上铺设有木板(5)。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张亮琦田良善张建发马柯韩小磊苟文敬王鑫康伟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