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电加热贴。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贴包括石墨烯加热单元和取电单元;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包括离型纸层、可移胶层、绝缘保护层、电极层、石墨烯加热层、基底层、保温层和保护层;所述取电单元与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的电极层连接,用于对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石墨烯电加热贴可以与待加热物体紧密接触,热量利用率高,加热速率快。当可移胶层为可重复黏贴的可移胶层时,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贴可重复黏贴使用。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贴可重复黏贴使用。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贴可重复黏贴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电加热贴
[0001]本技术涉及但不限于一种加热贴,具体地,涉及但不限于一种石墨烯电加热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电源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便携式电加热产品,如电加热袋、电加热盒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户外活动时对即食食品的加热需求。但电加热袋和电加热盒的加热单元与待加热物体表面都留有空隙。因此,加热单元的一部分热量用于加热袋体或盒体内的空气,且部分热量是通过热空气传递给被加热物体的,从而造成了热量利用率低、加热速率慢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电加热贴,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贴包括石墨烯加热单元和取电单元;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包括离型纸层、可移胶层(可重复黏贴的可移胶层)、绝缘保护层、电极层、石墨烯加热层、基底层、保温层和保护层;所述取电单元与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的电极层连接,用于对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供电。
[000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取电单元可以包括总电源接口、功率控制开关、石墨烯加热单元电源输入端口和导线;
[0006]其中,所述总电源接口通过导线与所述功率控制开关连接,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电源输入端口通过导线与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的电极层连接,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电源输入端口与所述功率控制开关的输出端口通过插拔的形式实现电源的接入和断开。
[000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控制开关的输出端口可以不少于一个。
[000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可移胶层(可重复黏贴的可移胶层)可以由丙烯类可移胶、橡胶类可移胶和硅脂类可移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形成。
[000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可移胶层(可重复黏贴的可移胶层)可以由可移胶通过丝网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喷墨印刷、刷涂或热熔涂布的方式形成。
[001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离型纸层可以由淋膜离型纸、格拉辛离型纸、PVC离型纸和CCK离型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形成。
[001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保护层和所述基底层可以各自独立地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形成。
[001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层可以采用粘贴导电金属箔的方式制成,所述导电金属箔选自导电铜箔、导电金箔、导电铝箔和导电银箔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1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可以由海绵、泡沫塑料、泡沫橡胶、合成棉、
天然棉、玻璃纤维、陶瓷纤维和毛毡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形成。
[001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可以由布、动物皮革、人造皮革、硅橡胶、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丁基橡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和铝箔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形成。
[0015]本技术实施例的石墨烯电加热贴能够获得下述效果:
[0016]1、石墨烯加热单元的与待加热物体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可重复多次黏贴的可移胶层,使用时揭去可移胶层外侧的离型纸层将可移胶层粘贴在待加热物体表面即可实现石墨烯电加热贴与待加热物体间的紧密接触,加热后再贴上离型纸层即可实现石墨烯电加热贴的重复使用;
[0017]2、取电单元中的功率控制开关可以设置有多个输出端口,从而实现通过单个总电源接口对多个石墨烯电加热贴的供电,结构简单可靠。
[0018]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取电单元与石墨烯加热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石墨烯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功率控制开关的侧面示意图。
[0023]附图中的标记符号的含义为:
[0024]10
‑
石墨烯加热单元,11
‑
离型纸层;12
‑
可重复黏贴的可移胶层;13
‑
绝缘保护层;14
‑
电极层;15
‑
石墨烯加热层;16
‑
基底层;17
‑
保温层;18
‑
保护层;20
‑
取电单元;21
‑
总电源接口;22
‑
导线;23
‑
功率控制开关;24
‑
石墨烯加热单元电源输入端口;25
‑
输出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电加热贴,如图1
‑
2所示,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贴包括石墨烯加热单元10和取电单元20;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10包括离型纸层11、可重复黏贴的可移胶层12、绝缘保护层13、电极层14、石墨烯加热层15、基底层16、保温层17和保护层18;所述取电单元20与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10的电极层14连接,用于对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10供电。
[002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10可以由离型纸层11、可重复黏贴的可移胶层12、绝缘保护层13、电极层14、石墨烯加热层15、基底层16、保温层17和保护层18组成。
[002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10可以如图2所示,按照下述顺序由离型纸层11、可重复黏贴的可移胶层12、绝缘保护层13、电极层14、石墨烯加热层15、基底层16、保温层17和保护层18组成,其中,所述电极层14设置在所述石墨烯加热层15的两端。
[0029]在本技术中,术语“石墨烯加热层5”定义为由石墨烯作为主要导电填料制成的加热层。
[003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取电单元20可以包括总电源接口21、导线22、功率控制开关23和石墨烯加热单元电源输入端口24;
[0031]其中,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电源输入端口24通过导线22与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10的电极层14连接,所述功率控制开关23通过导线22与所述总电源接口21连接,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电源输入端口24与所述功率控制开关23的输出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电加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贴包括石墨烯加热单元和取电单元;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包括离型纸层、可移胶层、绝缘保护层、电极层、石墨烯加热层、基底层、保温层和保护层;所述取电单元与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的电极层连接,用于对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电加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单元包括总电源接口、功率控制开关、石墨烯加热单元电源输入端口和导线;其中,所述总电源接口通过导线与所述功率控制开关连接,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电源输入端口通过导线与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的电极层连接,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电源输入端口与所述功率控制开关的输出端口通过插拔的形式实现电源的接入和断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电加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开关的输出端口不少于一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电加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胶层由丙烯类可移胶、橡胶类可移胶和硅脂类可移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形成;其中,所述可移胶层由丙烯类可移胶、橡胶类可移胶和硅脂类可移胶中的多种形成指所述可移胶层为丙烯类可移胶、橡胶类可移胶和硅脂类可移胶中的多种材料层叠形成的多层结构,或者为丙烯类可移胶、橡胶类可移胶和硅脂类可移胶中的多种材料在一层拼接形成的一层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烯电加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胶层由可移胶通过丝网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喷墨印刷、刷涂或热熔涂布的方式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
‑
5中任一项所述的石墨烯电加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纸层由淋膜离型纸、格拉辛离型纸、PVC离型纸和CCK离型纸中的任意一种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
‑
5中任一项所述的石墨烯电加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保护层和所述基底层各自独立地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形成;其中,所述绝缘保护层、所述基底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酯中的多种形成指所述绝缘保护层、所述基底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志刚,刘立新,曹平,臧鹏,刘微,韩炳星,李晓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