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轧钢管外表面刮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5956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轧钢管外表面刮油装置,包括旋转驱动机构、刮油机构以及供两者安装的底座,所述刮油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固定环套、与底座滑动连接的移动环套、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环套外围的旋转座以及至少一根刮油绳,所述固定环套、移动环套和旋转座同轴,所述移动环套与所述底座之间连接有用于将所述移动环套朝远离所述固定环套的方向拉动的拉紧件。所述刮油绳一端连接所述旋转座而另一端连接所述移动环套,当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旋转座转动,所述刮油绳便紧紧缠绕在钢管外表面上,随着钢管的行进,所述刮油绳对钢管外表面进行刮油。刮油绳自动缠绕的兼容性强,且可通过调节缠绕圈数来控制刮油强度。圈数来控制刮油强度。圈数来控制刮油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轧钢管外表面刮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管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冷轧钢管外表面刮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根据生产需要,钢管冷轧过程中需要喷射轧制油进行润滑冷却,为保证润滑效果,轧制油的黏度一般较高;由于轧制油的黏度较高,轧制完成后钢管表面残留大量的轧制油,在出料过程中极易污染生产现场并造成轧制油的浪费,而且残留的轧制油会严重影响后续脱脂去油工序的生产效率。为减少钢管从冷轧工序带走大量的轧制油,需要设计一套刮油装置刮去不锈钢管外表面残留的轧制油。传统的刮油方法多采取在冷轧机出口段安装橡皮绳的方式,但人工缠绕极为不便,且刮油效果一般,因此出现许多用于安装在冷轧机出料口的刮油装置。
[0003]如申请号为201821267189.0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冷轧钢管外表面刮油装置,包括依次同轴固定连接的导套、中间环套和端盖,所述刮油装置通过导套的上游端固定在冷轧机出料部,所述导套、中间环套和端盖包括沿轴线设置并依次连通的通孔,所述导套的通孔与冷轧机的出料孔连通,所述导套与所述中间环套的连接部设置有与所述轴线同轴的一级环形槽,所述中间环套与所述端盖的连接部设置有与所述轴线同轴的二级环形槽,所述一级环形槽中设置有初级环形刮油件,所述二级环形槽中设置有次级环形刮油件,所述导套和中间环套的中部均设置有与通孔连通的向下的排油孔。该专利的两个刮油件依次对钢管进行刮油,刮油效果较好,但刮油件需安装在中间环套与导套和端盖的交界处,若要设置多个刮油件来提高刮油效果,则需要将中间环套加长,成本随之增加,且在制造时该装置时刮油件的数量已确定,在使用时无法方便地调节刮油强度;另外,由于钢管需经过所述中间环套内部,所以中间环套上必须开设排油孔将刮除的轧制油排出,增加了中间环套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做出改进,即本技术所要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轧钢管外表面刮油装置,包括旋转驱动机构、刮油机构以及供两者安装的底座,所述刮油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固定环套、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的移动环套、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环套外围的旋转座以及至少一根刮油绳,所述固定环套、所述移动环套和所述旋转座同轴,所述刮油绳一端连接所述旋转座而另一端连接所述移动环套,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旋转座转动,所述移动环套与所述底座之间连接有用于将所述移动环套朝远离所述固定环套的方向拉动的拉紧件。
[000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还包括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和所述旋转座的传动变速机构,所述传动变速机构用于改变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旋转座之间的旋转圈数比例。
[000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移动环套内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用于感应钢管出入并将信号传递给所述旋转驱动机构。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两根及以上的所述刮油绳绕所述旋转座的中心轴线呈圆周阵列排布,且所述刮油绳与所述移动环套连接的一端比与所述旋转座连接的一端更靠近所述旋转座的中心轴线。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刮油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接油盘。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移动环套通过直线导轨机构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直线导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圆柱轴以及与所述圆柱轴配合的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与所述移动环套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传动变速机构之间以及所述旋转座与所述传动变速机构之间皆设置有张紧轮。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固定环套的内圈设置有第一尼龙套。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移动环套的内圈设置有第二尼龙套。
[0014]有益效果:
[0015]1)所述固定环套在承载钢管的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刮油作用;
[0016]2)所述刮油绳缠绕在钢管上的部分能够对钢管外表面进行刮油;
[0017]3)所述移动环套在所述刮油绳的拉动下朝所述固定环套移动,从而对已经进入到其内腔的部分钢管进行刮油,防止钢管前部因未被刮油绳缠绕而丧失被刮油的机会;
[0018]4)所述固定环套和所述移动环套的内圈皆设置有尼龙套,在对钢管外表面起到刮油作用的同时避免划伤钢管表面,所述尼龙套上供钢管进入一侧开有内倒角,有利于钢管的进入;
[0019]5)刮油绳缠绕钢管的方式兼容性强,只要钢管的粗细在合理的范围内,所述刮油绳都能对其进行缠绕;
[0020]6)所述刮油绳在初始状态下便已被拉紧,保证一旦所述旋转座转动,所述刮油绳便立即被拉扯,避免出现因刮油绳松弛而导致需要所述旋转座转过一定角度后才能拉扯刮油绳的情况,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了能耗的浪费;
[0021]7)多根所述刮油绳绕所述旋转座的中心轴线呈圆周阵列排布,使得每根刮油绳缠绕钢管的密度、倾斜度皆一致,从而使得缠绕部分的每个位置的刮油效果皆一致,避免出现刮油效果不均匀的情况;
[0022]8)设置两根关于所述旋转座的中心轴线对称的刮油绳,既避免了多根刮油绳缠绕钢管后对钢管产生的沿其径向的压力过大而导致钢管被紧紧捆扎而无法顺利通过的情况,又实现了两者在缠绕钢管时互相交错,起到互补作用,从而使刮油效果最大化;
[0023]9)当所述刮油绳缠绕钢管后缠绕部分与所述固定环套之间的刮油绳长度比缠绕部分与所述移动环套之间的刮油绳长度更长,防止前者被拉断,排除安全隐患。
[0024]10)所述传动变速机构用于改变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旋转座之间的旋转圈数比例,满足刮油绳对钢管的多级缠绕,并且可通过调节所述旋转驱动机构所转过的角度实现对刮油绳缠绕圈数的改变,便捷地调节刮油强度;
[0025]11)所述感应器的设置实现了该刮油装置的自动化,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
[0026]12)所述直线导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圆柱轴以及与所述圆柱轴配合的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与所述移动环套固定连接,保证了移动的平稳;
[0027]13)所以位于所述刮油机构下方的所述接油盘能够直接接住掉落的轧制油,实现轧制油的回收再利用;
[0028]14)张紧轮的设置保证了链条传动的平稳。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刮油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旋转驱动机构、传动变速机构和刮油机构的连接传动示意图;
[0031]图中:1、底座,2、旋转驱动机构,3、刮油机构,4、传动变速机构,5、接油盘,6、直线导轨机构,21、旋转气缸,22、驱动链轮,31、固定环套,311、第一尼龙套,32、旋转座,33、刮油绳,34、移动环套,341、第二尼龙套,35、拉紧件,36、刮油盘,41、张紧轮,61、圆柱轴,62、直线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轧钢管外表面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驱动机构(2)、刮油机构(3)以及供两者安装的底座(1),所述刮油机构(3)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的固定环套(31)、与所述底座(1)滑动连接的移动环套(34)、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环套(31)外围的旋转座(32)以及至少一根刮油绳(33),所述固定环套(31)、所述移动环套(34)和所述旋转座(32)同轴,所述刮油绳(33)一端连接所述旋转座(32)而另一端连接所述移动环套(34),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能够带动所述旋转座(32)转动,所述移动环套(34)与所述底座(1)之间连接有用于将所述移动环套(34)朝远离所述固定环套(31)的方向拉动的拉紧件(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轧钢管外表面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和所述旋转座(32)的传动变速机构(4),所述传动变速机构(4)用于改变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与所述旋转座(32)之间的旋转圈数比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轧钢管外表面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环套(34)内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用于感应钢管出入并将信号传递给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轧钢管外表面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良钱超孙敏龙慎佳良沈秋磊宋方明杨婷婷姚旭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