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管径轮式智能检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81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焊缝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管径轮式智能检测车,包括驱动车和设置在驱动车上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有射线机,升降机构的侧面设置有调节机构,驱动车上连接有挂车机构,所述挂车机构上设置有电源箱和控制箱,控制箱内设置有若干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管道检测车结构简单,无法根据管道直径调节,需要更换或安装部件,操作复杂的问题,整体结构简单,能够根据管道直径进行手动调节,适应不同直径的管道,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管径轮式智能检测车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焊缝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管径轮式智能检测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管道运输在国民经济、国防工业生产、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石油、天然气、自来水管道等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而这些管道大多都是处于高压状态下运行,加上周围环境对管道的腐蚀以及自身的老化,接口连接不紧密,以及受到路面过高的载荷,使得管道的局部应力过大,产生扭曲断裂,发生泄漏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这些泄漏不能及时发现,必将引起重大的资源浪费,严重的环境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0003]常规管道检测采用人工检测,作业效率偏低,也存在一定误操作;在对某些管道内部进行检查时常会遇到管道直径太小,在200~500mm之间,人员无法进入;或者管道直径在500~1200mm之间,人员能够进入管道,却无法正常站立进行检查,都会选择检测车来实现。
[0004]现有技术中的检测车结构较为简单,无法很好的根据管道的直径进行调节,如在对一些直径较大的管道进行检测时,需要更换新的设备或再安装特殊的部件,其操作繁琐复杂,适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管道检测车结构简单,无法根据管道直径调节,需要更换或安装部件,操作复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管径轮式智能检测车。
[0006]一种大管径轮式智能检测车,包括驱动车和设置在驱动车上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有射线机,升降机构的侧面设置有调节机构,驱动车上连接有挂车机构,所述挂车机构上设置有电源箱和控制箱,控制箱内设置有若干控制模块。
[000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车为长方体形,驱动车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底部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外侧为向内倾斜的斜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在驱动车的顶部,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上方,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互相靠近的一面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之间设置有滑动轴,滑动轴上穿设有2个滑块,固定块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升降臂,滑块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升降臂,所述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为成对设置且其中部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射线机、侧面设置有所述调节机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轴为两根且分别设置在固定块的两侧,所述滑块的两侧穿设在两根滑动轴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手柄和调节轴,所述调节手柄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固定板的侧面,所述调节轴与调节手柄固定连接,调节轴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的固定块中部之间且穿过滑块设置,调节轴的一侧设置有螺纹且通过螺纹与滑块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本技术包括驱动车和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侧面设置有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升降机构的高度,进而对射线机的高度进行调节,方便适应不同管径的调节;驱动车上连接有挂车机构,方便放置电源箱和控制箱等设备;驱动车的底部设置有驱动轮,驱动轮的外侧为向内倾斜的斜面,能够适应管道内部的斜面,保证小车行动稳定。
[0013]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安装在驱动车的顶部,射线机安装在第二固定板上,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铰接的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方便调节高度的同时能够保证射线机支撑稳定;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手柄和调节轴,通过转动调节手柄带动调节轴转动,进而通过调节轴上螺纹带动一侧的滑块运动带动第二升降臂转动,从而实现第二固定板高度的调整,适应不同的管径;同时由于螺纹带有一定的自锁性能,可以保证调节后支撑稳定,保证射线机的高度稳定。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大管径轮式智能检测车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5]图2是本技术一种大管径轮式智能检测车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6]图3是本技术一种大管径轮式智能检测车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一种大管径轮式智能检测车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号为:1为驱动车,2为升降机构,3为射线机,4为调节机构,5为挂车机构,6为电源箱,7为控制箱,101为驱动轮,201为第一固定板,202为第二固定板,203为固定块,204为滑动轴,205为滑块,206为第一升降臂,207为第二升降臂,401为调节手柄,402为调节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0020]如图1~4所示,一种大管径轮式智能检测车,包括驱动车1和设置在驱动车1上的升降机构2,所述驱动车1为长方体形,驱动车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车1和挂车机构5的底部均设置有驱动轮101,所述驱动轮101的外侧为向内倾斜的斜面,所述升降机构2上设置有射线机3和摄像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机构2能够适应的管道直径范围为500~1200mm,射线机3用于检查管道焊缝,升降机构2的侧面设置有调节机构4,驱动车1上连接有挂车机构5,所述挂车机构5上设置有电源箱6和控制箱7,控制箱7内设置有若干控制模块。
[0021]升降机构2包括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所述第一固定板201设置在驱动车1的顶部,所述第二固定板202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01的上方,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互相靠近的一面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203,固定块203之间设置有滑动轴204,所述滑动轴204为两根且分别设置在固定块203的两侧,滑动轴204上穿设有2个滑块205,所述滑块205的两侧穿设在两根滑动轴204上,固定块203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升降臂206,滑块205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升降臂207,所述第一升降臂206和第二升降臂207为成对设置且其中部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202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射线机3、侧面设置有所述调节机构4。
[0022]调节机构4包括调节手柄401和调节轴402,所述调节手柄401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固定板202的侧面,所述调节轴402与调节手柄401固定连接,调节轴402设置在第二固定板
202上的固定块203中部之间且穿过滑块205设置,调节轴402的一侧设置有螺纹且通过螺纹与滑块205连接。
[0023]本技术在使用时,工作人员根据管道的直径调节射线机3的高度,具体地,工作人员先将驱动车1的车头前部放入管道内,保证驱动车1稳定支撑,然后转动调节手柄401,调节手柄401带动调节轴402转动,调节轴402的右侧设置有一端螺纹且通过螺纹与滑块205连接,进而带动滑块205在滑动轴204上滑动,滑块205两侧的第二升降臂207随之转动,带动与其铰接的第一升降臂206转动,右侧的第一升降臂206和第二升降臂207转动带动左侧的第一升降臂206和第二升降臂207转动,最终实现调节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之间的距离,实现对射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管径轮式智能检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车(1)和设置在驱动车(1)上的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上设置有射线机(3),升降机构(2)的侧面设置有调节机构(4),驱动车(1)上连接有挂车机构(5),所述挂车机构(5)上设置有电源箱(6)和控制箱(7),控制箱(7)内设置有若干控制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管径轮式智能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车(1)为长方体形,驱动车(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底部设置有驱动轮(101),所述驱动轮(101)的外侧为向内倾斜的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管径轮式智能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所述第一固定板(201)设置在驱动车(1)的顶部,所述第二固定板(202)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01)的上方,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互相靠近的一面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203),固定块(203)之间设置有滑动轴(204),滑动轴(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茁李颖鑫鲁玉李玉余道州卢华伟仁杰李凌波李睿涵刘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城拜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