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咽喉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77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鼻咽喉内窥镜,包括工作端部和操作端部,所述工作端部与所述操作端部连接;所述工作端部包括连接管和公头,所述公头位于所述连接管的腔体内;所述操作端部包括承插管和母头,所述母头位于所述承插管的腔体内,所述承插管用于旋入所述连接管内以便于完成所述母头与公头的耦合。由于工作端部和操作端部设计为可拆卸结构,当上一位患者使用完耳鼻咽喉内窥镜后,需要对耳鼻咽喉内窥镜进行清洗,此时可以直接将使用过的工作端部从操作端部拆卸下来清洗,同时将干净的工作端部安装至操作端部以便下一位患者使用,这就大大提高了耳鼻咽喉内窥镜的使用效率和患者的看诊效率。咽喉内窥镜的使用效率和患者的看诊效率。咽喉内窥镜的使用效率和患者的看诊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咽喉内窥镜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耳鼻咽喉内窥镜。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经人体的天然通道进入人体,直接窥视有关部位发生的变化,进而有效的帮助病人做相关的诊疗手术,为病人减轻痛苦;在使用耳鼻咽喉内窥镜时,通常会使用到不同规格的工作端部;
[0003]但是传统的耳鼻咽喉内窥镜的工作端部与操作端部为一体结构,如图1所示,当需要对耳鼻咽喉内窥镜进行消毒和清洗时,传统的耳鼻咽喉内窥镜的消毒和再次使用效率低下,因此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耳鼻咽喉内窥镜使用。
[0004]鉴于此,克服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
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0006]在使用耳鼻咽喉内窥镜时,通常会使用到不同规格的工作端部;同时为了保证耳鼻咽喉内窥镜的使用清洁度,需要对耳鼻咽喉内窥镜进行消毒操作,但是传统的耳鼻咽喉内窥镜的工作端部与操作端部为一体结构,当前一位患者使用完耳鼻咽喉内窥镜后,需要对耳鼻咽喉内窥镜进行消毒和清洗,那么在对耳鼻咽喉内窥镜进行消毒的过程中,下一位患者是无法使用的,需要等待耳鼻咽喉内窥镜完成消毒后才可以使用,这就大大降低了耳鼻咽喉内窥镜的使用效率和患者的看诊效率。
[0007]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耳鼻咽喉内窥镜,包括工作端部1和操作端部2,所述工作端部1与所述操作端部2连接;
[0009]所述工作端部1包括连接管11和公头12,所述公头12位于所述连接管11的腔体内;
[0010]所述操作端部2包括承插管21和母头22,所述母头22位于所述承插管21的腔体内,所述承插管21用于旋入所述连接管11内以便于完成所述母头22与公头12的耦合。
[0011]优选的,所述母头22包括第一器械通道221、第一插孔222、第二插孔223、第三插孔224和第四插孔225,所述第一插孔222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插孔223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第三插孔224为输出端,所述第四插孔225为输入端;
[0012]所述公头12包括第二器械通道121、第一插针122、第二插针123、第三插针124和第四插针125,所述第二器械通道121与所述第一器械通道221耦合,所述第一插针122和第二插针123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孔222和第二插孔223耦合用于给工作端部1的元器件供电,所述第三插针124与第三插孔224耦合用于将从第三插孔224传出的控制信号传输至元器件,所述第四插针125与第四插孔225耦合用于将从元器件获取的信号传输至第四插孔225。
[0013]优选的,所述元器件包括物镜和LED灯。
[0014]优选的,所述母头22还包括第一密封圈226、第二密封圈227、第三密封圈228和第
四密封圈229,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圈226设置在第一插孔222的端面,所述第二密封圈227设置在第二插孔223的端面,所述第三密封圈228设置在第三插孔224的端面,所述第四密封圈229设置在第四插孔225的端面,所述工作端部1与所述操作端部2连接后,所述第一密封圈226、第二密封圈227、第三密封圈228和第四密封圈229与所述公头12的端面抵接。
[0015]优选的,所述操作端部2还包括遥控按钮23,所述遥控按钮23用于发出控制信号,从而将控制信号从第三插孔224传出以便控制元器件。
[0016]优选的,所述操作端部2还包括第五密封圈24,所述第五密封圈24设置在连接管11端面与承插管21抵接处。
[0017]优选的,所述操作端部2为枪柄式结构。
[0018]优选的,所述操作端部2还包括USB插接口,用于与终端设备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操作端部2还包括角度控制旋钮25,用于控制工作端部1的角度。
[0020]优选的,所述工作端部1的角度调节范围为上下130度和左右70度。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技术通过工作端部的连接管和公头的设置,所述操作端部的承插管和母头的设置,将工作端部和操作端部设计为可拆卸结构,当耳鼻咽喉内窥镜使用时,可以将承插管旋入连接管内以完成母头与公头的耦合,从而使所述工作端部与所述操作端部2连接;当上一位患者使用完耳鼻咽喉内窥镜后,需要对耳鼻咽喉内窥镜进行清洗,此时可以直接将使用过的工作端部从操作端部拆卸下来清洗,同时将干净的工作端部安装至操作端部以便下一位患者使用,这就大大提高了耳鼻咽喉内窥镜的使用效率和患者的看诊效率。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4]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的耳鼻咽喉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鼻咽喉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鼻咽喉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鼻咽喉内窥镜的母头和公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鼻咽喉内窥镜的公头的端面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鼻咽喉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鼻咽喉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耳鼻咽喉内窥镜,如图2所示,包括工作端部1和操作端部2,所述工作端部1与所述操作端部2连接;
[0034]所述工作端部1包括连接管11和公头12,所述公头12位于所述连接管11的腔体内;
[0035]所述操作端部2包括承插管21和母头22,所述母头22位于所述承插管21的腔体内,所述承插管21用于旋入所述连接管11内以便于完成所述母头22与公头12的耦合。
[0036]具体的,所述连接管11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承插管21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管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咽喉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端部(1)和操作端部(2),所述工作端部(1)与所述操作端部(2)连接;所述工作端部(1)包括连接管(11)和公头(12),所述公头(12)位于所述连接管(11)的腔体内;所述操作端部(2)包括承插管(21)和母头(22),所述母头(22)位于所述承插管(21)的腔体内,所述承插管(21)用于旋入所述连接管(11)内以便于完成所述母头(22)与公头(12)的耦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咽喉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头(22)包括第一器械通道(221)、第一插孔(222)、第二插孔(223)、第三插孔(224)和第四插孔(225),所述第一插孔(222)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插孔(223)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第三插孔(224)为输出端,所述第四插孔(225)为输入端;所述公头(12)包括第二器械通道(121)、第一插针(122)、第二插针(123)、第三插针(124)和第四插针(125),所述第二器械通道(121)与所述第一器械通道(221)耦合,所述第一插针(122)和第二插针(123)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孔(222)和第二插孔(223)耦合用于给工作端部(1)的元器件供电,所述第三插针(124)与第三插孔(224)耦合用于将从第三插孔(224)传出的控制信号传输至元器件,所述第四插针(125)与第四插孔(225)耦合用于将从元器件获取的信号传输至第四插孔(2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鼻咽喉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器件包括物镜和LED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鼻咽喉内窥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枪陈雄李双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