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568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镜,主要包括内管等,内管外套装外管,前端内排列安装镜片A、镜片B、胶合组、棒镜胶合组,外管后端连接镜主体,镜主体上方连接光纤接头,内管后端接入镜主体内部并套装定心件,内管末端连接压帽,压帽通过压簧连接到底座,底座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镜主体上,底座后方连接目镜调整座,目镜调整座内安装目镜筒,目镜筒前后端分别安装光栏座和目镜胶合组,镜主体末端连接目镜罩连接套,目镜罩连接套末端通过目镜保护片座连接目镜保护片,目镜罩连接套外套装色圈和目镜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进行内窥镜手术及手术中的诊断和治疗;内窥镜可与视频和光源设备配套使用,观察体腔内的情况;直径小,携带方便,功能健全,性能可靠。性能可靠。性能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镜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镜。

技术介绍

[0002]耳镜主要供耳内检查和手术用。耳镜是对外耳道、鼓膜、中耳等进行检查或手术评估的一种腔镜仪器。耳镜可以观察到手术显微镜不易观察到的部位,如上股室、后股室等,及时发现中耳病变,降低病变复发率。优势在于无创伤、耳内图像分辨率高、照明功能较高、诊断率高,可使临床医师掌握具体的耳内细微病变,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耳镜。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耳镜,主要包括内管、外管、间隔A、间隔B、间隔C、间隔D、镜主体、光纤接头、导光嘴、光锥、AC接头、WOLF接头、STORZ 接头、定心件、压帽、压簧、底座、固定螺钉、目镜调整座、光栏座、目镜罩连接套、目镜筒、目镜保护片座、目镜罩、O形圈、色圈、镜片A、镜片B、胶合组、棒镜胶合组、目镜胶合组、目镜保护片,内管外套装外管,前端内排列安装镜片A、镜片B、胶合组、棒镜胶合组并相互之间形成间隔A、间隔B、间隔C、间隔D,外管后端连接镜主体,镜主体上方连接光纤接头,光纤接头上连接AC接头、WOLF接头、STORZ接头,光纤接头内部设有导光嘴、光锥,内管后端接入镜主体内部并套装定心件,内管末端连接压帽,压帽通过压簧连接到底座,底座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镜主体上,底座后方连接目镜调整座,目镜调整座内安装目镜筒,目镜筒前后端分别安装光栏座和目镜胶合组,镜主体末端通过O形圈密封连接目镜罩连接套,目镜罩连接套末端通过目镜保护片座连接目镜保护片,目镜罩连接套外套装色圈和目镜罩。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用于进行内窥镜手术及手术中的诊断和治疗;内窥镜可与视频和光源设备配套使用,观察体腔内的情况;直径小,携带方便,功能健全,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0007]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视场模型示意图。
[0008]图3为本技术的电气绝缘示意图。
[0009]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10]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标记说明:内管1、外管2、间隔A3、间隔B4、间隔C5、间隔D6、镜主体7、光纤接头 8、导光嘴9、光锥10、AC接头11、WOLF接头12、STORZ接头13、定心件14、压帽15、压簧16、底座17、固定螺钉18、目镜调整座19、光栏座20、目镜罩连接套21、目镜筒22、目镜保护片座23、目镜罩24、O形圈25、色圈26、镜片A31、镜片B32、胶合组33、棒镜胶合组34、目镜胶合组35、目镜
保护片36、30
°
物镜保护片37、30
°
棱镜38、物镜端41、镜体主轴42、光缆接口43、目镜44、光学镜51、镜体主轴线52、末端53、视轴54、导光束 61、导光束接口62。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
[0013]实施例1:如附图所示,这种耳镜,主要包括内管1、外管2、间隔A3、间隔B4、间隔 C5、间隔D6、镜主体7、光纤接头8、导光嘴9、光锥10、AC接头11、WOLF接头12、STORZ 接头13、定心件14、压帽15、压簧16、底座17、固定螺钉18、目镜调整座19、光栏座20、目镜罩连接套21、目镜筒22、目镜保护片座23、目镜罩24、O形圈25、色圈26、镜片A31、镜片B32、胶合组33、棒镜胶合组34、目镜胶合组35、目镜保护片36,内管1外套装外管2,前端内排列安装镜片A31、镜片B32、胶合组33、棒镜胶合组34并相互之间形成间隔A3、间隔B4、间隔C5、间隔D6,外管2后端连接镜主体7,镜主体7上方连接光纤接头8,光纤接头8上连接AC接头11、WOLF接头12、STORZ接头13,光纤接头8内部设有导光嘴9、光锥 10,内管1后端接入镜主体7内部并套装定心件14,内管1末端连接压帽15,压帽15通过压簧16连接到底座17,底座17通过固定螺钉18固定在镜主体7上,底座17后方连接目镜调整座19,目镜调整座19内安装目镜筒22,目镜筒22前后端分别安装光栏座20和目镜胶合组35,镜主体7末端通过O形圈25密封连接目镜罩连接套21,目镜罩连接套21末端通过目镜保护片座23连接目镜保护片36,目镜罩连接套21外套装色圈26和目镜罩24。本实施例为0
°
耳镜。
[0014]如附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工作视场模型示意图,其中:P—垂直视轴的参考平面P; S—以d为半径的参考球面S;Z—介于球面S和平面P间的球面Z视场;O—球面Z的球心。
[0015]如附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电气绝缘示意图:其中:
[0016]标号类型基准电压绝缘类型试验电压AB

d240VAC基本绝缘1500VACBB

d240VAC基本绝缘1500VAC
[0017]本技术的禁忌症、注意事项、警示以及提示:
[0018]1)禁忌症:全身疾病需控制良好方能手术;年老体弱及幼儿,严重疾病未控制不能耐受手术刺激者。
[0019]2)注意事项:请在使用之前仔细阅读手册的全部内容,若不遵照手册中的使用说明和警告,可能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内窥镜只能由执业医师和受过操作训练的专业医务人员使用;用于进行内窥镜手术及手术中的诊断和治疗;内窥镜可与视频和光源设备配套使用,观察体腔内的情况。
[0020]本技术的识别和参数包括:
[0021]本技术可与符合GB9706.19的各种摄像系统、冷光源、高频发生器、高频器械配套使用。无论对直视还是与视频联用,总是调整光源到获得最佳的内窥镜视野照明效果时所需的最小必需光亮强度。光源的光强度越高,内窥镜末端的热能产生量就越大。
[0022]内窥镜在操作规程下可得到合理保证的检查说明:检查产品:用目视法对产品进行检查,要确保它无锈蚀、无压痕、无划痕。检查图像质量:通过光学视管应该能清晰地看到距离物镜端约30mm的文字。
[0023]本技术的清洗说明: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
质,并擦干;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管腔应当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仅可使用清洗机生产厂家为清洗内窥镜器具而生产的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内窥镜,清洗过程参见超声波清洗机使用说明书。
[0024]本技术的消毒说明:内窥镜可采用75%酒精溶液浸泡的方法进行消毒,浸泡时间为 15分钟,然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将内窥镜置于单独的塑料容器内,应当使用塑料制容器以避免内窥镜的擦伤及消除不同金属浸于相同的溶液之中发生的电解腐蚀;浸泡后采用无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镜,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内管(1)、外管(2)、间隔A(3)、间隔B(4)、间隔C(5)、间隔D(6)、镜主体(7)、光纤接头(8)、导光嘴(9)、光锥(10)、AC接头(11)、WOLF接头(12)、STORZ接头(13)、定心件(14)、压帽(15)、压簧(16)、底座(17)、固定螺钉(18)、目镜调整座(19)、光栏座(20)、目镜罩连接套(21)、目镜筒(22)、目镜保护片座(23)、目镜罩(24)、O形圈(25)、色圈(26)、镜片A(31)、镜片B(32)、胶合组(33)、棒镜胶合组(34)、目镜胶合组(35)、目镜保护片(36),内管(1)外套装外管(2),前端内排列安装镜片A(31)、镜片B(32)、胶合组(33)、棒镜胶合组(34)并相互之间形成间隔A(3)、间隔B(4)、间隔C(5)、间隔D(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屠江洪陈莉亚申屠晨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索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