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卡的配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99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卡的配合结构,包括推动卡和动簧片;推动卡设有卡槽,卡槽的一端设有开口;动簧片的宽度与推动卡的卡槽相配合;动簧片的长度的一端设有向着动簧片的厚度的一面弯折的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通过卡槽钩在推动卡的厚度的一面;动簧片的长度的一端的里段中,在动簧片的宽度的迎着推动卡装入方向的一边,设有向着动簧片的厚度的其中一面弯折的第二折弯部,且第二折弯部的一端设为自由端,第二折弯部的自由端沿着动簧片的宽度方向向内弯折形成第三折弯部,第三折弯部抵在推动卡的厚度的另一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利用第三折弯部避免推动卡装入动簧片时动簧片宽度边缘的毛刺在所述推动卡的厚度的另一面产生刮屑。动卡的厚度的另一面产生刮屑。动卡的厚度的另一面产生刮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卡的配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卡的配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现有技术的一种继电器是利用推动卡连接在接触部分的动簧片与衔铁之间,衔铁动作时,衔铁通过推动卡带动动簧片动作,使得动簧片的动触点与静簧的静触点相接触或相分离。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磁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卡的配合结构,参见图1所示,这种动簧片与推动卡的配合结构包括推动卡100和动簧片200,推动卡100上设有用来配合于动簧片200的卡槽101,卡槽101是对应于动簧片200的宽度设置,卡槽101的一端设有通向外部的开口,动簧片200是沿着推动卡100的卡槽101的开口卡进卡槽101中,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推动卡100是从上向下与动簧片200相配合,动簧片200的末端沿着动簧片200的长度弯折出两个弯折部201、202,动簧片200的弯折部201和动簧片200的弯折部202分别在推动卡100的卡槽101的前后(如图1所示)对推动卡100进行限位,防止动簧片200在前后方向与推动卡100脱位,这种动簧片与推动卡的配合结构主要存在如下弊端:
[0003]一是,推动卡100从上往下与动簧片200装配时,动簧片200的宽度的两边边缘毛刺,特别是动簧片200的朝向推动卡装入方向的宽度的一边边缘毛刺与推动卡100容易产生塑料刮屑,使继电器出现无法导通电路的致命缺陷。
[0004]二是,动簧片200对推动卡100只能实现前后方向(如图1所示)的限位,在推动卡装入方向,动簧片200没有对推动卡100进行限位,使得推动卡100容易摆动,抗冲击能力较弱,在外部冲击下,动簧片200与推动卡100容易脱位。
[0005]三是,动簧片200的末端的里段通常用来安装动触点,动簧片200的末端的刚度较差,使动簧片更容易形变,在断开时,推动卡拉动动簧片会有一段无效的行程,闭合时,推动卡在走完超行程后也有一段无效的行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卡的配合结构,通过结构改进,一方面,能够避免推动卡与动簧片装配时塑料刮屑的产生,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动簧片对推动卡的全方位限位,避免推动卡摆动,提高抗冲击能力;并且,还可以提高动簧片的刚度。
[0007]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卡的配合结构,包括推动卡和动簧片;所述推动卡设有贯穿推动卡的厚度的卡槽,卡槽的一端设有通向推动卡外的开口;所述动簧片在动簧片的宽度方向沿推动卡的卡槽的开口与
推动卡的卡槽相配合;所述动簧片的长度的一端设有向着动簧片的厚度的一面弯折的第一折弯部,所述动簧片的第一折弯部从所述推动卡的卡槽伸出而钩在所述推动卡的厚度的一面;所述动簧片的长度的一端的里段中,在动簧片的宽度的迎着推动卡装入方向的一边,设有向着动簧片的厚度的其中一面弯折的第二折弯部,且第二折弯部的一端设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折弯部的自由端沿着动簧片的宽度方向向内弯折形成具有外凸圆弧面的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三折弯部的外凸圆弧面抵在所述推动卡的厚度的另一面,以利用第三折弯部的外凸圆弧面避免推动卡装入动簧片时动簧片宽度边缘的毛刺在所述推动卡的厚度的另一面产生刮屑。
[0008]第一折弯部弯向的动簧片的厚度的其中一面与第二折弯部弯向的动簧片的厚度的其中一面为同一面。
[0009]所述第二折弯部弯折成90度,所述第三折弯部弯折成弧形。
[0010]所述动簧片的长度的一端的里段中,在动簧片的宽度的迎着推动卡装入方向的一边,设有沿着动簧片的长度分布的第一缝隙,且第一缝隙对应在动簧片的第二折弯部的一端处,以使动簧片的第二折弯部的一端能够弯折。
[0011]所述第一折弯部沿着动簧片的宽度分布,在第一折弯部的迎着推动卡装入方向的一端,还设有沿着动簧片的宽度方向向外弯折的第四折弯部,以利用第四折弯部避免推动卡装入动簧片时动簧片宽度边缘的毛刺在所述推动卡的厚度的一面产生刮屑。
[0012]所述动簧片的第一折弯部的迎着推动卡装入方向的一端,设有沿着动簧片的宽度分布的第二缝隙,且第二缝隙对应在所述动簧片的第一折弯部的迎着推动卡装入方向的一端处,以使第一折弯部的迎着推动卡装入方向的一端能够实现再弯折。
[0013]所述动簧片的长度的一端的里段中,在动簧片的宽度的另一边,设有向着动簧片的厚度的其中一面弯折的第五折弯部,且第五折弯部的一端设为自由端,所述第五折弯部的自由端沿着动簧片的宽度方向向内弯折形成第六折弯部,所述第六折弯部抵在所述推动卡的厚度的另一面,以利用第六折弯部避免推动卡装入动簧片时动簧片宽度边缘的毛刺在所述推动卡的厚度的另一面产生刮屑。
[0014]所述动簧片的长度的一端的里段中,在动簧片的宽度的另一边,设有沿着动簧片的长度分布的第三缝隙,且第三缝隙对应在动簧片的第五折弯部的一端处,以使动簧片的第五折弯部的一端能够再弯折。
[0015]所述第五折弯部弯折成90度,所述第六折弯部弯折成弧形。
[0016]所述推动卡的厚度的另一面中,在对应于所述动簧片的第三折弯部,设有能够与动簧片的第三折弯部相配合的凸部,以利用所述推动卡的凸部与所述动簧片的第三折弯部的相配合,来防止所述推动卡沿着装入所述动簧片的方向退出。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由于采用了所述动簧片的长度的一端的里段中,在动簧片的宽度的迎着推动卡装入方向的一边,设有向着动簧片的厚度的其中一面弯折的第二折弯部,且第二折弯部的一端设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折弯部的自由端沿着动簧片的宽度方向向内弯折形成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三折弯部抵在所述推动卡的厚度的另一面。本技术的这种结构,可以利用第三折弯部与推动卡的配合,避免推动卡装入动簧片时动簧片宽度边缘的毛刺在所述推动卡的厚度的另一面产生刮屑,并且还可以利用第二折弯部来提高动簧片的刚度。
[0019]2、本技术由于采用了所述第一折弯部沿着动簧片的宽度分布,在第一折弯部的迎着推动卡装入方向的一端,还设有沿着动簧片的宽度方向向外弯折的第四折弯部。本技术的这种结构,可以利用第四折弯部避免推动卡装入动簧片时动簧片宽度边缘的毛刺在所述推动卡的厚度的一面产生刮屑。
[0020]3、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一端的里段中,在动簧片的宽度的另一边,设有向着动簧片的厚度的其中一面弯折的第五折弯部,且第五折弯部的一端设为自由端,所述第五折弯部的自由端沿着动簧片的宽度方向向内弯折形成第六折弯部,所述第六折弯部抵在所述推动卡的厚度的另一面。本技术的这种结构,可以利用第六折弯部避免推动卡装入动簧片时动簧片宽度边缘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卡的配合结构,包括推动卡和动簧片;所述推动卡设有贯穿推动卡的厚度的卡槽,卡槽的一端设有通向推动卡外的开口;所述动簧片在动簧片的宽度方向沿推动卡的卡槽的开口与推动卡的卡槽相配合;所述动簧片的长度的一端设有向着动簧片的厚度的一面弯折的第一折弯部,所述动簧片的第一折弯部从所述推动卡的卡槽伸出而钩在所述推动卡的厚度的一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的长度的一端的里段中,在动簧片的宽度的迎着推动卡装入方向的一边,设有向着动簧片的厚度的其中一面弯折的第二折弯部,且第二折弯部的一端设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折弯部的自由端沿着动簧片的宽度方向向内弯折形成具有外凸圆弧面的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三折弯部的外凸圆弧面抵在所述推动卡的厚度的另一面,以利用第三折弯部的外凸圆弧面避免推动卡装入动簧片时动簧片宽度边缘的毛刺在所述推动卡的厚度的另一面产生刮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卡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折弯部弯向的动簧片的厚度的其中一面与第二折弯部弯向的动簧片的厚度的其中一面为同一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卡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部弯折成90度,所述第三折弯部弯折成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卡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的长度的一端的里段中,在动簧片的宽度的迎着推动卡装入方向的一边,设有沿着动簧片的长度分布的第一缝隙,且第一缝隙对应在动簧片的第二折弯部的一端处,以使动簧片的第二折弯部的一端能够弯折。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卡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沿着动簧片的宽度分布,在第一折弯部的迎着推动卡装入方向的一端,还设有沿着动簧片的宽度方向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叔明代文广何仲波黄庆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