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3,4-二氯-5-氰基异噻唑用高效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97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3,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3,4

二氯
‑5‑
氰基异噻唑用高效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3,4

二氯
‑5‑
氰基异噻唑生产相关
,具体为一种生产3,4

二氯
‑5‑
氰基异噻唑用高效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3,4

二氯
‑5‑
氰基

异噻唑是一系列异噻唑类农药和医药的重要中间体,德国专利DE2231097和DE2231098采用三氯乙腈或2,3

二氯马来二腈与过量的硫在200到300℃的封管中反应进行制备,一般都需要使用到高压反应釜。
[0003]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05392424U的一种高效反应釜,包括釜体、下封头、上封头、动力装置、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下封头和上封头分别安装于釜体的下端和上端,搅拌装置设于釜体内,动力装置安装于上封头上并与搅拌装置连接,加热装置设于釜体的内壁上,上封头上设有加料口,下封头上设有出料口,加热装置包括缠绕于釜体内壁上的加热油螺旋管,与加热油螺旋管两端连接的加热油筒体,高效反应釜还包括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缠绕于釜体外壁上的余热回收螺旋管,以及安装于加热油筒体内的换热器,所述余热回收螺旋管与换热器连接。本技术通过余热回收装置来对釜体外壁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不便于控制反应下端进行排液或密闭,且不便于对反应釜内部进行暴露再进行清洗,可能导致反应釜内部残留物影响下次反应,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3,4

二氯
‑5‑
氰基异噻唑用高效反应釜,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3,4

二氯
‑5‑
氰基异噻唑用高效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便于控制反应下端进行排液或密闭,且不便于对反应釜内部进行暴露再进行清洗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产3,4

二氯
‑5‑
氰基异噻唑用高效反应釜,包括:
[0007]反应釜本体,其下端连通有用于排液的出水管,且反应釜本体的上侧外部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加热的加热管,且反应釜本体的右侧设置有安装板,并且安装板的左侧安装有设置于反应釜本体内的过滤网;
[0008]下排水板,其设置于过滤网的上侧并固定于反应釜本体内,且下排水板的上侧设置有上排水板,所述上排水板的左侧设置有安装于反应釜本体内部的限位杆,且上排水板的右侧设置有安装于反应釜本体内部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上端焊接固定有衔接轮,且衔接轮的外侧设置有安装于反应釜本体右侧的调节杆;
[0009]封盖,其安装于安装座的上侧,且封盖的内侧设置有上端与电机连接的搅拌杆,所述封盖的上端左侧安装有用于排气的排气管,且排气管的内侧安装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
的内侧安装有密封塞,所述封盖的上端右侧安装有用于检测气压的气压检测仪。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排水板的左端与限位杆为滑动连接,且上排水板的内侧均匀开设有孔状结构,上排水板的右端与定位杆为螺纹连接,且定位杆上端固定的衔接轮与调节杆构成蜗轮蜗杆结构。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控制上排水板与下排水板之间的间距,从而使上排水板与下排水板进行贴合嵌套,使得上排水板与下排水板之间形成密闭,避免液体泄露。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排水板的内侧均匀开设有与上排水板内侧孔状结构呈交错设置的孔状结构,且下排水板的上侧均匀设置有与上排水板内孔状结构构成卡合连接的凸起结构。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下排水板能够流通液体,也能够与上排水板进行贴合嵌套。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与反应釜本体的内侧呈卡合连接,且过滤网左端固定的安装板与反应釜本体构成可拆卸连接,并且过滤网的右端上侧的反应釜本体内侧开设有用于避免与过滤网上表面刮蹭的槽状结构。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反应后的液体进行过滤,对其中的固体进行收集。
[001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塞通过弹簧与安装管构成弹性连接,且密封塞的下端与反应釜本体内开设的用于排气的孔状结构呈贴合设置,并且安装管的外侧等角度开设有孔状结构。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反应釜本体内侧的气压进行有效调节,避免反应釜本体内部气压过高而产生爆炸。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生产3,4

二氯
‑5‑
氰基异噻唑用高效反应釜,能够控制反应釜下端进行排液或密闭,且能够将反应釜内部进行暴露,从而便于对反应釜内部进行清洗,避免反应釜内部残留物影响下次反应;
[0019]1、通过下排水板的内侧均匀开设有与上排水板内侧孔状结构呈交错设置的孔状结构和下排水板的上侧均匀设置有与上排水板内孔状结构构成卡合连接的凸起结构,上排水板的右端与定位杆为螺纹连接和定位杆上端固定的衔接轮与调节杆构成蜗轮蜗杆结构,控制上排水板与下排水板之间的间距,从而使上排水板与下排水板进行贴合嵌套,使得上排水板与下排水板之间形成密闭,以控制反应釜下端进行排液或密闭,使其内部保持密封用于高压反应;
[0020]2、通过封盖与安装座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能够将反应釜内部进行暴露,从而便于对反应釜内部进行清洗,避免反应釜内部残留物影响下次反应,且通过封盖下端卡合的密封环结构能够对封盖与安装座之间的缝隙进行补偿,增加密封性;
[0021]3、通过密封塞通过弹簧与安装管构成弹性连接和密封塞的下端与反应釜本体内开设的用于排气的孔状结构呈贴合设置,以及安装管的外侧等角度开设有孔状结构,能够对反应釜本体内侧的气压进行有效调节,避免反应釜本体内部气压过高而产生爆炸。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上排水板与下排水板贴合正视连接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反应釜本体;2、出水管;3、过滤网;4、下排水板;5、上排水板;6、限位杆;7、安装板;8、加热管;9、安装座;10、封盖;11、排气管;12、气压检测仪;13、搅拌杆;14、衔接轮;15、安装管;16、密封塞;17、调节杆;18、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3,4

二氯
‑5‑
氰基异噻唑用高效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本体,其下端连通有用于排液的出水管,且反应釜本体的上侧外部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加热的加热管,且反应釜本体的右侧设置有安装板,并且安装板的左侧安装有设置于反应釜本体内的过滤网;下排水板,其设置于过滤网的上侧并固定于反应釜本体内,且下排水板的上侧设置有上排水板,所述上排水板的左侧设置有安装于反应釜本体内部的限位杆,且上排水板的右侧设置有安装于反应釜本体内部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上端焊接固定有衔接轮,且衔接轮的外侧设置有安装于反应釜本体右侧的调节杆;封盖,其安装于安装座的上侧,且封盖的内侧设置有上端与电机连接的搅拌杆,所述封盖的上端左侧安装有用于排气的排气管,且排气管的内侧安装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内侧安装有密封塞,所述封盖的上端右侧安装有用于检测气压的气压检测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3,4

二氯
‑5‑
氰基异噻唑用高效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水板的左端与限位杆为滑动连接,且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严金堂韩亚强张凡奇
申请(专利权)人:酒泉亚佳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