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灯路杆的底部固定基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79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路灯路杆的底部固定基座结构,其上具备相对位置确定的螺杆,方便路灯路杆的套接安装,也方便锚入到地面内得到稳定牢靠的固定,具体包括第一锚杆,第二锚杆,第n锚杆,固定圈,固定板,固定板的内侧边固定在一起呈圆形均匀排列,第一锚杆,第二锚杆,第n锚杆均排列固定在固定板上,其俯视轮廓对应形成多道同心圆,固定圈分别固定在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以及第n锚杆上,形成金属笼结构,第一锚杆的顶端突出于固定板的上侧边,其顶端设置有螺丝纹,施工时,对整个固定板及以下部位浇筑混凝土,具备较好的稳固性与承重性,且第一锚杆是非独立的,不存在位置误差,从而路灯路杆底部的锚固件能够顺利套入其上。杆底部的锚固件能够顺利套入其上。杆底部的锚固件能够顺利套入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灯路杆的底部固定基座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路灯路杆的底部固定基座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路灯路杆是道路两侧最常见的基础设施,用于对道路进行照明或者安装指示牌,由于其存在一定高度,为了防止侧倾倾倒,其底部必须固定牢靠。另外,为了安装便利性,一般通过固定螺栓螺杆等进行锚固安装,用于固定的螺杆可以锚固于地面以下得到牢靠的固定,而路灯路杆的底部设置与螺杆配套的螺孔,之后直接套接锚固即可,但是容易存在的问题是,路灯路杆是工厂统一加工的,其底部设置的螺孔的相对位置是确定的,而锚固于地面内的固定螺杆是现场施工安装的,对位置及尺寸的把握不容易控制精准,从而容易发生路灯路杆底部在套接时其上的螺孔不能正好依次套入,给施工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路灯路杆的底部固定基座结构,其上具备相对位置确定的螺杆,方便路灯路杆的套接安装,也方便锚入到地面内得到稳定牢靠的固定。
[0004]本技术具体包括第一锚杆,第二锚杆,第n锚杆,固定圈,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矩形状金属板结构,固定板的两侧分别为内侧边与外侧边,固定板存在多道,多道所述的固定板的内侧边固定在一起且多道所述的固定板呈圆形均匀排列,使得固定板的外侧边处在同一圆形轮廓线上,所述第一锚杆与第二锚杆均为长条形金属杆结构,且均存在与固定板相同的数量,所述第一锚杆分别固定在固定板上靠近其外侧边的部位,第一锚杆与固定板的上下侧边处于垂直关系,且第一锚杆的俯视截面状态下处于同一圆形轮廓线上,即第一锚杆是按照圆形排列,所述第二锚杆分别固定在固定板上靠近第一锚杆的位置,且第二锚杆相距固定板的外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锚杆相距固定板的外侧边之间的距离,即第一锚杆相对更靠外侧,所述第二锚杆与固定板的上下侧边处于垂直关系,且第二锚杆的俯视截面状态下也处于同一圆形轮廓线上,所述第n锚杆也分别固定在固定板上,其相距固定板的外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锚杆相距固定板的外侧边之间的距离,即第n锚杆相对更靠内侧,第n锚杆的数量可以是第一锚杆或第二锚杆的数量的多倍,第n锚杆在俯视截面状态下处于同心圆轮廓线上,即前面所述的多倍对应形成多道同心圆,当然,在实际制作时需要确切的数量,可以看出,第n锚杆与第一锚杆及第二锚杆的设置是一样的。
[0005]所述固定圈存在多道,其直径分别与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以及第n锚杆在俯视截面状态下对应的圆形轮廓线的直径一致,多道固定圈分别固定在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以及第n锚杆上,形成金属笼结构,具备较好的稳固性。
[0006]另外,所述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以及第n锚杆的底端处在同一高度。
[0007]所述第一锚杆的顶端突出于固定板的上侧边,且第一锚杆的顶端设置有螺丝纹。
[0008]本技术对应安装的路灯路杆等结构底部则需要设置与第一锚杆位置对应的锚固孔,安装时直接套上锚固即可。
[0009]本技术施工时埋入在地下,对整个固定板及以下部位浇筑混凝土,只留出第一锚杆的顶端露出在外,则混凝土凝固后,本技术形成的金属笼会埋入固定在混凝土结构内,具备较好的稳固性与承重性,另外,本技术还存在的优势是第一锚杆是非独立的,即其不是一根一根绑扎固定的,其受到固定板的限制,则第一锚杆的相对位置确定,不存在位置误差,不受施工时浇灌混凝土影响,从而路灯路杆底部的锚固件能够顺利套入其上,避免安装失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锚杆的外径显著大于第二锚杆以及第n锚杆的外径,第一锚杆用于直接与上方的路灯杆底座固定,其设置更大的外径则能够获得更好的固定牢靠效果。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锚杆的顶端也突出于固定板的上侧边,且第二锚杆的顶端设置有螺丝纹,则路灯路杆底部则多设置一圈锚固孔与第二锚杆对应,增加锚固点,提高对路灯路杆的固定强度。
[0012]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固定板上存在多道洞口,则混凝土浇筑后会流动嵌入洞口,降低固定板的间隔作用,则提高固定板与混凝土结构的一体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存在固定板部位的截面俯视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存在固定圈部位的截面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7]一种路灯路杆的底部固定基座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锚杆1,第二锚杆2,第n锚杆3,固定圈4,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为矩形状金属板结构,固定板5的两侧分别为内侧边51与外侧边52,如图2俯视截面图所示,固定板5存在多道,多道所述的固定板5的内侧边51固定在一起且多道所述的固定板5呈圆形均匀排列,使得固定板5的外侧边52处在同一圆形轮廓线上,所述第一锚杆1与第二锚杆2均为长条形金属杆结构,如图1所示,且均存在与固定板5相同的数量,所述第一锚杆1分别固定在固定板5上靠近其外侧边52的部位,第一锚杆1与固定板5的上下侧边处于垂直关系,且第一锚杆1的俯视截面状态下处于同一圆形轮廓线上,如图2所示,即第一锚杆1是按照圆形排列,所述第二锚杆2分别固定在固定板5上靠近第一锚杆1的位置,且第二锚杆2相距固定板5的外侧边5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锚杆1相距固定板5的外侧边52之间的距离,即第一锚杆1相对更靠外侧,所述第二锚杆2与固定板5的上下侧边处于垂直关系,且第二锚杆2的俯视截面状态下也处于同一圆形轮廓线上,所述第n锚杆3也分别固定在固定板5上,其相距固定板5的外侧边5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锚杆2相距固定板5的外侧边52之间的距离,即第n锚杆3相对更靠内侧,第n锚杆3的数量可以是第一锚杆1或第二锚杆2的数量的多倍,第n锚杆3在俯视截面状态下处于同心圆轮廓线上,即前面所述的多倍对应形成多道同心圆,当然,在实际制作时需要确切的数量,可以看出,第n锚杆3与第一锚杆1及第二锚杆2的设置是一样的。
[0018]所述固定圈4存在多道,其直径分别与第一锚杆1和第二锚杆2以及第n锚杆3在俯视截面状态下对应的圆形轮廓线的直径一致,多道固定圈4分别固定在第一锚杆1和第二锚杆2以及第n锚杆3上,如图3截面图所示,则形成金属笼结构,具备较好的稳固性。
[0019]另外,所述第一锚杆1和第二锚杆2以及第n锚杆3的底端处在同一高度,如图1所示。
[0020]所述第一锚杆1的顶端突出于固定板5的上侧边,且第一锚杆1的顶端设置有螺丝纹。
[0021]本技术对应安装的路灯路杆等结构底部则需要设置与第一锚杆1位置对应的锚固孔,安装时直接套上锚固即可。
[0022]本技术施工时埋入在地下,对整个固定板5及以下部位浇筑混凝土,只留出第一锚杆1的顶端露出在外,则混凝土凝固后,本技术形成的金属笼会埋入固定在混凝土结构内,具备较好的稳固性与承重性,另外,本技术还存在的优势是第一锚杆1是非独立的,即其不是一根一根绑扎固定的,其受到固定板5的限制,则第一锚杆1的相对位置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灯路杆的底部固定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锚杆(1),第二锚杆(2),第n锚杆(3),固定圈(4),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为矩形状金属板结构,固定板(5)的两侧分别为内侧边(51)与外侧边(52),固定板(5)存在多道,多道所述的固定板(5)的内侧边(51)固定在一起且多道所述的固定板(5)呈圆形均匀排列,使得固定板(5)的外侧边(52)处在同一圆形轮廓线上,所述第一锚杆(1)与第二锚杆(2)均为长条形金属杆结构,且均存在与固定板(5)相同的数量,所述第一锚杆(1)分别固定在固定板(5)上靠近其外侧边(52)的部位,第一锚杆(1)与固定板(5)的上下侧边处于垂直关系,且第一锚杆(1)的俯视截面状态下处于同一圆形轮廓线上,所述第二锚杆(2)分别固定在固定板(5)上靠近第一锚杆(1)的位置,且第二锚杆(2)相距固定板(5)的外侧边(5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锚杆(1)相距固定板(5)的外侧边(52)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锚杆(2)与固定板(5)的上下侧边处于垂直关系,且第二锚杆(2)的俯视截面状态下也处于同一圆形轮廓线上,所述第n锚杆(3)也分别固定在固定板(5)上,其相距固定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必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日昇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