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发动机缸筒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2665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03
一种铸造发动机缸筒的冷却装置,包括缸筒芯模,缸筒芯模的壳体为盲孔状筒体,壳体中设置一流道芯子,流道芯子沿壳体盲孔轴向延伸,流道芯子上端圆周设有凸缘,且通过凸缘与盲孔过盈配合形成密封,流道芯子外周设有螺旋槽,螺旋槽的槽口侧壁与盲孔内壁贴合形成螺旋流道,螺旋槽的上游端位于凸缘下方,与流道芯子上端面设有的冷却介质的入口连通,流道芯子内设置一轴向贯通的流出流道,螺旋槽下端与流出流道下端连通,流出流道的出口设于流道芯子上端面。端面。端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发动机缸筒的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铸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铸造发动机缸筒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摩托车中,箱体、缸体是发动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动机燃烧做功和动力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缸筒作为活塞往复运动的运动场,要求特别高,不能有针孔、渣孔、缩松等铸造缺陷。但由于缸筒壁厚相对较厚,且缸筒较深,在中段部分经常会出现针孔、缩松等现象,解决起来十分困难。对缸筒进行冷却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使缸筒从上端到下端的温度从低到高过渡,以达到顺序凝固的目的。目前缸筒的成型要利用缸筒芯模(9),要对缸筒(10)进行冷却就要对缸筒芯模(9)进行冷却,缸筒芯模(9)中设有一盲孔,盲孔中设有用于冷却的冷却芯子(11),冷却芯子(11)中设有冷却介质通道(12),冷却介质通道(12)沿缸筒(10)轴向延伸,冷却芯子(11)顶部设有两个通道口,一个通道口通向侧面,一个通道口通向轴向延伸的冷却介质通道(12),冷却介质在这种冷却芯子(11)中可以有两种进入方式,如图5所示,一种是从冷却芯子(11)顶部的一个通道口进入,流向冷却芯子(11)侧面,再流经冷却芯子(11)外周与盲孔侧壁之间的轴向通道,再沿底部通过冷却芯子(11)中的轴向延伸的冷却介质通道(12)循环流出。但由于冷却介质从顶部进入后,由于重力和压力作用直接落到底部,对于盲孔侧壁的热量带走较少,因而不能达到冷却缸筒(10)侧壁的目的,且冷却介质是直接落到底部,由于金属熔液是从下往上流动,对于金属熔液温度的影响较大,给缸筒(10)上部的成型、补缩造成一定影响,严重的甚至不能成形。另一种是从冷却芯子(11)顶部的另一个通道口进入,流经冷却芯子(11)中的轴向延伸的冷却介质通道(12),到达底部,使底部冷却厉害,造成金属熔液热量损失严重,且缸筒(10)的温度场为下端低上端高,不但没有达到顺序凝固的目的,还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那就是由于缸筒芯模(9)底部温度太底,底部的金属熔液温度降低太快,使得补缩通道提前关闭,缸筒里面的针孔和缩松更加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铸造发动机缸筒的冷却装置,可以使缸筒从上端到下端的温度从低到高过渡,实现顺序凝固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铸造发动机缸筒的冷却装置,包括缸筒芯模,所述缸筒芯模的壳体(3)为盲孔状筒体,壳体(3)中设置一流道芯子(1),所述流道芯子(1)沿壳体(3)盲孔轴向延伸,所述流道芯子(1)上端圆周设有凸缘(2),且通过凸缘(2)与盲孔过盈配合形成密封,所述流道芯子(1)外周设有螺旋槽(4),所述螺旋槽(4)的槽口侧壁与盲孔内壁贴合形成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槽(4)的上游端位于凸缘(2)下方,与流道芯子(1)上端面设有的冷却介质的入口(6)连通,所述流道芯子(1)内设置一轴向贯通的流出流道(5),所述螺旋槽(4)下端与流出流道(5)下端连通,所述流出流道(5)的出口(7)设于流道芯子(1)上端面。
[0005]所述螺旋槽(4)的截面为半圆形。
[0006]所述半圆形的半径为5~7mm。
[0007]所述流道芯子(1)底端与盲孔孔底之间留有冷却介质通过的间距。
[0008]所述螺旋槽(4)的槽口侧壁与盲孔内壁间隙配合。
[0009]所述壳体(3)上设有限位台阶用于与铸造模限位。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缸筒芯模,所述缸筒芯模的壳体(3)为盲孔状筒体,壳体(3)中设置一流道芯子(1),所述流道芯子(1)沿壳体(3)盲孔轴向延伸,所述流道芯子(1)上端圆周设有凸缘(2),且通过凸缘(2)与盲孔过盈配合形成密封,所述流道芯子(1)外周设有螺旋槽(4),所述螺旋槽(4)的槽口侧壁与盲孔内壁贴合形成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槽(4)的上游端位于凸缘(2)下方,与流道芯子(1)上端面设有的冷却介质的入口(6)连通,所述流道芯子(1)内设置一轴向贯通的流出流道(5),所述螺旋槽(4)下端与流出流道(5)下端连通,所述流出流道(5)的出口(7)设于流道芯子(1)上端面。这种铸造发动机缸筒的冷却装置,冷却介质从螺旋流道流入,沿着螺纹的形状顺着盲孔侧壁而下,到盲孔底部后再经过流出流道(5)流出,有效保证了低温的冷却介质始终从盲孔上部顺侧壁而流下,次第带走侧壁热量,使缸筒从上端到下端的温度从低到高过渡,实现金属熔液顺序凝固的目的,并且,冷却介质到达壳体(3)的盲孔底部时,温度已较高,对底部温度影响较小,对于金属熔液的充型补缩均无影响,最终凝固成的缸筒不会出现针孔、缩松等缺陷。
[0011]所述螺旋槽(4)的槽口侧壁与盲孔内壁间隙配合,便于流道芯子(1)与壳体(3)的装配。
[001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缸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流道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流道芯子上端面的示意图;
[0017]图5为现有技术的冷却装置的冷却介质的两种进入方式;
[0018]图6为现有技术的冷却芯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技术铸造发动机缸筒的冷却装置的一种实施例:
[0020]参见图1

图6,一种铸造发动机缸筒的冷却装置,包括缸筒芯模,所述缸筒芯模的壳体(3)为盲孔状筒体,壳体(3)中设置一流道芯子(1),所述流道芯子(1)沿壳体(3)盲孔轴向延伸,所述流道芯子(1)上端圆周设有凸缘(2),且通过凸缘(2)与盲孔过盈配合形成密封,当冷却介质为液体时,凸缘(2)与盲孔过盈配合后,还要再焊接来确保密封,当冷却介质为气体时,只需要凸缘(2)与盲孔过盈配合就行了。所述流道芯子(1)外周设有螺旋槽(4),所述螺旋槽(4)的槽口侧壁与盲孔内壁贴合形成螺旋流道,螺旋槽(4)的槽口侧壁与盲孔内壁间隙配合,便于流道芯子(1)与壳体(3)的装配。所述螺旋槽(4)的截面为半圆形,该半圆形的半径为5~7mm,本实施例中,该半圆形的半径为6mm。所述螺旋槽(4)的上游端位于凸缘
(2)下方,与流道芯子(1)上端面设有的冷却介质的入口(6)连通,所述流道芯子(1)内设置一轴向贯通的流出流道(5),所述螺旋槽(4)下端与流出流道(5)下端连通,所述流出流道(5)的出口(7)设于流道芯子(1)上端面。所述流道芯子(1)底端与盲孔孔底之间留有冷却介质通过的间距。所述壳体(3)上设有限位台阶用于与铸造模限位,便于壳体(3)在铸造模上定位。流道芯子(1)外周设置的螺旋槽(4)可以是双头螺旋槽,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是单头螺旋槽。这种铸造发动机缸筒的冷却装置,冷却介质从螺旋流道流入,沿着螺纹的形状顺着盲孔侧壁而下,到盲孔底部后再经过流出流道(5)流出,有效保证了低温的冷却介质始终从盲孔上部顺侧壁而流下,次第带走侧壁热量,使缸筒(8)从上端到下端的温度从低到高过渡,实现金属熔液顺序凝固的目的,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发动机缸筒的冷却装置,包括缸筒芯模,所述缸筒芯模的壳体(3)为盲孔状筒体,壳体(3)中设置一流道芯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芯子(1)沿壳体(3)盲孔轴向延伸,所述流道芯子(1)上端圆周设有凸缘(2),且通过凸缘(2)与盲孔过盈配合形成密封,所述流道芯子(1)外周设有螺旋槽(4),所述螺旋槽(4)的槽口侧壁与盲孔内壁贴合形成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槽(4)的上游端位于凸缘(2)下方,与流道芯子(1)上端面设有的冷却介质的入口(6)连通,所述流道芯子(1)内设置一轴向贯通的流出流道(5),所述螺旋槽(4)下端与流出流道(5)下端连通,所述流出流道(5)的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仁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志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