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角度的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38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角度的椎间融合器,包括上顶板和下顶板,所述上顶板的一侧和所述下顶板的一侧通过弧形板连接,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之间设有支撑间隔,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上均设有定位齿,所述下顶板内设有相互连通的螺纹孔和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内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设有转动块,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顶端通过连接杆与所述转动块连接,所述滑块上转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上顶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下顶板上设有供所述顶杆穿过的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脊椎手术后的椎间融合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椎间隙高度,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角度的椎间融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角度的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现在人生活习惯变化的原因,脊柱损伤或椎间盘突出等脊柱相关疾病发生频率非常高,当病情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时,临床上大多采用椎间盘切除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现有的椎间融合器大多为固定结构,损坏的椎间盘和椎间融合器高度会有差异,椎间融合器植入人体后无法进行调节,且与人体的椎间高度不能完全贴合,容易错位和松动。而临床经验显示,增加椎间隙高度有助于缓解病人的症状,并且较大的腰椎前凸角可以减少术后椎间临近节段退变的风险。专利号为ZL201922305667.3的专利通过在融合器本体上设置撑开块,融合器本体包括连接部和膨胀部,连接部上设有贯通的调节孔,融合器本体上设置了锁定槽,在沿旋转方向的外力施加的情况下,撑开块进入锁定槽后即被锁定在锁定槽内,有效地改善撑开块滑退的问题,通过旋转撑开块实现融合器本体的高度可调,从而改善椎间隙易再次塌陷的问题,撑开块被紧压在锁定槽内,不额外占用融合器本体的内部空间。但是这种融合器的撑开角度是固定的,无法根据患者脊椎间隙进行调节,不能保证足够的椎间隙高度,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调角度的椎间融合器,用于脊柱手术中的椎间融合治疗,解决现有技术对椎间的撑开角度固定,无法根据患者脊椎间隙进行调节,不能保证足够的椎间隙高度,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角度的椎间融合器,包括上顶板和下顶板,所述上顶板的一侧和所述下顶板的一侧通过弧形板连接,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之间设有支撑间隔,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上均设有定位齿,所述下顶板内设有相互连通的螺纹孔和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内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设有转动块,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顶端通过连接杆与所述转动块连接,所述滑块上转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上顶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下顶板上设有供所述顶杆穿过的穿槽。
[0007]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用于放置在脊椎间,通过所述定位齿固定,所述弧形板具有一定的弹性,使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之间的夹角可以调节,所述调节螺杆可以在所述螺纹孔内转动,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转动块在所述转动槽内转动,并推动所述滑块在所述滑动孔内平移,所述滑块的移动带动所述顶杆转动,所述顶杆顶起所述上顶板,从而实现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之间的角度调节,保证所述支撑间隔满足椎间隙的高度要求,所述调节螺杆通过普通的螺丝起子即可控制旋转,方便手术时的操作。
[0008]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上设有转轴,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之间可以沿着所述转轴转动,方便角度调节。
[000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杆为沉头螺杆,保证所述调节螺杆整体处于所述螺纹孔内部,避免所述调节螺杆伸出所述下顶板外影响椎间融合效果。
[0010]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螺纹孔的小径,便于对所述调节螺杆的位置进行限位,防止所述调节螺杆进入所述滑动孔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之间的夹角为0

20
°
,保证合适的腰椎前凸角度,加强术后恢复效果。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弧形板连接的上顶板和下顶板,下顶板内设置螺纹孔和滑动孔,螺纹孔内设置调节螺杆,滑动孔内设置滑块,滑块通过顶杆与上顶板连接,调节螺杆通过连接杆与滑块相连,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通过旋转调节螺杆控制顶杆来调节上顶板和下顶板之间的角度,保证合适的椎间隙高度,利于术后恢复。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可调角度的椎间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可调角度的椎间融合器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未撑开时的剖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可调角度的椎间融合器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撑开时的剖视图;
[0018]图中:1、上顶板;2、下顶板;3、弧形板;4、支撑间隔;5、定位齿;6、螺纹孔;7、滑动孔;8、滑块;9、转动槽;10、转动块;11、调节螺杆;12、连接杆;13、顶杆;14、穿槽;15、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可调角度的椎间融合器,包括上顶板1和下顶板2,上顶板1的一侧和下顶板2的一侧通过弧形板3连接,上顶板1和下顶板2之间设有支撑间隔4,上顶板1和下顶板2上均设有定位齿5,下顶板2内设有相互连通的螺纹孔6和滑动孔7,滑动孔7内设有滑块8,滑块8内设有转动槽9,转动槽9内设有转动块10,螺纹孔6内设有调节螺杆11,调节螺杆11的顶端通过连接杆12与转动块10连接,滑块8上转动连接有顶杆13,顶杆13与上顶板1的内侧转动连接,下顶板2上设有供顶杆13穿过的穿槽14。
[0021]优选地,弧形板3上设有转轴15,上顶板1和下顶板2之间可以沿着转轴15转动,方便角度调节。
[0022]优选地,调节螺杆11为沉头螺杆,保证调节螺杆11整体处于螺纹孔6内部,避免调节螺杆11伸出下顶板2外影响椎间融合效果。
[0023]优选地,滑动孔7的直径小于螺纹孔6的小径,便于对调节螺杆11的位置进行限位,防止调节螺杆11进入滑动孔7内。
[0024]优选地,上顶板1和下顶板2之间的夹角为0

20
°
,保证合适的腰椎前凸角度,加强术后恢复效果。
[002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调角度的椎间融合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6]在进行手术时,将上顶板1和下顶板2放置在脊椎间,通过定位齿5与上下脊椎骨固定,防止上顶板1和下顶板2滑动,使用螺旋起子等工具伸入螺纹孔6内旋转调节螺杆11,调节螺杆11通过连接杆12带动转动块10在转动槽9内转动,并推动滑块8在滑动孔7内平移,滑块8的移动带动顶杆13转动,顶杆13顶起上顶板1,从而实现上顶板1和下顶板2之间的角度调节,保证支撑间隔4满足椎间隙的高度要求。
[0027]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角度的椎间融合器,用于脊柱手术中的椎间融合治疗,解决现有技术对椎间的撑开角度固定,无法根据患者脊椎间隙进行调节,不能保证足够的椎间隙高度,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的问题。
[0028]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技术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角度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顶板和下顶板,所述上顶板的一侧和所述下顶板的一侧通过弧形板连接,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之间设有支撑间隔,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顶板上均设有定位齿,所述下顶板内设有相互连通的螺纹孔和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内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设有转动块,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顶端通过连接杆与所述转动块连接,所述滑块上转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上顶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下顶板上设有供所述顶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操柯文灿王丙金华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