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272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开关包括设有通孔的本体、具有压杆的按压体、安装于按压体并一端抵接于本体的弹簧、上表面四周设有不连续沟槽的基座和固持于基座的固定端子。该开关还设有定位于按压体的导接端子,其两弹性抵接臂分别抵靠于固定端子相应的接触侧壁,开关初始处于导通状态。安装开关时,涂在基座底面的粘性物质从基座与本体之间的缝隙少量的渗入,该粘性物质最终会沿着基座的上表面进入沟槽中,即基座上表面的沟槽在此可以充当储存过量粘性物质的储存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开关,尤指一种常闭按压式开关。
技术介绍
一种现有的开关,其包括设有通孔的本体、具有压杆的按压体、安装于按压体并一端抵接于本体的弹簧、扣合于本体的基座和固持于基座的固定端子,按压体部分收容于本体内,压杆自本体通孔伸出,固定端子设有接触部,该接触部伸出基座,其中,该开关还设有定位于按压体的导接端子,其设有两弹性抵接臂,分别抵靠于固定端子相应的接触侧壁,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当按压压杆时,弹簧受到按压体的挤压而压缩变形,按压体带动导接端子沿固定端子相应的接触侧壁滑动,当导接端子的抵接臂滑出固定端子相应之接触侧壁时,两固定端子之间的电性连接中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松开压杆后,弹簧回弹,推动按压体及导接端子,当导接端子的抵接臂与固定端子相应之接触侧壁再次接触时,开关恢复导通状态。然而这种设计缺陷在于安装开关时,涂在基座底面四周处的粘性物质极易从基座与本体之间的缝隙渗入,致使开关工作不稳定。因此,确有必要对此开关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储存渗入的少量的粘性物质从而保证其正常工作的开关。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开关,其包括设有通孔的本体、具有压杆的按压体、安装于按压体并一端抵接于本体的弹簧、上表面四周设有不连续沟槽的基座和固持于基座的固定端子。按压体部分收容于本体内,压杆自本体通孔伸出,固定端子设有接触部,该接触部伸出基座,其中,该开关还设有定位于按压体的导接端子,其设有两弹性抵接臂,分别抵靠于固定端子相应的接触侧壁,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当按压压杆时,弹簧受到按压体的挤压而压缩变形,按压体带动导接端子沿固定端子相应的接触侧壁滑动,当导接端子的抵接臂滑出固定端子相应之接触侧壁时,两固定端子之间的电性连接中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松开压杆后,弹簧回弹,推动按压体及导接端子,当导接端子的抵接臂与固定端子相应之接触侧壁再次接触时,开关恢复导通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安装开关时,涂在基座底面的粘性物质从基座与本体之间的缝隙少量的渗入,且该粘性物质最终会沿着基座的上表面进入沟槽中,即基座上表面的沟槽在此可以充当储存过量粘性物质的储存槽,从而保证开关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开关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开关的基座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开关的导接端子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开关的按压体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开关的部分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6是本技术开关的立体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开关1包括本体2、安装于本体2的按压体3、定位于按压体3的导接端子6、套设于按压体3的橡胶圈4、安装于按压体3并一端抵接于本体2的弹簧5、扣合于本体2的基座8和固持于基座8的固定端子7。本体2包括两相对第一侧壁21、垂直于第一侧壁21的两相对第二侧壁22及连接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的底壁23,由上述侧壁和底壁共同围成一未封顶的中空壳体。于其中一第一侧壁21与底壁23连接处凸设两相互平行且高度相同的凸块24,凸块24的高度低于第一侧壁21的高度,两凸块24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于另一第一侧壁21略中央位置开设一通孔26。两相对之第二侧壁22略上方中间位置各设一卡扣槽25,该卡扣槽25为非贯穿第二侧壁22设置。导接端子6为一金属弯折片,包括U形固持部61和自固持部61两端向外对称延伸设置的两弹性抵接臂62。两抵接臂62之夹角大于90度,其末端向内弯曲,形成两圆弧状的导接面621。固持部61设有卡接片611、平行于卡接片611的连接片612及底片613,连接片612连接两抵接臂62,底片613连接卡接片611和连接片612。于卡接片611长度方向的侧面的中间位置对称设有两凸刺6110,凸刺最外缘形成两干涉面61102,其与卡接片611长度方向之侧面相平行。按压体3包括长条状压杆31、对应压杆31的锥形延伸部33以及位于压杆31和延伸部33之间的U形部32。压杆31末端为具有较大锥度的导向部316,以有利于压杆31插入本体2的通孔26;压杆31与U形部32连接处设置有用来定位弹簧5于按压体3的环形槽315。U形部32设有相互平行且对称于压杆31中心轴线的两第一凸块321,其设有外侧壁3218和内侧壁3219,两内侧壁3219之间的距离大于导接端子6未变形状态下两抵接臂62的圆弧导接面621之间的最大距离。于U形部32中间位置开设一固持槽322,该固持槽322具有底面3227和四周高度不同的侧面。自底面3227竖直向上延伸并垂直于第一凸块321设有第二凸块325和抵挡片328,第二凸块325与抵挡片328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橡胶圈4可以缓冲本体2所受来自于按压体3的冲击力,避免外界灰尘或杂质进入开关1内部空间。弹簧5为圆柱形螺旋弹簧。固定端子7包括两柱状接触部71、台阶状导接部73和连接导接部73及接触部71的卡持块72。导接部73设有第一平面731、第二平面732和第三平面733,各平面相互平行且位于不同之高度层上,其中垂直于第一平面731于两固定端子7的相对侧设为与导接端子6相导接的接触侧壁735。基座8为平板结构,其设有第一表面81、与第一表面81平行的第二表面82及与两表面垂直的四周侧壁。于其中两相对的侧壁上对应本体2卡扣槽25凸设卡钩83。自第二表面82向基座8内开设用于固持两固定端子7的收容槽84,两收容槽84开设的位置应保证安装固定端子7后,两接触侧壁735的间距小于导接端子6未变形状态下两导接面621之间的最大距离,收容槽84设有一贴合面841,其与第二表面82之间的距离小于固定端子7第二平面732和第三平面733的间距。收容槽84内贯穿贴合面841至第一表面81开设对应固定端子7各卡持块72的方形通槽842,此外,基座8的第二表面82开设有自一侧壁中部延伸至大致基座8中部处的凹槽820,基座8四周开设有在凹槽820处断开的沟槽821。请参阅图1至图6,该开关1的组装过程如下将导接端子6卡入按压体3的固持槽322中,使底片613贴合固持槽322的底面3227,卡接片611上的干涉面61102、卡接片611宽度方向的侧面及连接片612宽度方向的侧面分别抵靠于固持槽322相应的内侧面上。导接端子6的两抵接臂62落入U形部32的第二凸块325和抵挡片328之间的间隔内并向外伸出,导接面621与U形部32第一凸块321的内侧壁3219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再将橡胶圈4套设于压杆31的环形槽315,弹簧5一末端套设于锥形延伸部33。然后把安装有导接端子6、橡胶圈4和弹簧5的按压体3装入本体2的内部空间,压杆31自本体2的通孔26伸出本体2,两第一凸块321的外侧壁3218分别贴合于本体2第二侧壁22对应的内侧壁上,橡胶圈4抵靠于本体2具有通孔26的第一侧壁21对应的内侧壁上,弹簧5的另一末端位于两凸块24形成的收容空间内并抵靠于两凸块24间本体2的内侧壁上,如此使按压体3定位于本体2,此时弹簧5处于最小压缩变形状态。然后把固定端子7插入基座8的收容槽84内,固定端子7的第三平面733贴合收容槽84的贴合面841,并通过卡持块72与各通槽842的干涉配合定位固定端子7于收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其包括设有通孔的本体、具有压杆的按压体、固定端子、定位于按压体的导接端子,按压体部分收容于本体内,压杆自本体通孔伸出,其特征在于:开关设有固持固定端子的基座,该基座扣合于本体且其至少有一表面四周开设有沟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其包括设有通孔的本体、具有压杆的按压体、固定端子、定位于按压体的导接端子,按压体部分收容于本体内,压杆自本体通孔伸出,其特征在于开关设有固持固定端子的基座,该基座扣合于本体且其至少有一表面四周开设有沟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自基座表面向里凹设的沟槽不连续且其截面大致呈U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导接端子为一金属弯折片,其设有两弹性抵接臂及连接两抵接臂的U形固持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按压体设有U形部和锥形延伸部,且U形部设有固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军明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