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发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251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0:09
本申请涉及一种面发声结构,其包括中空结构、多个音腔体结构和音腔集成控制系统。中空结构包括发声面、非发声面和密封件。多个音腔体结构间隔设置于发声面上。每个音腔体结构包括硅胶体、发声器件和玻璃薄片。硅胶体和发声器件设置于发声面上。玻璃薄片设置于硅胶体上。硅胶体与发声面之间形成音腔体,发声器件位于音腔体内且与玻璃薄片相接触。音腔集成控制系统与多个音腔体结构电性连接。音腔集成控制系统包括线路模块和音腔集成控制件,音腔集成控制件通过线路模块与多个发声器件的导出线连接。当多个音腔体结构产生低频时,每个发声器件能够将部分振动量通过玻璃薄片进行缓存释放,解决低频状态下共振现象,进而改善低频失真的问题。频失真的问题。频失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发声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扬声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面发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概括为结构的可靠性。现有扬声器的结构设计一般需要根据扬声器和适应的特性进行单独设计可靠性结构,如果需要改变其结构整体都需要改变,如此不仅成本增大且周期长。除此之外,扬声器最大的可靠性缺陷使:不能主动实现防水防湿功能,且耐高温高湿范围

40

80摄氏度,容易产生低频失真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面发声结构,解决现有面发声的可靠性不具有防水防湿功能且容易产生低频失真现象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5]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面发声结构,其包括:中空结构,包括发声面、非发声面和密封件,密封件设置于发声面与非发声面的边缘,发声面、密封件和非发声面之间形成中空腔体;多个音腔体结构,间隔设置于发声面上,每个音腔体结构包括硅胶体、发声器件和玻璃薄片,硅胶体和发声器件设置于发声面上,玻璃薄片设置于硅胶体上,硅胶体与发声面之间形成音腔体,发声器件位于音腔体内且与玻璃薄片相接触;音腔集成控制系统,与多个音腔体结构电性连接,音腔集成控制系统包括线路模块和音腔集成控制件,线路模块与多个发声器件的导出线连接,音腔集成控制件与线路模块连接;其中当音腔集成控制系统控制多个音腔体结构产生低频时,每个发声器件能够将部分振动量通过玻璃薄片进行缓存释放。
[0006]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中空结构还包括上硅胶材质胶水层和下硅胶材质胶水层,密封件分别通过上硅胶材质胶水层和下硅胶材质胶水层与非发声面和发声面对应粘接。
[0007]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密封件包括中间材质和设置于中间材质两侧的胶水层,中间材质使用超强抗压、耐高温高湿的吸水材质制成。
[0008]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中间材质包括氨酯类材质、丙烯酸类材质或聚异丁烯类材质。
[0009]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发声面上具有黑色油墨区域和透明区域,多个音腔体结构和音腔集成控制系统位于黑色油墨区域。
[0010]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放大模块,与音腔集成控制系统连接,放大模块设置为将输入的微信号进行放大,并保持放大后的信号与输入的微信号的变化规律保持一致。
[0011]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放大模块使用功放板,功放板上设有功放输入、功放输出及控制接口。
[0012]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
包括:EQ调节模块,与放大模块连接,EQ调节模块具有输出电流及输出电压保护功能,其中当输出电流达到最大允许值或输出电压超过峰值电压时,EQ调节模块自动通过调整音源输入电压值的方式限制输出电压或电流的大小,使电压或电流保持在最大允许限制范围内工作。
[0013]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丙烯酸粘合剂,其涂覆于密封件上。
[0014]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胶水件,其设置于密封件的四周,将发声面与非发声面粘合在一起。
[0015]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有:
[0016]本申请的面发声结构,其在硅胶体的内部上方设置玻璃薄片,并使发声器件与玻璃薄片相接触,使得每个发声器件能够将部分振动量通过玻璃薄片进行缓存释放,解决低频状态下共振现象,进而改善低频失真的问题。同时硅胶体与发声面形成独立的音腔体,发声器件放置在音腔体内,可以实现主动防水防湿功能。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面发声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中空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密封件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音腔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功放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4]对于现有扬声器而言,扬声器最大的可靠性缺陷是不能主动实现防水防湿功能,且其耐高温高湿范围

40

80摄氏度,同时容易产生低频失真现象的问题。
[0025]本申请的面发声结构在发声面上设置多个硅胶体,发声器件放置在硅胶体内,可以实现主动防水防湿功能。同时本申请还在硅胶体的内部上方设置玻璃薄片,使得每个发声器件能够将部分振动量通过玻璃薄片进行缓存释放,解决低频状态下共振现象,进而改善低频失真的问题。
[0026]请参阅图1与图2,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面发声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中空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面发声结构1包括中空结构2、多个音腔体结构3和音腔集成控制系统4。中空结构2包括发声面21、非发声面22和密封件23。多个音腔体结构3间隔设置于发声面21上,音腔集成控制系统4与多个音腔体结构3电性连接。如图1所示,发声面21上具有黑色油墨区域211和透明区域212,多个音腔体结构3和音腔集成控制系统4位于黑色油墨区域211内,但不以此为限。音腔集成控制系统4通过控制多个音腔体结构3带动发声面21振动而产生音频。
[0027]请参阅图3且同时参阅图2,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密封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密封件23设置于发声面21与非发声面22的边缘。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23是三层密封设计结构,即在中间材质231的两侧涂覆的胶水层232,中间材质231与两侧胶水层232形成密封件23。中间材质231使用超强抗压、耐高温高湿的吸水材质制成,例如使用氨酯类材质、丙烯酸类材质或聚异丁烯类材质等,以起到来增强气体保留和低水汽传输的作用。两侧胶水层232的厚度通常很薄,具体根据粘合的面厚度定义,胶水层232的宽度一般只有中间材质231的1/3左右,但不以此为限。进一步的,密封件23上还涂覆有丙烯酸粘合剂(图中未示出),这样可以保证密封件23上无破损的密封,除此之外,丙烯酸粘合剂的间歇温度范围在

400

1210℃。
[0028]复参阅图2所示,发声面21、密封件23和非发声面22之间形成中空腔体201。在本实施例中,中空结构2还包括上硅胶材质胶水层24和下硅胶材质胶水层25,密封件23分别通过上硅胶材质胶水层24和下硅胶材质胶水层25与非发声面22和发声面21对应粘接。上硅胶材质胶水层24和下硅胶材质胶水层25可以在保证密封的前提下,同时保证中空腔体201内的空气不易流出声压变大,这种硅胶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结构,包括发声面、非发声面和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发声面与所述非发声面的边缘,所述发声面、所述密封件和所述非发声面之间形成中空腔体;多个音腔体结构,间隔设置于所述发声面上,每个所述音腔体结构包括硅胶体、发声器件和玻璃薄片,所述硅胶体和所述发声器件设置于所述发声面上,所述玻璃薄片设置于所述硅胶体上,所述硅胶体与所述发声面之间形成音腔体,所述发声器件位于所述音腔体内且与所述玻璃薄片相接触;音腔集成控制系统,与多个所述音腔体结构电性连接,所述音腔集成控制系统包括线路模块和音腔集成控制件,所述线路模块与多个所述发声器件的导出线连接,所述音腔集成控制件与所述线路模块连接;其中当所述音腔集成控制系统控制多个所述音腔体结构产生低频时,每个所述发声器件能够将部分振动量通过所述玻璃薄片进行缓存释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结构还包括上硅胶材质胶水层和下硅胶材质胶水层,所述密封件分别通过所述上硅胶材质胶水层和所述下硅胶材质胶水层与所述非发声面和所述发声面对应粘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中间材质和设置于所述中间材质两侧的胶水层,所述中间材质使用超强抗压、耐高温高湿的吸水材质制成。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倩颖路林胡金峰王银茂温建林朱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