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呼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21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呼吸器,包括支撑机构、固定机构和供氧机构;其中,所述支撑机构设于供氧机构的一侧,所述支撑机构用于对病患头部进行支撑;其中,所述固定机构安装于支撑机构的内部,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将供氧机构固定于病患口鼻处;其中,所述供氧机构设于支撑机构的一侧,所述供氧机构用于对病患进行供氧;本改良呼吸器在使用时,通过设置软垫配合壳体对病患头部进行支撑,在病患头部放于软垫上时,挤压触碰开关启动电动机,对固定带进行收卷,使本呼吸器可以自动对呼吸面罩进行位置固定,减少医疗人员手动操作的工作量,提高抢救效率;本改良呼吸器在使用时,通过设置限位板对固定带的位置进行限定。固定带的位置进行限定。固定带的位置进行限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呼吸器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呼吸器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良呼吸器。
[0003]
技术介绍

[0004]呼吸器是一种自给开放式空气呼吸器,广泛应用于消防、化工、船舶、石油、冶炼、仓库、试验室、矿山等部门,供消防员或抢险救护人员在浓烟、毒气、蒸汽或缺氧等各种环境下安全有效地进行灭火,抢险救灾和救护工作。该系列产品配有视野广阔、明亮、气密良好的全面罩,供气装置配有体积较小、重量轻、性能稳定的新型供气阀;选用高强度背板和安全系数较高的优质高压气瓶;减压阀装置装有残气报警器,在规定的气瓶压力范围内,可向佩戴者发出声响信号,提醒使用人员及时撤离现场。
[0005]重症室为了抢救方便,需要在床头放置一个连接好的呼吸器,但现有的呼吸器在使用时,需要将病患头部抬起,通过EC手法固定后挤压呼吸器,观察胸廓起伏和生命体征,使用时便捷性较差,需要进一步缩短抢救时间,为此,提出一种改良呼吸器。
[0006]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呼吸器。
[0008]一种改良呼吸器,包括支撑机构、固定机构和供氧机构;其中,所述支撑机构设于供氧机构的一侧,所述支撑机构用于对病患头部进行支撑;其中,所述固定机构安装于支撑机构的内部,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将供氧机构固定于病患口鼻处;其中,所述供氧机构设于支撑机构的一侧,所述供氧机构用于对病患进行供氧。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撑机构将病患头部撑起,并通过固定机构在病患头部放于支撑机构上时,将呼吸面罩自动固定于病患口鼻处,由供氧机构对病患按预设量进行供氧。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壳体和软垫,所述软垫固定连接于壳体的顶部一侧。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壳体配合软垫对病患头部进行支撑,减少病患头部的不适。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带和U形板,所述U形板对称固定连接于壳体的内部一侧,所述U形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侧安装有线滚,所述固定带的一端与线滚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贯穿壳体。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U形板配合线滚将固定带收卷,便于进行呼吸面罩的
固定。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软垫的两侧设有两个限位板,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四个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一侧与限位板固定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板对固定带进行限位,防止固定带对病患体肤造成勒伤。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氧机构包括气瓶和呼吸面罩,所述固定带的一端与呼吸面罩固定连接,所述气瓶的一侧安装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与呼吸面罩连通。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气瓶配合输气管便于对病患进行供氧。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输气管的一侧安装有供给阀。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供给阀便于根据需求调整供氧量。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U形板的一侧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转轴固定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电动机带动转轴和线滚转动,便于对固定带进行快速收卷。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内部一侧安装有单片机,所述软垫的内部一侧安装有触碰开关,所述触碰开关的电性输出端与单片机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电性输出端与电动机的电控端电性连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单片机配合触碰开关在病患头部放于软垫上时,自动将呼吸面罩固定于病患口鼻处。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内部一侧安装有蓄电池。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蓄电池为电动机进行供电。
[002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改良呼吸器在使用时,通过设置软垫配合壳体对病患头部进行支撑,在病患头部放于软垫上时,挤压触碰开关启动电动机,对固定带进行收卷,使本呼吸器可以自动对呼吸面罩进行位置固定,减少医疗人员手动操作的工作量,提高抢救效率;2、本改良呼吸器在使用时,通过设置限位板对固定带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固定带勒伤病患的同时对病患的头部进行限位,并通过卡块配合卡槽将限位板与壳体连接,使本呼吸器在需要时可以将限位板拆除。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改良呼吸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改良呼吸器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改良呼吸器的U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改良呼吸器的限位板与壳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改良呼吸器的壳体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改良呼吸器的U形板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卡槽;2、充电口;10、支撑机构;11、壳体;12、单片机;13、蓄电池;14、软垫;15、触碰开关;20、固定机构;21、线滚;22、电动机;23、固定带;24、限位板;25、U形板;26、转轴;27、卡块;30、供氧机构;31、气瓶;32、输气管;33、供给阀;34、呼吸面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2]请参阅图1

图6,一种改良呼吸器,包括支撑机构10、固定机构20和供氧机构30。
[0033]请参阅图1、图2、图4、图5和图6,支撑机构10包括壳体11、软垫14和触碰开关15,软垫14固定连接于壳体11的顶部一侧,支撑机构10设于供氧机构30的一侧,支撑机构10用于对病患头部进行支撑,设置壳体11配合软垫14对病患头部进行支撑,减少病患头部的不适。
[0034]请参阅图1

图6,固定机构20包括固定带23、U形板25和线滚21,U形板25对称固定连接于壳体11的内部一侧,U形板2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6,线滚21安装于转轴26的一侧,固定带23的一端与线滚21固定连接,固定带23的一端贯穿壳体11,固定机构20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10)、固定机构(20)和供氧机构(30);其中,所述支撑机构(10)设于供氧机构(30)的一侧,所述支撑机构(10)用于对病患头部进行支撑;其中,所述固定机构(20)安装于支撑机构(10)的内部,所述固定机构(20)用于将供氧机构(30)固定于病患口鼻处;其中,所述供氧机构(30)设于支撑机构(10)的一侧,所述供氧机构(30)用于对病患进行供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0)包括壳体(11)和软垫(14),所述软垫(14)固定连接于壳体(11)的顶部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0)包括固定带(23)和U形板(25),所述U形板(25)对称固定连接于壳体(11)的内部一侧,所述U形板(2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6),所述转轴(26)的一侧安装有线滚(21),所述固定带(23)的一端与线滚(2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带(23)的一端贯穿壳体(1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垫(14)的两侧设有两个限位板(24),所述壳体(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芝吴小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