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磁流变混合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181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磁流变混合减振装置,包括正方形下支撑板、正方形上支撑板、设置在下支撑板中心的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和设置在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周围的多个磁流变减振组件;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包含丝杠、螺母和气囊;丝杠上端部与上支撑板连接,丝杠下面设螺母,螺母内底部设置气囊,螺母外壁竖向设有直齿,螺母内表面设有与丝杠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磁流变减振组件包含从外向内同心设桶体,轴套,圆柱轴;桶体上端设盖板,桶体外表面设第一线圈;轴套套圆柱轴外面,桶体内轴套下侧壁对称设有两个扇形叶片,每个扇形叶片前端面和后端面上设的第一压电片与第一线圈导线连接;桶体内有磁流变液,轴套上侧壁设有小齿轮;螺母的直齿与小齿轮啮合。轮啮合。轮啮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流变混合减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减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流变混合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极为迅速,轨道交通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目前轨道交通存在一些减振措施及装置,但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或效果比较有限。现有措施无法解决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如引起的环境振动等。这会对周边地区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急需一种高效减振装置来改善现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流变混合式减振装置,该磁流变混合式减振装置通过磁流变效应和压电效应的共同作用,将外部传来的能量进行多种转换,发挥高效减振作用,有效解决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带来的类似环境振动等问题,且该装置制作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有利于工厂批量生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磁流变混合减振装置,包括正方形下支撑板、正方形上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正方形下支撑板中心的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和设置在所述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周围的多个磁流变减振组件;
[0006]所述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包含丝杠、螺母和气囊;所述丝杠上端部与所述正方形上支撑板连接,所述丝杠的下面设有螺母,所述螺母内底部设置所述气囊,所述螺母外壁竖向设置有直齿,所述螺母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丝杠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0007]每个所述磁流变减振组件包含从外向内同心设置的桶体、轴套和圆柱轴;所述桶体上端设有盖板,所述桶体外表面设有第一线圈;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圆柱轴外面,所述轴套下部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扇形叶片,两个所述扇形叶片位于所述桶体内,每个所述扇形叶片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压电片,所述第一压电片与所述第一线圈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圆柱轴下端部与所述桶体底板的中心连接;所述桶体内填充有磁流变液,所述轴套上部侧壁设有小齿轮;
[0008]所述螺母的直齿与所述小齿轮啮合。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正方形下支撑板上的压电组件;
[0010]每个所述压电组件包含缸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缸体外表面设有第二线圈;所述缸体内设有一个固定的上挡板和一个活动的下挡板,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之间填充有磁流变液,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上挡板,所述活塞杆的下端部设有所述活塞,所述下挡板与所述缸体的底板形成的腔内有高压氮气,所述活塞开有轴向的若干小通孔;所述活塞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正方形上支撑板之间夹设有第二压电片;
[0011]所述下挡板的下表面设有密封片;
[0012]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二压电片通过导线连接。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在所述正方形下支撑板和所述正方形下支撑板的之间。
[0014]进一步的,所述磁流变减振组件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磁流变减振组件围绕所述螺母周围均布。
[0015]进一步的,所述小齿轮的底面积是所述螺母的底面积的2/3,所述小齿轮的高度是所述螺母的高度的1/2,所述小齿轮之间互不接触。
[0016]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扇形叶片是四分之一圆环柱体,所述四分之一圆环柱体距离圆心四分之三处的侧壁周向开有两个弧形通孔。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正方形下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气垫。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压电组件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压电组件均布在正方形下支撑板的四个角。
[0019]更进一步的,自由状态时,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关于所述活塞对称,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活塞对应位置以上的所述缸体的外表面。
[0020]更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上端面与所述正方形上支撑板下表面的边缘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面与所述正方形下支撑板上表面的边缘连接;所述正方形上、下支撑板为橡胶包裹的钢板。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1)通过丝杠螺母减振组件、磁流变减振组件和压电组件结合,将外部传来能量进行多种转换,发挥高效减振作用。
[0023](2)所述磁流变混合式减振装置制作设计简单,制作简易,便于工厂批量生产。
[0024](3)所述磁流变混合式减振器不需外来供电,节约能源,安全性能高。
[0025]解决了现有技术应用的局限性或者应用效果的有限性,磁流变混合式减振装置通过磁流变效应和压电效应的共同作用,将外部传来的能量进行多种转换,发挥高效减振作用,有效解决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带来的类似环境振动等问题,且该装置制作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有利于工厂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磁流变混合式减振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磁流变混合式减振装置一种实施例的A

A向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磁流变混合式减振装置一种实施例磁流变减振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磁流变混合式减振装置一种实施例的丝杠螺母减振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磁流变混合式减振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磁流变减振组件B

B向剖视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磁流变混合式减振装置一种实施例的压电组件注剖面图。
[0033]在以上图中:1第二压电片;2丝杠;3螺母;4缸体;5弹簧;6气垫;7桶体;8正方形下
支撑板;9正方形上支撑板;10活塞杆;11气囊;12小通孔;13小齿轮;14轴套;15圆柱轴;16第一线圈;17扇形叶片;18上挡板;19密封片;20下挡板;21第一压电片;22弧形通孔;23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5]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36]参考图1至图6,一种磁流变混合减振装置,包括正方形下支撑板8、正方形上支撑板9、设置在正方形下支撑板8中心的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和设置在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周围的多个磁流变减振组件;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包含丝杠2、螺母3和气囊11;丝杠2上端部与正方形上支撑板9连接,丝杠2的下面设有螺母3,螺母3内底部设置所述气囊11,螺母3外壁竖向设置有直齿,螺母3的内表面设有与丝杠2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每个磁流变减振组件包含从外向内同心设置的桶体7、轴套14和圆柱轴15;桶体7上端设有盖板,桶体7外表面设有第一线圈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流变混合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方形下支撑板(8)、正方形上支撑板(9)、设置在所述正方形下支撑板(8)中心的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和设置在所述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周围的多个磁流变减振组件;所述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包含丝杠(2)、螺母(3)和气囊(11);所述丝杠(2)上端部与所述正方形上支撑板(9)连接,所述丝杠(2)的下面设有螺母(3),所述螺母(3)内底部设置所述气囊(11),所述螺母(3)外壁竖向设置有直齿,所述螺母(3)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丝杠(2)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每个所述磁流变减振组件包含从外向内同心设置的桶体(7)、轴套(14)和圆柱轴(15);所述桶体(7)上端设有盖板,所述桶体(7)外表面设有第一线圈(16);所述轴套(14)套设在所述圆柱轴(15)外面,所述轴套(14)下部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扇形叶片(17),两个所述扇形叶片(17)位于所述桶体(7)内,每个所述扇形叶片(17)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压电片(21),所述第一压电片(21)与所述第一线圈(16)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圆柱轴(15)下端部与所述桶体(7)底板的中心连接;所述桶体(7)内填充有磁流变液,所述轴套(14)上部侧壁设有小齿轮(13);所述螺母(3)的直齿与所述小齿轮(13)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混合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正方形下支撑板(8)上的压电组件;每个所述压电组件包含缸体(4)、活塞(23)和活塞杆(10);所述缸体(4)外表面设有第二线圈;所述缸体(4)内设有一个固定的上挡板(18)和一个活动的下挡板(20),所述上挡板(18)和所述下挡板(20)之间填充有磁流变液,所述活塞杆(10)穿过所述上挡板(18),所述活塞杆(10)的下端部设有所述活塞(23),所述下挡板(20)与所述缸体(4)的底板形成的腔内有高压氮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瑾秦浩杨子琳王艺璇张黎睿刘成福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