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磁流变混合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181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磁流变混合减振装置,包括正方形下支撑板、正方形上支撑板、设置在下支撑板中心的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和设置在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周围的多个磁流变减振组件;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包含丝杠、螺母和气囊;丝杠上端部与上支撑板连接,丝杠下面设螺母,螺母内底部设置气囊,螺母外壁竖向设有直齿,螺母内表面设有与丝杠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磁流变减振组件包含从外向内同心设桶体,轴套,圆柱轴;桶体上端设盖板,桶体外表面设第一线圈;轴套套圆柱轴外面,桶体内轴套下侧壁对称设有两个扇形叶片,每个扇形叶片前端面和后端面上设的第一压电片与第一线圈导线连接;桶体内有磁流变液,轴套上侧壁设有小齿轮;螺母的直齿与小齿轮啮合。轮啮合。轮啮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流变混合减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减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流变混合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极为迅速,轨道交通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目前轨道交通存在一些减振措施及装置,但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或效果比较有限。现有措施无法解决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如引起的环境振动等。这会对周边地区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急需一种高效减振装置来改善现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流变混合式减振装置,该磁流变混合式减振装置通过磁流变效应和压电效应的共同作用,将外部传来的能量进行多种转换,发挥高效减振作用,有效解决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带来的类似环境振动等问题,且该装置制作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有利于工厂批量生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磁流变混合减振装置,包括正方形下支撑板、正方形上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正方形下支撑板中心的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和设置在所述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周围的多个磁流变减振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流变混合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方形下支撑板(8)、正方形上支撑板(9)、设置在所述正方形下支撑板(8)中心的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和设置在所述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周围的多个磁流变减振组件;所述丝杠螺母减振组件包含丝杠(2)、螺母(3)和气囊(11);所述丝杠(2)上端部与所述正方形上支撑板(9)连接,所述丝杠(2)的下面设有螺母(3),所述螺母(3)内底部设置所述气囊(11),所述螺母(3)外壁竖向设置有直齿,所述螺母(3)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丝杠(2)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每个所述磁流变减振组件包含从外向内同心设置的桶体(7)、轴套(14)和圆柱轴(15);所述桶体(7)上端设有盖板,所述桶体(7)外表面设有第一线圈(16);所述轴套(14)套设在所述圆柱轴(15)外面,所述轴套(14)下部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扇形叶片(17),两个所述扇形叶片(17)位于所述桶体(7)内,每个所述扇形叶片(17)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压电片(21),所述第一压电片(21)与所述第一线圈(16)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圆柱轴(15)下端部与所述桶体(7)底板的中心连接;所述桶体(7)内填充有磁流变液,所述轴套(14)上部侧壁设有小齿轮(13);所述螺母(3)的直齿与所述小齿轮(13)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混合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正方形下支撑板(8)上的压电组件;每个所述压电组件包含缸体(4)、活塞(23)和活塞杆(10);所述缸体(4)外表面设有第二线圈;所述缸体(4)内设有一个固定的上挡板(18)和一个活动的下挡板(20),所述上挡板(18)和所述下挡板(20)之间填充有磁流变液,所述活塞杆(10)穿过所述上挡板(18),所述活塞杆(10)的下端部设有所述活塞(23),所述下挡板(20)与所述缸体(4)的底板形成的腔内有高压氮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瑾秦浩杨子琳王艺璇张黎睿刘成福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