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674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脱硫塔,所述脱硫塔包括塔体、浆液区以及喷淋区,所述塔体侧壁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浆液区位于所述塔体内的底部,且处于所述进气口的下方;所述喷淋区位于所述塔体内的顶部且处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喷淋区与所述浆液区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喷淋区包括多个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主管体、连接套以及多个支管,所述主管体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连接套转动套设于所述主管体的自由端外周,多个所述支管绕所述主管体的轴线均匀分布于所述连接套;所述支管的自由端设有第二喷头,相邻两个所述喷淋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喷头喷出的液流路径相互交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脱硫塔提高煤气的脱硫效率。煤气的脱硫效率。煤气的脱硫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硫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气脱硫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脱硫塔。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煤炭使用大国,可燃物在燃烧器(即锅炉)中燃烧产生煤气,是热电厂的主要排放物之一。由于煤气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NO
X
、硫化物SO2以及粉尘,一方面会导致腐蚀性很强的酸雨,另一方面排放的粉尘会带来大气污染,危害身体健康,因此煤气在排放之前必须经过脱硫脱硝除尘处理。
[0003]脱硫塔是对工业废气进行脱硫处理的塔式设备。目前使用的塔内喷淋大多为空心锥形喷枪,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压力达不到额定要求或个别喷枪堵塞时,局部雾化效果不达标,导致塔内喷淋液体分布不均匀;经过催化转化的高炉煤气从喷淋塔底部进入,大量的煤气通过喷淋液体间隙逃逸,从而大大影响脱硫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脱硫塔,旨在实现在塔内喷淋的时候保证喷淋液体的均匀性,提高催化效率,优化脱硫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脱硫塔,包括:
[0006]塔体,所述塔体侧壁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出气口;
[0007]浆液区,位于所述塔体内的底部,且处于所述进气口的下方;以及
[0008]喷淋区,位于所述塔体内的顶部且处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喷淋区与所述浆液区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喷淋区包括多个喷淋装置;
[0009]所述喷淋装置包括:
[0010]主管体,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主管体的自由端设有第一喷头,所述主管体的外周面开设有分流开口;
[0011]连接套,转动套设于所述主管体的自由端外周,且罩设于所述分流开口;以及
[0012]多个支管,绕所述主管体的轴线均匀分布于所述连接套,所述支管通过所述连接套与所述分流开口连通,所述支管的自由端设有第二喷头,所述第二喷头的喷射方向朝下,且具有平行于所述连接套切向的分量;
[0013]相邻两个所述喷淋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喷头喷出的液流路径相互交叉。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浆液区连通,另一端分支形成多个固定管,多个所述固定管沿上下方向依次设于所述塔体内;
[0015]每个所述固定管上安装有多个所述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的所述主管体与所述固定管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固定管上的喷淋装置在所述固定管的轴向上交错分布。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管体沿其轴线间隔设有两个限位台阶,所述连接套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台阶之间;
[0017]所述连接套的两轴端与所述限位台阶之间还分别设有密封垫。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管体的自由端卡接有喷头板,所述喷头板上具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通孔,所述通孔形成所述第一喷头。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浆液区设有阻隔网,所述阻隔网将所述浆液区分为上下两个连通的空间,所述管道的进液口连通于位于所述阻隔网下方的空间。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喷淋区的下方还设有扰流区,所述扰流区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上方。
[00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区包括多个沿第一预设路径依次连接的扰流板,所述第一预设路径垂直于上下方向,相邻所述扰流板之间呈夹角设置,以形成沿第一预设路径交替分布的板峰和板谷;
[0022]所述扰流板上沿第二预设路径分布有多个扰流管,所述第二预设路径垂直于上下方向和所述第一预设路径,所述扰流板的进气口靠近所述板谷,出气口靠近所述板峰,所述扰流管连通所述扰流板上下两侧的空间。
[0023]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喷淋装置呈行列状分布,其中多个所述喷淋装置沿所述第一预设路径分布形成喷淋行,多个所述喷淋装置沿所述第二预设路径分布形成喷淋列;
[0024]所述板峰处于所述喷淋列或所述喷淋行的正下方,且与所述喷淋列或所述喷淋行一一对应设置。
[002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区包括沿第三预设路径依次分布的多个弹性板,相邻所述弹性板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三预设路径垂直于上下方向;
[0026]所述弹性板的第一侧与所述塔体固接,所述弹性板的第二侧与所述塔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三预设路径及上下方向,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所述塔体外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侧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使所述弹性板扭转呈螺旋状。
[002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与所述塔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侧与所述驱动装置之间均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宽度沿背离所述弹性板的方向逐渐减小。
[0028]本申请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脱硫塔在对煤气进行脱硫的过程中,由于支管的旋转喷淋,以及相邻喷淋装置之间的液流路径交叉,从而使得每个喷淋装置覆盖的喷淋面积更大,喷淋出的浆液在塔体内的分布更加均匀,相邻的喷淋装置之间也没有空隙,防止煤气从喷淋装置的空隙处逃逸,保证了煤气与喷淋出的浆液充分接触,提高煤气的脱硫效率,优化煤气的脱硫效果。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脱硫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喷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喷淋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脱硫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沿图5中B

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脱硫塔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6]图8为沿图7中C

C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10

塔体;11

进气口;12

出气口;
[0039]20

浆液区;21

管道;22

固定管;23

阻隔网;
[0040]30

喷淋区;31

喷淋装置;311

主管体;312

第一喷头;313

连接套;314

支管;315

第二喷头;32

限位台阶;33

密封垫;34

喷头板;
[0041]40

扰流区;41

扰流板;42

扰流管;43

弹性板;44

连接板;45

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侧壁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出气口;浆液区,位于所述塔体内的底部,且处于所述进气口的下方;以及喷淋区,位于所述塔体内的顶部且处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喷淋区与所述浆液区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喷淋区包括多个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主管体,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主管体的自由端设有第一喷头,所述主管体的外周面开设有分流开口;连接套,转动套设于所述主管体的自由端外周,且罩设于所述分流开口;以及多个支管,绕所述主管体的轴线均匀分布于所述连接套,所述支管通过所述连接套与所述分流开口连通,所述支管的自由端设有第二喷头,所述第二喷头的喷射方向朝下,且具有平行于所述连接套切向的分量;相邻两个所述喷淋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喷头喷出的液流路径相互交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浆液区连通,另一端分支形成多个固定管,多个所述固定管沿上下方向依次设于所述塔体内;每个所述固定管上安装有多个所述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的所述主管体与所述固定管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固定管上的喷淋装置在所述固定管的轴向上交错分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沿其轴线间隔设有两个限位台阶,所述连接套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台阶之间;所述连接套的两轴端与所述限位台阶之间还分别设有密封垫。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的自由端卡接有喷头板,所述喷头板上具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通孔,所述通孔形成所述第一喷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液区设有阻隔网,所述阻隔网将所述浆液区分为上下两个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涛吕智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