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搅拌桨及新型搅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06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搅拌桨及新型搅拌釜,搅拌桨包括支撑轴,配合支撑轴设有用于引导流体沿支撑轴和垂直支撑轴流动的主搅拌部和用于辅助主搅拌部对流体沿支撑轴进行反向引导的一个或多个副搅拌部;搅拌釜的釜体一端贯穿设有高效搅拌桨,釜体外的高效搅拌桨配合设驱动电机,还包括用于固体、液体进料的入料单元、用于搅拌后流体输出的出料单元、用于气体导入及导出的气氛控制单元、用于对釜体内工作环境信息采集及反馈的传感单元;与驱动电机、入料单元、出料单元、气氛控制单元和传感单元配合设控制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提高搅拌的效果、满足操作人对搅拌体系每个过程都能够了解和合理控制,连续性好,搅拌高效。搅拌高效。搅拌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搅拌桨及新型搅拌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例如,溶解、乳化、分散的
,特别涉及一种搅拌装置领域的高效搅拌桨及新型搅拌釜。

技术介绍

[0002]搅拌,是将不同种功能的物料进行均匀混合以实现某种特殊的功能,进而形成溶液或者乳液的过程;搅拌釜则是常用于工业、建筑领域的搅拌装置。以涂料为例,其作为保护性功能材料,是一种由多种的原料组成的混合物,包括成膜物质(树脂、乳液)、颜料、溶剂和多功能添加剂等成分,各种原料的不相溶性使得涂料在混合的过程中极易存在不均匀的问题,这就需要搅拌釜参与、达到将多种原料混合均匀的目的。
[0003]现有技术中,搅拌釜/器一般是由搅拌浆、容器和其他一系列的功能性器件组成的,而传统的搅拌釜/器所使用的搅拌浆大多数为狼牙棒型、螺旋型、扇叶型或者是多种形状的组合,虽然已经通过各种结构使得搅拌尽可能充分,但往往在使用过程中还是表现出搅拌不够均匀、上下物料浓度差异大、固液分离等问题,最终导致涂料等混合物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高效搅拌桨及新型搅拌釜,使得物料能够使得上下充分流动,原料从进料到出料过程通过控制单元实现实时监控和调控,达到自动化高效均匀混合的效果,搅拌效率更高。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搅拌桨,包括支撑轴,配合所述支撑轴设有:一主搅拌部,用于引导流体沿支撑轴和垂直支撑轴流动;一个或多个副搅拌部,用于辅助主搅拌部对流体沿支撑轴进行反向引导
[0006]优选地,所述主搅拌部包括:第一引流单元,用于引导流体沿支撑轴流动;第二引流单元,用于引导流体垂直于支撑轴流动。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单元包括沿支撑轴螺旋设置的台阶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引流单元包括贯穿设于台阶结构的所有竖直面的通孔或通孔组。
[0009]优选地,所述副搅拌部包括设于主搅拌部上方和/或下方的扰流杆。
[0010]优选地,所述主搅拌部和副搅拌部的外缘和內缘为圆角。
[0011]优选地,所述支撑轴包括主支撑轴,所述主支撑轴套设于副支撑轴外,所述副支撑轴的长度大于主支撑轴;所述主支撑轴和副支撑轴间设有可调联轴机构,配合所述可调联轴机构的主支撑轴和副支撑轴间设有密封件。
[0012]一种采用所述的高效搅拌桨的新型搅拌釜,所述搅拌釜包括釜体,贯穿所述釜体
的一端设有所述高效搅拌桨,釜体外的所述高效搅拌桨配合设有驱动电机;配合所述釜体还设有:入料单元,用于固体、液体进料;出料单元,用于搅拌后流体的输出;气氛控制单元,用于气体的导入及导出;传感单元,用于对釜体内工作环境进行信息采集及反馈;控制单元,与驱动电机、入料单元、出料单元、气氛控制单元和传感单元配合。
[0013]优选地,所述入料单元包括固体进料口、液体进料口和进水口;所述出料单元包括出料口;所述气氛控制单元包括分设于釜体顶面的进气口和出气口,配合所述出气口设有三通管;配合所述入料单元、出料单元和气氛控制单元设有阀门和计量机构;所述三通管、阀门和计量机构与控制单元配合设置。
[0014]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釜体外的主支撑轴间配合设有第一传动齿轮组;所述副支撑轴顶部设有气缸,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釜体外的副支撑轴间配合设有第二传动齿轮组;所述气缸与控制器配合设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设于第二传动齿轮组下方。
[0015]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优化结构的高效搅拌桨及新型搅拌釜,搅拌桨通过支撑轴做整体支撑,配合支撑轴以主搅拌部引导流体沿支撑轴和垂直支撑轴流动,以一个或多个副搅拌部辅助主搅拌部对流体沿支撑轴进行反向引导;搅拌釜则在釜体的一端贯穿设置配合了驱动电机的高效搅拌桨,并配合设置用于固体、液体进料的入料单元、用于搅拌后流体的输出的出料单元,用于气体的导入及导出的气氛控制单元、用于对釜体内工作环境进行信息采集及反馈的传感单元,并以控制单元配合控制驱动电机、入料单元、出料单元、气氛控制单元和传感单元。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新型旋转阶梯型搅拌桨,实现混合物在搅拌釜内上下左右物料浓度均一,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2、通过控制单元对驱动电机的控制,实现对搅拌过程中的搅拌方向、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的程序化控制,提高搅拌的效果;3、以智能控件、传感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满足操作人对搅拌体系每个过程都能够了解和合理控制;4、控制单元与各装置相互配合,实现了从进料、搅拌、出料的自动化工作,保证了整个工作的连续性,保证了高效搅拌。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搅拌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搅拌桨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搅拌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支撑轴包括主支撑轴和副支撑轴;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搅拌釜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搅拌釜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当主支撑轴和副支撑轴同向运行时,搅拌釜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当主支撑轴和副支撑轴反向运行时,搅拌釜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19]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搅拌桨,包括支撑轴1,配合所述支撑轴1设有:一主搅拌部,用于引导流体沿支撑轴1和垂直支撑轴1流动;所述主搅拌部包括:第一引流单元,用于引导流体沿支撑轴1流动;第二引流单元,用于引导流体垂直于支撑轴1流动。
[0020]所述第一引流单元包括沿支撑轴1螺旋设置的台阶结构。
[0021]所述第二引流单元包括贯穿设于台阶结构的所有竖直面的通孔3或通孔组。
[0022]一个或多个副搅拌部,用于辅助主搅拌部对流体沿支撑轴1进行反向引导。
[0023]所述副搅拌部包括设于主搅拌部上方和/或下方的扰流杆4。
[0024]所述主搅拌部和副搅拌部的外缘和內缘为圆角。
[0025]本专利技术中,搅拌桨的支撑轴1一般与驱动电机5相连,由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电机5转动,进而搅拌桨正转或反转;配合支撑轴1设置主搅拌部和副搅拌部,其中主搅拌部设置为旋转式的搅拌叶,确切地说,螺旋设置的台阶结构,副搅拌部设置为扰流杆4,两者分别完成不同的搅拌功能。
[0026]本专利技术中,以第一引流单元和第二引流单元对被搅拌的流质起到两种方向的搅拌;以第一引流单元的特殊结构,利用第二引流单元是否满足混合物料通过通孔3或通孔组结构,使部分涂料留下,正转时顺着第一引流单元的“旋转台阶式”的搅拌桨向上或者反转时逆着搅拌桨向下流动,进行物料交换,进一步提高搅拌效率。
[0027]本专利技术中,以沿支撑轴1螺旋设置的台阶结构为第一引流单元,原则上台阶结构包括交替设置的挡板2

1和平台2

2,挡板2

1为竖直面、平台2

2为水平面,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搅拌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轴,配合所述支撑轴设有:一主搅拌部,用于引导流体沿支撑轴和垂直支撑轴流动;一个或多个副搅拌部,用于辅助主搅拌部对流体沿支撑轴进行反向引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搅拌部包括:第一引流单元,用于引导流体沿支撑轴流动;第二引流单元,用于引导流体垂直于支撑轴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单元包括沿支撑轴螺旋设置的台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单元包括贯穿设于台阶结构的所有竖直面的通孔或通孔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搅拌部包括设于主搅拌部上方和/或下方的扰流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搅拌部和副搅拌部的外缘和內缘为圆角。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包括主支撑轴,所述主支撑轴套设于副支撑轴外,所述副支撑轴的长度大于主支撑轴;所述主支撑轴和副支撑轴间设有可调联轴机构,配合所述可调联轴机构的主支撑轴和副支撑轴间设有密封件。8.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初魏文品陈敏志熊美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