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直肌测量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035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腹直肌测量工具,包括测量杆Ⅰ、测量杆Ⅱ、测量尺及定位测量块;所述测量杆Ⅰ与测量杆Ⅱ相同;所述测量杆Ⅰ与测量杆Ⅱ的中部交叉,并以交叉位置为铰接点对称铰接,形成钳子状;所述测量尺铰接在测量杆Ⅱ的上端;所述定位测量块设置在测量杆Ⅰ的上端;在所述测量杆Ⅰ及测量杆Ⅱ的下端均设有柔性接触块;两组所述柔性接触块的底部分别与测量尺的铰接位置以及定位测量块的中部对应;所述测量杆Ⅰ及测量杆Ⅱ的下部均设有卡手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可以准确定位腹直肌,并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且操作简单方便。且操作简单方便。且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腹直肌测量工具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涉及一种腹直肌测量工具。

技术介绍

[0002]腹直肌是人体腹部的肌肉,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为上宽下窄的带状多腹肌,左右腹直肌内侧以腹白线相隔。孕妇孕期间,增大的子宫会使腹壁扩张延伸,两侧的腹直肌会从腹中线分离;分娩以后,腹直肌会逐渐恢复。因此腹直肌分离距离及腹直肌长度,成为判断产后康复的一项重要指标。传统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的方法是手指按压,寻找腹直肌位置,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以传统方式进行腹直肌分离距离的测量操作麻烦,准确率低,并没有一项简单好用的专门针对腹直肌测量的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腹直肌测量工具,该装置可以准确定位腹直肌,并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且操作简单方便。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腹直肌测量工具,包括测量杆Ⅰ、测量杆Ⅱ、测量尺及定位测量块;所述测量杆Ⅰ与测量杆Ⅱ相同;所述测量杆Ⅰ与测量杆Ⅱ的中部交叉,并以交叉位置为铰接点对称铰接,形成钳子状;所述测量尺铰接在测量杆Ⅱ的上端;所述定位测量块设置在测量杆Ⅰ的上端;在所述测量杆Ⅰ及测量杆Ⅱ的下端均设有柔性接触块;两组所述柔性接触块的底部分别与测量尺的铰接位置以及定位测量块的中部对应;所述测量杆Ⅰ及测量杆Ⅱ的下部均设有卡手扣。
[0006]所述测量杆Ⅰ及测量杆Ⅱ用于在打开后对腹直肌进行测量;所述测量尺的零刻度位置与测量杆Ⅰ下部的柔性接触块底部对应,所述定位测量块的中部位置与测量杆Ⅱ下部的柔性接触块底部对应;所述柔性接触块用于接触腹直肌位置;所述测量尺用于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所述卡手扣用于将测量杆Ⅰ与测量杆Ⅱ打开;所述柔性接触块为软质橡胶制成;所述测量尺的铰接位置具有一定的张紧度,使用时放手后不会旋转掉落。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测量尺上设有刻度;所述刻度的起点位于测量尺与测量杆Ⅱ的铰接位置。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定位测量块向外凸出;所述定位测量块的中部设有读数标识线。所述测量尺可以旋转至水平后被定位测量块卡住;所述读数标识线指到测量尺上的刻度位置即为腹直肌分离的距离。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在所述测量杆Ⅰ及测量杆Ⅱ上与卡手扣对应的位置设有弧槽。所述弧槽与手指匹配,便于抓握。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测量杆Ⅰ及测量杆Ⅱ的下部之间连有弹簧。当所述测量杆Ⅰ及测量杆Ⅱ压到皮肤上时,所述弹簧可将测量杆Ⅰ及测量杆Ⅱ向外顶,卡住皮肤。
[0011]以上所述的腹直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0012]使用时医护人员用手卡入卡手扣内,张开测量杆Ⅰ与测量杆Ⅱ,将两组柔性接触块分别卡在腹直肌两侧;随后将测量尺旋转,使测量尺被定位测量块顶住;此时测量尺的零刻度位置正对测量杆Ⅰ下端的柔性接触块;定位测量块中部正对测量杆Ⅱ下端的柔性接触块;从定位测量块中部读取测量尺的数值就是两组柔性接触块之间的距离,即腹直肌分离的距离长度。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测量杆Ⅰ和测量杆Ⅱ的打开,并配合测量尺来测量腹直肌分离的距离,结构简单,检测方便,造价便宜,科学实用。
[0015]2.本技术装置的柔性接触块柔软,接触待检测者皮肤时不会因为挤压而造成皮肤疼痛,提升患者舒适度。
[0016]3.本技术装置的卡手扣及弧槽便于使用者抓握使用,增加使用时的趁手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装置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定位测量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

测量杆Ⅰ,2

测量杆Ⅱ,3

测量尺,4

定位测量块,5

弹簧,6

卡手扣,7

柔性接触块,8

读数标识线,9

弧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

3所示,一种腹直肌测量工具,包括测量杆Ⅰ1、测量杆Ⅱ2、测量尺3及定位测量块4;所述测量杆Ⅰ1与测量杆Ⅱ2相同;所述测量杆Ⅰ1与测量杆Ⅱ2的中部交叉,并以交叉位置为铰接点对称铰接,形成钳子状;所述测量尺3铰接在测量杆Ⅱ2的上端;所述定位测量块4设置在测量杆Ⅰ1的上端;在所述测量杆Ⅰ1及测量杆Ⅱ2的下端均设有柔性接触块7;两组所述柔性接触块7的底部分别与测量尺3的铰接位置以及定位测量块4的中部对应;所述测量杆Ⅰ1及测量杆Ⅱ2的下部均设有卡手扣6。
[0024]所述测量尺3上设有刻度;所述刻度的起点位于测量尺3与测量杆Ⅱ2的铰接位置。
[0025]所述定位测量块4向外凸出;所述定位测量块4的中部设有读数标识线8。
[0026]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7]使用时医护人员用手卡入卡手扣内,张开测量杆Ⅰ1与测量杆Ⅱ2,将两组柔性接触块7分别卡在腹直肌两侧;随后将测量尺3旋转,使测量尺3被定位测量块4顶住;此时测量尺3的零刻度位置正对测量杆Ⅰ1下端的柔性接触块7;定位测量块4中部正对测量杆Ⅱ2下端的柔性接触块7;从定位测量块4中部读取测量尺3的数值就是两组柔性接触块7之间的距离,即腹直肌分离的距离长度。
[0028]实施例2:
[002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所述测量杆Ⅰ1及测量杆Ⅱ2上与卡手扣6对应的位置设有弧槽9。
[0030]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031]实施例3:
[003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测量杆Ⅰ1及测量杆Ⅱ2的下部之间连有弹簧5。
[0033]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034]实施例4:
[003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在所述测量杆Ⅰ1及测量杆Ⅱ2上与卡手扣6对应的位置设有弧槽9。所述测量杆Ⅰ1及测量杆Ⅱ2的下部之间连有弹簧5。
[0036]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037]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直肌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杆Ⅰ(1)、测量杆Ⅱ(2)、测量尺(3)及定位测量块(4);所述测量杆Ⅰ(1)与测量杆Ⅱ(2)相同;所述测量杆Ⅰ(1)与测量杆Ⅱ(2)的中部交叉,并以交叉位置为铰接点对称铰接,形成钳子状;所述测量尺(3)铰接在测量杆Ⅱ(2)的上端;所述定位测量块(4)设置在测量杆Ⅰ(1)的上端;在所述测量杆Ⅰ(1)及测量杆Ⅱ(2)的下端均设有柔性接触块(7);两组所述柔性接触块(7)的底部分别与测量尺(3)的铰接位置以及定位测量块(4)的中部对应;所述测量杆Ⅰ(1)及测量杆Ⅱ(2)的下部均设有卡手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柳君胡琼燕黄玲吕慧宁梅坤卢静来晓莉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