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姆龙公司专利>正文

一种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026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装在车辆上的用于控制电动车窗的开关装置,其中多列接线端子中的一列端子组和配电板一起由一块金属冲压件构成,将该金属冲压件插接到插接成型件10上;另一列端子组11′、12′和13′则由另一附件11、12、13构成,压入到插接成型件10中,其目的在于在制造多列接线端子时,使成型接线端子用的冲压件形状简单,减少金属冲压件的弯曲工艺,在有一列接线端子和两列接线端子的情况下可共用相同的插接成型件,故可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装在车辆上的开关装置。众所周知,现有技术的装在车辆上的开关装置,例如用于控制电动车窗的开关装置都安装在驾驶座或助手座的门上,该开关与被其控制的马达等负荷的电气连接是通过设置在开关装置上的接线端子完成的。由于这种开关通常安装在狭小空间内,因而要求其小型化。但是,当有多个开关时,接线端子的数目也随之增加。在此情况下,为限制开关装置整体尺寸的增大,人们提出将接线端子分为两排(列)从下方或从前、后方向伸出的方案。另外,这种接线端子是通过冲压成形金属板而制成的,而安装在开关装置壳体内的插接成形件则通过该冲压件插接成形制成的。由于在采用上述现有的两列接线端子的开关装置上,接线端子本身是采用冲压成形件,并在该成形件上进行插接成形,由此带来如下一些问题①冲压件的弯曲工艺多,因而冲压金属模结构复杂。②冲压件的弯曲工艺多,因而展开的材料中废料多。③插接两列接线端子用的成形金属模结构复杂,而且成形周期长。④因接线端子有一列和两列的不同情况,故需要准备不同的模压件,因而成本较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施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在该装置中,在构成多列接线端子的情况下,多列接线端子中的一列端子组用一块金属冲压件制成,而另一列端子组则由另一附件构成,由此使冲压件形状简单,因而只要使用简单的金属模型即可。另外,展开材料中废料减少。此外,在有一列接线端子或两列接线端子的情况下,都可共用相同的插接成形件,故可降低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结构是将用于控制多个不同的外负荷的开关装在一个壳体内,控制各个开关用的操纵部件从壳体上方露出。另外,在为将开关与外负荷电气连接的多个接线端子从壳体下面或侧面伸出而形成的多列配置的开关装置中,多列接线端子中的一列端子组和与开关电气连接的配电板一起由一块金属冲压件构成,而另一列端子组则由另一附件构成,该端子组可以与配电板电气连接,金属冲压件与另一附件均装在壳体内。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结构是在上述第一种结构的基础上,作为大电流用端子的一列端子组由一块金属冲压件制成,而作为微电流用端子的另一列端子组则由另一附件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结构是在上述第一种结构或第二种结构的基础上,对由一块金属冲压件制成的端子组进行插接成形,而将另一列端子组压入到插接成形件中。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结构是在上述第一种结构至第三种结构之一的结构的基础上,外部负荷中至少有一部分是用于开关车窗的马达,而另一部分则为用于控制门锁的机构。在上述第一种结构的开关装置中,多列接线端子中的一列端子组与配电板共同由一块金属冲压件制成,而另一列端子组则由另一附件制成。后一端子组可以与前一端子组金属冲压件的配电板进行电气连接。这样,由于用两个零部件构成多列端子组,因而与用一块金属冲压件制出多列端子组的方案相比,可减少金属冲压件的弯曲工艺,并可用简单的冲压用金属模制造相同的部件。在第二种结构的开关装置中,由于作为大电流用端子的一列端子组是用一块金属冲压件制成的,而作为微电流用端子的另一列端子组是用另一附件制成的,因而在不需要微电流用端子时可不用另一个附件,通常共用一块金属冲压件即可。在第三种结构的开关装置中,由于在用一块金属冲压件上制成的端子组上进行插接成形,而另一列端子组压入到插接成形件中,因而可使用简单的插接成形用金属模。在第四种结构的开关装置中,具有控制电动车窗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在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开关装置中插入到插接成形件内的金属冲压件的平面图;图2是金属冲压件的透视图;图3是插接成形件与压入到该成形件上的另一附件的透视图;图4是表示形成在插接成形件上的接线端子的向视图;图5是装有插接成形件的开关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开关装置的电路图7是另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分解透视图。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插在构成开关装置的插接成形件内的金属冲压件的平面图;图2是该冲压件的透视图;图3是插接成形件及压入到该成形件内的另一附件的透视图;图4是表示形成在插接成形件上的接线端子的向视图。图1、图2所示的金属冲压件1由一块金属板构成,多列接线端子中的一列端子组2、3、4、5、6与后面将提到的、用于同开关电气连接的配电板7一起通过成形工艺在该金属板上形成。该端子组为大电流用端子。该冲压件是通过在长方形金属板上连续冲孔制成的。图3所示的插接成形件10是借助于进行树脂模压的插接件成形金属模对冲压件1进行插接成形模压而制成的。金属制另一块附件11、12、13为U字形,其长侧端构成另一列端子组11′、12′、13′。该端子组为微电流用端子。该端子组插入到在插接成形件10上形成的孔14、15和16中。金属制另一块附件11、12和13的短侧端则插入到孔17、18和19中,由此与配电板7或其他电路板电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短侧端与安装在插接成形件10下面的电路板20(见图5)上的端子部分电气连接。此外,压入到孔14、15和16中的另一块附件11、12和13上的端子组11′、12′和13′插接到图2所示的a、b、c部分中。而压入到孔17、18、19中的另一块附件11、12、13上的短侧端则插接到图2所示的d、e、f部分中。如图3所示,在插接成形件10的下面,接线端子的周壁21向外突出形成。在插接成形件10的上面,设置有一个用于容纳开关的区域22。此外,在成形插接件时,在呈连接状态的冲压件1上冲出分离必要部(见图1中的23),即冲出若干孔23a。多列接线端子中的一列端子组2、3、4、 5、6(大电流用端子)与另一列端子组11′、12′、13′(微电流用端子)按照如图4所示的方式配置,使得这些端子组构成与可对多个外负荷进行分别控制的开关电气连接的接线端子的插头部分。图5是将上述插接成形件10和电路板20组装在其内部的开关装置30的分解透视图。如图5所示,开关装置30包括一个将插接成形件10装在其中的壳体31、一个复盖在壳体31底面上的盖板32以及设置在壳体31的表面并向外突出的、用于操纵各开关的操纵钮33、34。在插接成形件10及电路板20上配置有开关35、36。可动片35与安装在操纵钮33上的平板端(plunger)38连接。在开关36上的促动片361与从操纵钮34上垂下的促动片39连接。开关36的端子与印刷在电路板20背面的电路板电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 由操纵钮33操纵的开关35的接线端子对应于端子组2、3、4、5、6,而由操纵钮34操纵的开关36的接线端子对应于端子组11′、12′、13′。上述操作钮33、34通过一个与壳体31的长度(前后)方向相直交的轴旋转自由地安装在壳体31上,其上装备有一个机构,该机构使钮只是在被操纵转动了一定量之后才自动地沿该方向转动,即具有所谓的棘爪的感觉。通过转动操作钮33、34控制开关35、36的开启与关闭,而该开启与关闭信号通过接线端子传送到马达(图中未示)等装置的控制线路中。操作钮33用于控制使车窗开、关的电动车窗装置,而操作钮34则用于控制门锁机构的开启与关闭。此外,盖板32通过螺钉37在壳体31将插接成形件10及电路底板20固定在一起。壳体31安装在车门内侧的汽车靠手上形成的凹槽中并从该凹槽中露出一部分。从壳体31下面伸出的接线端子(处于周壁21内侧)与带插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将用于控制多个不同的外负荷的开关装在一个壳体内,控制各个开关用的操纵部件从壳体上方露出,用于将上述开关与上述外负荷等电气连接的多个接线端子从上述壳体下面或侧面伸出形成多列配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列接线端子中的一 列端子组和与上述开关电气连接的配电板一起由一块金属冲压件构成;另一列端子组则是由与上述金属冲压件不同的另一个附件构成,该端子组可以与上述配电板电气连接,上述金属冲压件和另一附件均装在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5-7-27 212629/951.一种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将用于控制多个不同的外负荷的开关装在一个壳体内,控制各个开关用的操纵部件从壳体上方露出,用于将上述开关与上述外负荷等电气连接的多个接线端子从上述壳体下面或侧面伸出形成多列配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列接线端子中的一列端子组和与上述开关电气连接的配电板一起由一块金属冲压件构成;另一列端子组则是由与上述金属冲压件不同的另一个附件构成,该端子组可以与上述配电板电气连接,上述金属冲压件和另一附件均装在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列端子组是作为大电流用端子由一块金属冲压件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清隆黑田博之吉川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