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沙式检查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024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沉沙式检查井,包括基座和井体;基座包括第一混凝土层和素土层;第一混凝土层铺设在素土层的上方;井体坐落在第一混凝土层的上方;井体中空,内部的底部为沉泥腔,上开口为入液口,一侧壁开设有液体流入孔,相对侧壁开设有液体流出孔;液体流入孔设置在距离井体的底部第一预设距离位置,液体流出孔设置在距离井体的底部第二预设距离位置。基座大大提高了井体的抗拔性,进而增强了检查井结构的稳定性。其中,经夯实处理过的素土层和第一混凝土层不仅提高了检查井的防渗效果,还大大提高了井体的抗拔性,进而增强了检查井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沉沙式检查井


[0001]本技术涉及检查井
,尤其涉及一种沉沙式检查井。

技术介绍

[0002]雨水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沉积在室外的雨水池内的底部时,会占用雨水池内的可利用空间,不仅致使雨水池内的调蓄体积变小,也可能带来淤回积等问题,影响到排水的通畅性。另外,这些颗粒物表面通常会附着有有机物质,有机物质长期堆积在雨水池内的底部,会反应产生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因此,在雨水进入雨水池之前,需要使用检查井对雨水进行初期处理,以最大可能性地去除雨水中的大颗粒杂物,进而保障雨水在后期排放过程中的通畅性和即将进入雨水池内的雨水的洁净度。
[0003]然而,传统的沉沙式检查井对雨水进行初期处理时,结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传统的沉沙式检查井对雨水进行初期处理时,结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沉沙式检查井。
[0005]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提供的一种沉沙式检查井,包括基座和井体;
[0006]基座包括第一混凝土层和素土层;
[0007]第一混凝土层铺设在素土层的上方;
[0008]井体坐落在第一混凝土层的上方;
[0009]井体中空,内部的底部为沉泥腔,上开口为入液口,一侧壁开设有液体流入孔,相对侧壁开设有液体流出孔;液体流入孔设置在距离井体的底部第一预设距离位置,液体流出孔设置在距离井体的底部第二预设距离位置。
[0010]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距离与第二预设距离相等,且液体流入孔和液体流出孔正对设置。
[0011]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井体的上方铺设有第二混凝土层;
[0012]第二混凝土层的中部开设有与入液口相适配的通孔。
[0013]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均为现浇混凝土层。
[0014]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混凝土层的强度等级为C15;第二混凝土层的强度等级为C20。
[0015]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雨篦子;
[0016]雨篦子与通孔相适配,固定于通孔内。
[0017]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输水管和排水管;
[0018]输水管的一端固定于液体流入孔内,另一端朝向远离井体的方向延伸;
[0019]排水管的一端固定于液体流出孔内,另一端朝向远离井体的方向延伸。
[0020]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井体的内壁和第一混凝土层的上方覆盖有第一水泥砂浆层;
[0021]井体的外壁的底部覆盖有第二水泥砂浆层。
[0022]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水泥砂浆层和第二水泥砂浆层的水泥和砂的比例均为1:3

1:2。
[0023]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混凝土层、素土层、第二混凝土层、井体均为方形结构;
[0024]井体的尺寸为1030mm
×
1030mm
×
1200mm;
[0025]第一混凝土层的尺寸为1130mm
×
1130mm
×
150mm;
[0026]第二混凝土层的尺寸为1030mm
×
1030mm
×
100mm;
[0027]素土层的厚度为90

110mm;
[0028]第一水泥砂浆层和第二水泥砂浆层的的厚度均为15

25mm;
[0029]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为400

600mm。
[00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沉沙式检查井通过设置基座,基座大大提高了井体的抗拔性,进而增强了检查井结构的稳定性。其中,经夯实处理过的素土层和第一混凝土层不仅提高了检查井的防渗效果,还大大提高了井体的抗拔性,进而增强了检查井结构的稳定性。地表之上的雨水能够通过入液口流入井体内,地表之下的雨水能够通过液体流入孔流入井体内,雨水在井体内经初期处理后,会从液体流出孔流出。雨水在从井体内流出前,混在雨水中的大颗粒物会沉淀在沉泥腔内。如此,保障了雨水在后期排放过程中的通畅性。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一种沉沙式检查井一具体实施例沿垂直方向的剖视图;
[0032]图2是图1所示的沉沙式检查井沿水平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4]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5]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线”、“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
定”、“衔接”、“铰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8]参照图1和图2,作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沉沙式检查井包括基座120和井体110。其中,基座120包括第一混凝土层121和素土层122,第一混凝土层121铺设在素土层122的上方,井体110坐落在第一混凝土层121的上方。井体110为中空结构,内部的底部为沉泥腔113,上开口为入液口,一侧壁开设有液体流入孔111,相对侧壁开设有液体流出孔112。液体流入孔111设置在距离井体110的底部第一预设距离位置,液体流出孔112设置在距离井体110的底部第二预设距离位置。
[0039]在此实施例中,地表之上的雨水能够通过入液口流入井体110内,地表之下的雨水能够通过液体流入孔111流入井体110内,雨水在井体110内经初期处理(即自然沉淀)后,会从液体流出孔112流出。雨水在从井体110内流出前,混在雨水中的大颗粒物会沉淀在沉泥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沙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井体;所述基座包括第一混凝土层和素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铺设在所述素土层的上方;所述井体坐落在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上方;所述井体中空,内部的底部为沉泥腔,上开口为入液口,一侧壁开设有液体流入孔,相对侧壁开设有液体流出孔;所述液体流入孔设置在距离所述井体的底部第一预设距离位置,所述液体流出孔设置在距离所述井体的底部第二预设距离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沙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相等,且所述液体流入孔和所述液体流出孔正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沙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的上方铺设有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入液口相适配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沙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均为现浇混凝土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沙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强度等级为C15;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强度等级为C20。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沙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雨篦子;所述雨篦子与所述通孔相适配,固定于所述通孔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沙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液体流入孔内,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井体的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进段光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