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踏式气动拉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0144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脚踏式气动拉铆装置,包括机体和控制系统,机体包括一机座,机座上方固定有一气缸,气缸包括一活塞杆,活塞杆螺纹连接一主轴套筒,活塞杆外侧套设有一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位于主轴套筒下方,主轴套筒上方设有一卸料柱,卸料柱分别与主轴套筒、活塞杆螺纹连接;卸料柱还连接拉铆装置,拉铆装置包括一圆柱外套筒,圆柱外套筒和一导向套螺纹连接,圆柱外套筒的中央设有卸料连接杆,卸料柱连接卸料连接杆的一端,卸料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一拉杆套管,拉杆套管内安装有拉杆和压簧,压簧套设在拉杆的外侧,拉杆的上端面安装有卡爪结构,卡爪结构套设在卡爪套筒内部,卡爪套筒与拉杆套管螺纹连接,导向套与卡爪套筒贴合。贴合。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脚踏式气动拉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材料铆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脚踏式气动拉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两种材料铆接通常用手动双把铆钉枪,手动双把铆钉枪需要双手将铆钉枪手把完全张开,将抽芯铆钉钉杆插入枪头,使枪头紧贴铆钉帽檐;将铆管插入铆接孔,使被铆接工件与工具枪头贴紧无缝隙,然后双手向内用力拉合手柄,重复以上动作多次直至钉杆拉断,完成铆接;这种操作1.工作效率低、2.操作工易疲倦、3.没有计数报警功能容易漏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脚踏式气动拉铆装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脚踏式气动拉铆装置,包括机体和控制系统,所述机体包括一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上方固定有一气缸,所述气缸包括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螺纹连接一主轴套筒,所述活塞杆外侧套设有一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位于主轴套筒下方,所述主轴套筒上方设有一卸料柱,所述卸料柱分别与主轴套筒、活塞杆螺纹连接;
[0005]所述卸料柱还连接拉铆装置,所述拉铆装置包括一圆柱外套筒,所述圆柱外套筒和一导向套螺纹连接,所述圆柱外套筒的中央设有卸料连接杆,所述卸料柱连接所述卸料连接杆的一端,所述卸料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一拉杆套管,所述拉杆套管内安装有拉杆和压簧,所述压簧套设在拉杆的外侧,拉杆的上端面安装有卡爪结构,所述卡爪结构套设在卡爪套筒内部,所述卡爪套筒与所述拉杆套管螺纹连接,所述导向套与卡爪套筒贴合。
[0006]卸料柱与气缸活塞杆螺纹连接,该机械零件的主要的功能是钉杆出料、主轴套筒双螺纹连接,起到放松的作用。复位弹簧穿在气缸活塞杆中,该机械零件是利用弹性进行运作的,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外力消失后又会恢复成原样。主轴套筒与气缸活塞杆螺纹连接,该机械零件起到调节复位弹簧高度的作用。压簧穿在拉杆中,脚踏式气动拉铆装置不工作时,卡爪套筒与导向套紧贴,压簧压缩变形;脚踏式气动拉铆装置工作时,卡爪套筒与导向套分离,压簧恢复原样将拉杆推出,卡爪结构露出卡爪套筒。
[0007]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触摸显示屏组件、PLC控制器、气动控制元件和脚踏开关,所述控制系统通过二根气管分别与气缸的上下腔进气口相连接,所述脚踏开关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中的PLC控制器相连接,PLC控制器与气动控制元件中气压模块相连接。
[0008]使用时,将抽芯铆钉钉杆插入导向套,铆管插入工件孔,踩下脚踏开关,通过控制系统,气缸开始工作,气缸活塞杆拉动卸料柱,复位弹簧压缩变形,卸料连接杆拉动卡爪套筒,卡爪套筒外上端面与导向套内端面分离,压簧恢复原样,压簧将拉杆推出,卡爪结构露出卡爪套筒、卡爪结构并拢中间小孔变小,紧紧拉住钉杆并向下用力,随后铆管向外扩张成凸圆形,钉杆被拉断,钉杆从拉杆孔中滑至卸料连接杆中,最后划出卸料柱,复位弹簧恢复
原形,导向套内端面与卡爪套筒外上端面紧贴,压簧压缩变形,卡爪结构被压至与卡爪结构套筒齐平,卡爪结构中间孔变大,气缸完成一次直线往复运动,即完成铆接工作。
[0009]进一步优选,所述气缸包括气缸顶板和气缸底板,所述气缸底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机座,所述气缸顶板和所述气缸底板通过四根螺杆连接,且所述四根螺杆还通过螺母连接一工作平台。
[0010]本技术通过四根螺杆能够提高稳定性。
[0011]进一步优选,所述拉铆装置安装在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拉铆装置的圆柱外套筒上设有螺钉,所述圆柱外套筒通过所述螺钉与所述工作平台连接。
[0012]进一步优选,所述卸料柱上设有一钉杆卸料口,且所述钉杆卸料口呈斜面。
[0013]从而能够更好的将钉杆排出。
[0014]进一步优选,所述卡爪结构是一三爪结构,且所述三爪结构的表面设有齿印。本技术通过三爪结构能更好的抓紧钉杆。
[0015]进一步优选,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气缸顶板,且所述活塞杆外侧套设有缓冲橡胶垫,所述缓冲橡胶垫位于复位弹簧与气缸顶板之间。缓冲橡胶垫穿在气缸活塞杆中能够为复位弹簧起到缓冲作用,该零件材料为聚氨酯具有良好的耐油,耐磨,耐低温,耐老化,硬度高,有弹性减震、隔音和缓冲性能。
[0016]进一步优选,所述触摸显示屏组件中设有显示屏、控制按钮和提醒灯,所述PLC控制系统内设有防漏铆计数器,气动控制元件中设有气压控制模块。
[0017]脚踏式气动拉铆装置工作时,自动会计数,并在触摸屏上显示,当一个工件铆接数量达到设定要求,提醒灯亮起,表明所有的铆钉均已铆接完毕,此时可取下工件放入料箱,随后按下复位开关准备继续下一个工件铆接,否则气缸不会再工作,控制系统为下一个工件铆接重新开始计数做准备,此时抓取下一个工件进行铆接工作,这样依次循环的工作。
附图说明
[0018]附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2是本技术的卸料柱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3是本技术的拉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4为本技术拉铆装置不工作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5为本技术拉铆装置工作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0024]1.机座、2.气缸、21.气缸底板、22.气缸顶板、23.活塞杆、3.缓冲橡胶垫、4.复位弹簧、5.主轴套筒、6.卸料柱、61.钉杆卸料口、7.工作平台、71.螺杆、72.螺母、8.拉铆装置、81.圆柱外套管、82.螺钉、83.卸料连接杆、84.拉杆套管、85.压簧、86.拉杆、87.卡爪结构、88.卡爪套筒、89.导向套、9.控制系统、91.触摸显示屏组件、92.PLC控制器、93.气动控制元件、10.脚踏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6]实施例1
[0027]请参照附图1

图5,一种脚踏式气动拉铆装置,包括机体和控制系统9,所述机体包括一机座1,机座上方固定有一气缸2,气缸包括一活塞杆23,活塞杆螺纹连接一主轴套筒5,活塞杆外侧套设有一复位弹簧4,且复位弹簧位于主轴套筒下方,主轴套筒上方设有一卸料柱6,卸料柱分别与主轴套筒、活塞杆螺纹连接,机座连接一脚踏开关10;卸料柱还连接拉铆装置8,拉铆装置包括一圆柱外套筒81,圆柱外套筒和一导向套89螺纹连接,圆柱外套筒的中央设有卸料连接杆83,卸料柱连接卸料连接杆的一端,卸料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一拉杆套管84,拉杆套管内安装有拉杆86和压簧85,压簧套设在拉杆的外侧,拉杆的上端面安装有卡爪结构87,卡爪结构套设在卡爪套筒88内部,卡爪套筒与拉杆套管螺纹连接,导向套与卡爪套筒贴合。
[0028]卸料柱与气缸活塞杆螺纹连接,该机械零件的主要的功能是钉杆出料、主轴套筒双螺纹连接,起到放松的作用。复位弹簧穿在气缸活塞杆中,该机械零件是利用弹性进行运作的,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外力消失后又会恢复成原样。主轴套筒与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踏式气动拉铆装置,包括机体和控制系统,所述机体包括一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上方固定有一气缸,所述气缸包括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螺纹连接一主轴套筒,所述活塞杆外侧套设有一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位于主轴套筒下方,所述主轴套筒上方设有一卸料柱,所述卸料柱分别与主轴套筒、活塞杆螺纹连接;所述卸料柱还连接拉铆装置,所述拉铆装置包括一圆柱外套筒,所述圆柱外套筒和一导向套螺纹连接,所述圆柱外套筒的中央设有卸料连接杆,所述卸料柱连接所述卸料连接杆的一端,所述卸料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一拉杆套管,所述拉杆套管内安装有拉杆和压簧,所述压簧套设在拉杆的外侧,拉杆的上端面安装有卡爪结构,所述卡爪结构套设在卡爪套筒内部,所述卡爪套筒与所述拉杆套管螺纹连接,所述导向套与卡爪套筒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踏式气动拉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触摸显示屏组件、PLC控制器、气动控制元件和脚踏开关,所述控制系统通过二根气管分别与气缸的上下腔进气口相连接,所述脚踏开关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晔群朱勤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山大陆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