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向按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006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换向按钮装置,包括一作用在于两个稳定位置之间旋转的垫圈上的按钮。垫圈D在由两个支点14,15确定的标定基准线上旋转,该支点与公共接触件C3和其它两个与公共接触件C3待连接的接触件C1,C2电绝缘。公共接触件C3有两个不同的位于标定基准线14,15两侧上的接触点C31,C32。可将接触件制成为一个弯成U形的零件。按钮装置的工作寿命延长了。(*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容纳按钮和凹槽的壳体的按钮装置,在其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断开接触件,第二固定闭合接触件和第三固定公共接触件,该按钮能在滑动轴的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并作用在可绕基本上垂直于滑动轴的标定基准线移动的垫圈上。这种换向按钮装置中,推动按钮使垫圈从与第一和第三接触件接触的第一稳定位置移动到与第二和第三接触件接触的第二稳定位置,反之亦然,从而用该按钮装置获得反向动作。法国专利FR-2478366公开了这种按钮装置。它有几个缺点,特别是通断电时,由于在作为支点的公共接触件上会出现电弧,并在该接触件转动的区域上出现磨损现象,从而使按钮装置的寿命缩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换向按钮装置的这些缺点,特别是要增加工作寿命。本专利技术中,用与三个接触件电绝缘的两个支点限定标定基准线,第三接触件有两个在标定基准线的两侧的不同的接触点,每个接触点接近这些支点中的一个,每个接触点只在垫圈的一个稳定位置中工作。第三接触件最好是U形,它的端部形成上述的不同的接触点,它的中心作为与公共端的接触区。若第一和第二接触件与第三接触件具有相同的U形,则更有利。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按钮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该按钮装置的底视图;图3是该按钮装置的凹槽底部顶视图;图4是该铵钮的平面P的剖视图;图5至7是该按钮装置在操作的两个稳定状态和过渡状态下的带局部剖的正视图;图8至10是该按钮装置在相对于图5至7的操作状态中的按钮凹槽的底部顶视图11是接触件的透视图。图中所示按钮装置是一种整体状态形式,即在同一按钮壳体A中装有按钮B和由该按钮推动的固定接触件和移动接触件。壳体A的外侧是圆柱形,内侧有同样是圆柱形的凹槽10,在其底部11上设置有3个固定接触件C1、C2和C3。按钮B有两个稳定位置;它通过具有不同长度和不同力的弹簧构成的两个推动元件R1和R2,而在滑动轴X1上移动并作用在旋转垫圈D上。垫圈D是薄的导电零件,它构成一种移动的接触桥,在两个支点14和15之间转动,沿标定基准线X2移动,标定基准线X2基本上垂直于轴X1并包括在穿过轴X1的平面P中,支点14、15与接触件C1、C2和C3电绝缘,最好由从壳体A伸出的绝缘凸点构成。支点14、15相对于接触件C1至C3的高度和/或垫圈D在接触件C1至C3上的推动区的形状。使得当转动时,垫圈不与任何接触件接触。特别是,靠近接触件C1,C2设置的支点14可以高于接触件C1,C2,靠近接触件C3设置的支点15可高于接触件C3,垫圈也可以朝壳体A的凹槽底11凸出。支点14稍高于支点15。垫圈D有两个与按钮B的位置对应的稳定位置,以确保按钮B在“out”位置中时接触件C1,C3之间连接,以及按钮B在“in”位置中时接触件C2与C3之间连接。按法国专利FR-2478366中公开的方式,利用两个弹簧R1、R2,使垫圈D从一个稳定位置转换到另一位置。特别是应注意,长的、较软的弹簧R1其下端加到垫圈D的区域D1上,而短的,较硬的弹簧R2加到垫圈D的区域D2上。区域D1和D2位于平面P的两侧上,分别在接触件C1和C2的那一侧。例如,接触件C1是断开接触件(常闭),接触件C2是闭合接触件(常开),接触件C3是公共端,接触件C1至C3分别与螺纹端E1、E2和E3连接。每个螺纹端E均有带夹紧板22的螺钉21。根据具体情况,螺钉可从按钮装置的底16进入,导体从壳体A上的横开口17插入,或螺钉从壳体侧边上的开口进入,导体从底16插入。每个接触件C1至C3均是弯成U形的导体24,在组装按钮装置时固定就位。这些零件的臂25,26的末端构成接触点C11,C12;C21,C22;C31,C32。这些零件的中心27有攻了丝的孔28它与螺钉的螺线配合,以构成待连接的外部导体的连接区。我们还会发现,两个接触臂C3是电气使用的,每个接触件C1,C2的单臂是电气使用的。另外,接触件C1和C2的形状也可以是只有单个接触点。但是,所示的接触件C1和C2的结构形状有以下优点,即与C3的形状相同,并且,全部接触件可通过将接触件的两个臂25,26定位在凹槽10的底11中的配合通道29,30中而使其牢固地固定。现在参照图5至10说明该按钮装置的操作。假定按钮处于最初的静止位置,按钮B处于图5和8所示的“out”稳定位置。长的、较软的弹簧R1下端作用到垫圈的区域D1,而短的、较硬的弹簧R2不作用或只是轻轻地作用在垫圈的区域D2上。因此,垫圈D压在靠近C1,C2的支点14上,接触位于公共接触件C3的自由端26处的接触点C31和断开接触件C1的臂25的自由端处的接触点C12。垫圈D不与闭合接触件C2接触;而且,不给支点15加压,因为其区域D3稍稍离开它。由此使端点E1与E3之间连接,使端点E2与E3之间断开。当按压按钮B时,弹簧R2的下端给垫圈的区域D2加压,R2的力较大,使垫圈通过图6和9所示中间位置转到图7和10所示的稳定位置。在该过渡的中间位置中,保持给支点14压力的垫圈给靠近公共接触件3的支点15加压,与此同时,使与接触件C1,C2和C3的全部接触断开。之后,垫圈脱离推进轴X2,即垫圈旋转使得它不再与支点15接触,但仍对支点14加压,与接触件C3的臂25的接触点C32和闭合接触件C2的接触点C21接触。因此,使端点E2与E3之间连接,使端点E1与E3之间断开。通过沿另一方向旋转,用相同方法,按钮回到其初始位置。应注意,一方面开关通过断开公共接触件C3实现双断方式,首先断开一连接(例如C1,C3间的连接),再闭合另一连接(例如C2,C3的连接),另一方面,在公共接触件处只起导电作用,而不起支点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容纳按钮和凹槽的壳体的换向按钮装置,在其底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断开接触件(C1),第二固定闭合接触件(C2),和第三固定公共接触件(C3),该按钮在滑动轴(X1)中的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并作用在能绕基本垂直于滑动轴的标定基准线转动的垫圈(D)上,使得推动按钮使垫圈从接触第一和第三接触件的第一稳定位置移动到与第二和第三接触件接触的第二稳定位置,反之亦然, 其特征在于,垫圈(D)的支点(14,15)与3个接触件(C1-C3)电绝缘;第三接触件(C3)有处于标定基准线的两侧上的不同的两个接触点(C31,C32),使得每个只在垫圈的一个稳定位置中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FR 1996-7-11 96087981.一种具有容纳按钮和凹槽的壳体的换向按钮装置,在其底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断开接触件(C1),第二固定闭合接触件(C2),和第三固定公共接触件(C3),该按钮在滑动轴(X1)中的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并作用在能绕基本垂直于滑动轴的标定基准线转动的垫圈(D)上,使得推动按钮使垫圈从接触第一和第三接触件的第一稳定位置移动到与第二和第三接触件接触的第二稳定位置,反之亦然,其特征在于,垫圈(D)的支点(14,15)与3个接触件(C1-C3)电绝缘;第三接触件(C3)有处于标定基准线的两侧上的不同的两个接触点(C31,C32),使得每个只在垫圈的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菲利普福里斯特洛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