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类零件精密铸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979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类零件精密铸造装置,包括底座、旋转装置、固定槽、套槽和模壳,旋转装置设于底座上,旋转装置的旋转轴竖直向上,固定槽的底部与旋转轴固定连接;固定槽的顶部连接有套槽,套槽套设于固定槽外侧;所述套槽包括多级槽体,各槽体依次连接,拉动套槽可调节套槽的高度;模壳放置于固定槽中央,固定槽内铺设有保温砂层;固定槽的底部设有三个排砂口,排砂口上铰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前端与固定槽底部之间连接有锁扣。该装置通过保温砂和保温棉,可大大提高铸件的精度,提高铸造质量,保证铸件质量的稳定性;通过挡板也方便排出保温砂,方便现场施工作业。方便现场施工作业。方便现场施工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类零件精密铸造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铸造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回转类零件精密铸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合金精密铸造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熔融的金属液浇入预先制备好的模壳中成型,由于精密铸造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精密铸造用模壳内腔形状和铸件的最终形状及尺寸要求非常接近,基本不需要再加工,因此除了保证模壳本身制备的精度外,更重要的是合金浇注过程控制,要求模壳全部充满,而且还要满足合金浇注温度、冷却过程工艺以及疏松等缺陷控制。因此,如何固定保护好模壳非常重要,要能够很好的控制模壳浇注前后温度要求,保证工艺稳定执行。尤其对于大型铸件还要保证固定平稳,防止膜壳在钢液浇注过程中由于钢液冲击影响平衡,同时,由于钢液比重大,还要防止钢液在浇注模壳时发生渗漏,造成事故,因此需要加工专用的固定保护装置保证浇注工艺的稳定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转类零件精密铸造装置,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此,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回转类零件精密铸造装置,包括底座、旋转装置、固定槽、套槽和模壳,所述底座固定于地面上,旋转装置设于底座上,旋转装置的旋转轴竖直向上,固定槽的底部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旋转装置转动时带动固定槽转动;
[0006]固定槽的顶部连接有套槽,套槽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口,套槽的直径大于固定槽的直径,套槽套设于固定槽外侧;所述套槽包括多级槽体,各槽体依次连接,拉动套槽可调节套槽的高度;所述模壳放置于固定槽中央,固定槽内铺设有保温砂层,所述保温砂层厚80~100mm;保温砂层的上方设有保温棉层,所述模壳包裹于保温砂层和保温棉层中,且模壳的上端的浇道和冒口延伸至保温棉层之上;
[0007]所述固定槽的底部设有三个排砂口,排砂口上铰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前端与固定槽底部之间连接有锁扣。
[0008]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砂层中保温砂的粒度为3

8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棉层中保温棉的材质为氧化锆。
[0010]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棉的厚度为10

15mm,呈外径为10mm的圆筒状。
[0011]进一步地,所述模壳的底部与固定槽底面之间也设有保温砂层。
[0012]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装置的转速为150

200r/min。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通过保温砂和保温棉,可大大提高铸件的精度,提高铸造质量,保证铸件质量的稳定性;通过挡板也方便排出保温砂,方便现场施工作业。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固定槽的仰视图;
[0016]图中:1

底座,2

旋转装置,3

固定槽,4

套槽,5

保温砂层,6

保温棉层,7

模壳,8

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2所示,一种回转类零件精密铸造装置,包括底座1、旋转装置2、固定槽3、套槽4和模壳7。底座1固定于地面上,旋转装置2设于底座1上,旋转装置2的旋转轴竖直向上,固定槽3的底部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旋转装置2转动时带动固定槽3转动。其中,旋转装置2可采用伺服电机,便于调节转速,旋转装置2的转速为80

100r/min
[0019]固定槽3为圆筒状,固定槽3的顶部连接有套槽4。套槽4也为圆筒状结构,套槽4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口,套槽4的直径大于固定槽3的直径,套槽4套设于固定槽3外侧。套槽4还包括多级槽体,各槽体依次连接,拉动套槽4可调节套槽4的高度。模壳7放置于固定槽3中央,固定槽3内铺设有保温砂层5,保温砂层5厚80~100mm,保温砂的粒度为3

8mm。保温砂层5的上方设有保温棉层6,保温棉层6中保温棉的材质为氧化锆,保温棉的厚度为10

15mm,呈外径为10mm的圆筒状。模壳7包裹于保温砂层5和保温棉层6中,且模壳7的上端的浇道和冒口延伸至保温棉层6之上。
[0020]套槽4包括三个槽体,从下至上分别为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第一槽体直径最小,第三槽体直径最大。第一槽体的内径等于固定槽3的外径,第二槽体的内径等于第一槽体的外径,第三槽体的内径等于第二槽体的外径。固定槽3的左右两侧的外壁上设有竖直的导向槽,第一槽体的内壁上设有对应的导向块,导向块卡设于导向槽中,使得第一槽体可沿固定槽3上下移动,且第一槽体外壁上设有若干锁紧螺杆,拧紧锁紧螺杆即可固定第一槽体。第二槽体与第一槽体的连接方式、第三槽体与第二槽体的连接方式同上。套槽4高度可调,可以保证不同大小的模壳7放入后,可以通过调整套槽4,完全将模壳7安装在其中。
[0021]固定槽3的底部设有三个排砂口,排砂口上分别铰接有扇形的挡板8,挡板8的前端与固定槽3底部之间连接有锁扣。
[0022]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3]预热的模壳7放入固定槽3之前,首先需要在槽底部加80

100mm左右专用保温砂层5,专用保温砂粒度在3

8mm,主要起模壳7缓冲和底部固定作用,然后在模壳7四周也填入专用保温砂,要保证模壳7成型主体全部在保温砂内完全固定,并将砂用专用钢钎均匀插入多次,保证20mm左右距离插入一次,保证砂的疏松透气功能和保温效果。由于保温棉保温效果好,在砂的上层放置氧化锆保温棉,要求保温棉厚度为10

15mm,呈直径10mm圆筒状,均匀放入,使模壳7上部的浇道和冒口起补温、通气和保护作用,保证浇注过程顺利。然后启动旋转装置2即可进行浇筑作业,保证铸件性能。
[0024]模壳7固定槽3底部采用挡板8与固定槽3相连,三块区域做成合页活动结构,主要是由于为了模壳7浇注完成后便于清理保温砂,由于保温砂填装太满,而且与模壳7的不规则结构紧密接触,在浇注完成后,很难用工具从上部清理出来,也防止对工件造成变形影
响。因此,设计这种结构,模壳7浇注完冷却成型后,将挡板8活动结构打开,保温砂从底部流出,最后使用吊具将模壳7吊出,可以非常方便的从上部取出模壳7铸件。
[0025]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类零件精密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旋转装置(2)、固定槽(3)、套槽(4)和模壳(7),所述底座(1)固定于地面上,旋转装置(2)设于底座(1)上,旋转装置(2)的旋转轴竖直向上,固定槽(3)的底部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旋转装置(2)转动时带动固定槽(3)转动;固定槽(3)的顶部连接有套槽(4),套槽(4)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口,套槽(4)的直径大于固定槽(3)的直径,套槽(4)套设于固定槽(3)外侧;所述套槽(4)包括多级槽体,各槽体依次连接,拉动套槽(4)可调节套槽(4)的高度;所述模壳(7)放置于固定槽(3)中央,固定槽(3)内铺设有保温砂层(5),所述保温砂层(5)厚80~100mm;保温砂层(5)的上方设有保温棉层(6),所述模壳(7)包裹于保温砂层(5)和保温棉层(6)中,且模壳(7)的上端的浇道和冒口延伸至保温棉层(6)之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张东刘长仨陈韩锋张新涛赵多平邓洪民蔬晓莉王雪连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