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置开闭装置的操作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939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三位置开闭装置的操作机构,尺寸较小,结构简单,并且自动操作与手动操作均难于发生误操作。凸部(17)经蜗杆(14)蜗轮(16)转动。一对夹持杆(19a,19b)其相对的前端部可对凸部作进退。可旋转地设一对掣子销(20a,20b)于夹持杆的前端部的退回位置,其截面呈半月状,其外侧和内侧分别阻止和允许夹持杆的前端部退回。止动块(23)与上述凸部相接触而限制蜗轮的旋转角度。可由电动机(1)或手动操作轴(28a或28b)使主轴旋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三位置开闭装置的操作机构,其同时具有断路器和接地装置的功能,包括将驱动力传递给在接合(闭)位置、分离(开)位置和接地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操作的活动端子的主轴。作为这种三位置开闭装置的操作机构,比如,包括有JP特开平3-133018号文献所公开的形式。下面参照图7~9,对该三位置开闭装置的操作机构进行描述。首先,图7表示该三位置开闭装置的操作机构,图8表示构成该操作机构的十字轮装置。在图7和8中,驱动部由电动机1,减速机2,齿轮3~5和十字轮机构7构成,借助其输出轴6的旋转,通过连杆机构10,可改变断路器11中的闸刀板12的倾斜角度,在“接合”,“分离”,“接地”的各位置之间切换。上述十字轮机构7中的十字轮机构驱动件8在其周围具有与齿轮5啮合的齿轮部8a,在侧面具有锁定用圆弧部a与驱动用销b。另外,在间歇工作轮9的主体的一侧具有可与锁定用圆弧部a嵌合的3个圆弧凹面c1~c3,此外具有分别设置于该圆弧凹面c1~c3之间的,可使销b实现进出的放射方向的2个槽d1,d2。下面参照图9对上述的操作机构的动作进行描述。图9为表示“分离”位置的图,十字轮机构驱动件8中的锁定用圆弧部a与间歇工作轮9中的圆弧凹面c2嵌合,将间歇工作轮9锁定,闸刀板12位于“分离”位置。在此状态下,如果为了进行接合动作而启动电动机1,则十字轮机构驱动件8随齿轮5而旋转。如果销b位于与槽d1嵌合的图9(b)中的位置,则间歇工作轮9开始旋转,如图9(c)所示,连杆机构10与闸刀板12动作。如果十字轮机构驱动件8旋转到图9(d)中的“接合”位置,则销b与槽d1脱开,如图9(e)所示,锁定用的圆弧部a与圆弧凹面c1嵌合,间歇工作轮9停止。由于很容易根据上面的动作描述推测从该“接合”位置到“分离”位置的动作,故省略对其的描述。另外,由于图9所示的,从“分离”位置到“接地”位置的切换动作是按照与上述的动作相反的方式进行的,这样也省略对其的具体描述。还有,作为三位置开闭装置的另一种操作机构,如JP特开平4-94023号文献公开的形式。附图说明图10表示该操作机构的基本结构,图11~15为其动作说明图。在这里,图10(a)为从正面看到的纵向剖视图,图10(b)为从侧面看到的纵向剖视图。在这里,位置保持用的3个凸部17焊接于板50上,其通过连接销51与操作轴15成一体连接。模式切换板52通过螺栓73固定于中空轴53上,该板52为下述结构,在该结构中,通过将设置于其内面部的凸部插、脱设置于板50中的开口,则可实现连接、脱开。该中空轴53以嵌合方式设置于操作轴15上,另外该中空轴53的前端部呈袋状,在其内部设置有弹簧座54,弹簧56和弹簧座55,由此将模式切换板52压向板50的方向,在模式切换时,可抵抗弹簧的弹力,将该模式切换板52相对板50拉开。然后,杆57将模式切换板52与把手58连接。另一个杆59与杆61连接,该杆61通过连接销62成一体与把手58旋转。此外,杆59通过零件60与夹持杆19连接。弹簧63设置于杆59与杆61之间的把手58上,根据需要,可将杆59压入内侧。在从正面看左右设置的一对夹持轴18上分别以可摆动的方式设置夹持杆19。这些夹持杆19的前端部可通过位于中间的零件60上抬,扭簧21设置于夹持轴18上,将夹持杆19的前端部朝向下方压靠。支架64通过螺栓66固定于支架65上。杆67以可通过销68,弹簧座69,弹簧70以上下方向可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架64上。杆71按照可以焊接于支架65上的销为中心而摆动的方式安装,其一端与杆67连接。此外,滚轮72安装于杆67的另一端上。为了限制模式切换板52的旋转角度,设置有止动件74,为了限制其中一个夹持杆19的旋转角度,设置有止动件75。下面参照图11~15,对图10所示的操作机构的动作进行描述。最初,通过下述方式选择从“分离”位置到“接合”位置的切换操作,或从“分离”位置到“接地”位置的切换操作,该方式为如图11(b)所示,将中空轴53抽出,将模式切换板52与板50之间的连接部拆开,以操作轴15为中心,实现向右或向左倾斜。中空轴53按照因弹簧56的移动,以图11(a)所示的模式恢复。在选择模式后,如图12(a),(b),(c)所示,通过使把手58向右旋转,使杆61,杆59旋转,通过杆67实现锁定。通过上述操作,如图13所示,借助零件60,使夹持杆19与板50的凸部17脱开。接着,使中空轴53旋转,使其移到新的位置。此时,如图14(a),(b),(c)所示,焊接于板50上的部件50a将安装于杆71上的滚轮72上推,使杆67下降。由此,杆61,杆59处于自由状态,因扭簧21的作用,夹持杆19恢复。焊接于板50上的凸部17按照图15(a),(b),(c)所示的方式,与上述恢复的夹持杆19啮合,保持新的位置。在上述的2种的三位置开闭装置的操作机构中,图7~9所示的操作机构具有下述(a),(b)项所述的问题。(a)在自动操作的场合,因某种障碍,用于检测分离位置、使电动机的电源电路实现开关的开关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具有比如,从“接合”位置,经“分离”位置,到“接地”位置的动作的危险。(b)在手动操作的场合,操作人员难于通过该操作机构检测分离位置,另外还具有比如,从“接合”位置,经“分离”位置,到“接地”位置而操作的危险。此外,也难于检测“接合”位置与“接地”位置,还有具有下述可能,即不会只进行操作到销b与间歇工作轮9的外周相接触的状态,而可能对销b施加过大的力,从而造成故障。再有,通过图10~15进行描述的操作机构具有下面的(c),(d)项所述的问题。(c)进行操作中,断路器、接地装置必须进行多次切换操作,操作步骤烦琐,结构复杂,从而成为造成误操作,或损坏的一个原因。(d)由于断路器、接地装置的操作切换模式复杂,这样为了能够从远方进行模式切换,恐怕要更加复杂的机构。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已有装置中的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位置开闭装置的操作机构,该机构的结构尺寸较小,结构简单,并且自动操作与手动操作两者均难于发生误操作。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利技术涉及下述的三位置开闭装置的操作机构,该机构包括主轴,该主轴将驱动力传递给在接合位置、分离位置和接地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操作的活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蜗杆,其与上述主轴连接;操作轴,其上连接有与上述蜗杆啮合的蜗轮;保持部件,其与上述操作轴连接,在相对上述操作轴的轴线,沿径向方向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保持有凸部;一对夹持轴,其在相对凸部更离开上述操作轴的位置上按照其轴线与上述操作轴保持平行,并且相互以规定的间距设置;一对夹持杆,其分别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夹持轴上,可使上述凸部在其对向的前端部间可能作进退;第1弹簧,其使上述夹持杆的前端部相对,通过与上述凸部相接触,使上述夹持杆分别偏置于上述前端部可退回的位置;一对掣子销,其轴线与上述夹持轴保持平行,按照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夹持杆的前端部的可退回位置,在与上述可退回位置相对应的部位,具有截面呈半月状的半月状部,该半月状部的外侧阻止上述夹持杆的前端部的退回,该半月状部的内侧可使上述夹持杆的前端部退回;第2弹簧,其使上述掣子销偏置于阻止夹持杆的前端部的可退回的位置,借助外部施加的旋转力,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位置开闭装置的操作机构,该机构包括主轴,该主轴将驱动力传递给在接合位置、分离位置和接地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操作的活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蜗杆,其与上述主轴连接;操作轴,其上连接有与上述蜗杆啮合的蜗轮;保持部件,其与上述操作轴连接,在相对上述操作轴的轴线,沿径向方向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保持有凸部;一对夹持轴,其在相对凸部更离开上述操作轴的位置上按照其轴线与上述操作轴保持平行,并且相互以规定的间距设置;一对夹持杆,其分别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夹持轴上,可使上述凸部在其对向的前端部间可能作进退;第1弹簧,其使上述夹持杆的前端部相对,通过与上述凸部相接触,使上述夹持杆分别偏置于上述前端部可退回的位置;一对掣子销,其轴线与上述夹持轴保持平行,按照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夹持杆的前端部的可退回位置,在与上述可退回位置相对应的部位,具有截面呈半月状的半月状部,该半月状部的外侧阻止上述夹持杆的前端部的退回,该半月状部的内侧可使上述夹持杆的前端部退回;第2弹簧,其使上述掣子销偏置于阻止夹持杆的前端部的可退回的位置,借助外部施加的旋转力,可使上述夹持杆的前端部退回;止动块,其与上述凸部相接触,从而限制蜗轮的旋转角度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9-3-30 P11-0898521.一种三位置开闭装置的操作机构,该机构包括主轴,该主轴将驱动力传递给在接合位置、分离位置和接地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操作的活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蜗杆,其与上述主轴连接;操作轴,其上连接有与上述蜗杆啮合的蜗轮;保持部件,其与上述操作轴连接,在相对上述操作轴的轴线,沿径向方向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保持有凸部;一对夹持轴,其在相对凸部更离开上述操作轴的位置上按照其轴线与上述操作轴保持平行,并且相互以规定的间距设置;一对夹持杆,其分别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夹持轴上,可使上述凸部在其对向的前端部间可能作进退;第1弹簧,其使上述夹持杆的前端部相对,通过与上述凸部相接触,使上述夹持杆分别偏置于上述前端部可退回的位置;一对掣子销,其轴线与上述夹持轴保持平行,按照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夹持杆的前端部的可退回位置,在与上述可退回位置相对应的部位,具有截面呈半月状的半月状部,该半月状部的外侧阻止上述夹持杆的前端部的退回,该半月状部的内侧可使上述夹持杆的前端部退回;第2弹簧,其使上述掣子销偏置于阻止夹持杆的前端部的可退回的位置,借助外部施加的旋转力,可使上述夹持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崎洋网田芳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