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14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构造的一种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可以具有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部件处的操作轴,在一侧面处具有若干个凸凹部的、可通过操作轴转动的转动部件,可以对其沿转动方向的移动实施限制并且按照可沿轴向方向移动的方式实施保持的驱动部件,以及将驱动部件弹性挤压至转动部件处用的弹簧部件,而且在驱动部件处还设置有可以与转动部件上的凸凹部间实施结合、脱离动作的一个突起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以使用在诸如转动型可变电阻器、编码器等的转动型电气部件中的、可产生咔嗒感的机构。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可以如图28和图29所示,在其内侧面设置有凸凹部31的轴承部32处,可转动地安装有操作轴33,在这种操作轴33上的非圆形部33a处,安装着配置有滑动元件34的转动部件35,并且可以通过操作轴33的转动,而使滑动元件34在位于绝缘基板36处的电阻抗部件37上滑动,从而可以通过改变电阻抗值的方式,实施对转动型电气部件D的操作。而且,由金属板构成的、产生咔嗒感用的弹簧板38可以如图29所示,包括有具有非圆形孔38a的基底部38b,由该基底部38b处呈半圆弧状延伸出的腕状部38c,以及设置在该腕状部38c中央部处的一个凸起部38d,可以通过将操作轴33上的非圆形部33a贯穿插入在非圆形孔38a处的方式,将这种弹簧板38安装在操作轴33上,所以当使操作轴33转动时,凸起部38d可以与轴承部32上的凸凹部31产生结合、脱离动作,从而构成为可通过转动动作产生出咔嗒感的可产生咔嗒感的机构K。然而在这时,由于仅仅对弹簧板38上的凸起部38d形成相对于轴承部32的弹性挤压,所以当操作轴33转动时,转动中心轴会产生倾斜,因此难以实施平滑地转动。而且一般说来,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不仅仅需要形成有操作转动型电气部件D转动用的若干种作用力,以及由可产生咔嗒感机构K形成的若干种咔嗒感形成力,而且还需要具有作为操作轴33的预定转动位置的若干种咔嗒感形成角度。如上所述的这种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为了能够获得若干种作用力,而需要改变弹簧板38的厚度,为了能够获得若干种咔嗒感形成力,而需要改变凸起部38d落入凸凹部31的吻合度,即需要改变凸起部38d的大小,而且为了能够获得若干种咔嗒感形成角度,还需要改变轴承部32相应于凸凹部31的间隔。而且,如上所述的这种现有技术中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为了能够获得若干种咔嗒感形成角度,而使具有一个凸起部38d的弹簧板38与凸凹部31形成结合、脱离动作时,将不仅需要使弹簧板38产生有结构变化,而且还需要配置与凸凹部31相距不同间隔的轴承部32,否则,为了能够获得若干种作用力和与其相对应的若干种咔嗒感形成力,就需要配置有若干个弹簧板38。如果举例来说,为了使第一至第三作用力与第一至第三咔嗒感形成力相对应,则对于具有与第一作用力相对应的板厚的弹簧板38,就需要配置有三种其凸起部38d呈大小不同形状的、形成第一至第三咔嗒感形成力用的弹簧板38,而且相对于第二作用力也需要配置三种弹簧板38,相对于第三作用力还需要配置三种弹簧板38,所以总共需要配置有九个弹簧板38。下面参考图30,对不具有上述缺点的、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进行说明。这种转动型电气部件是在呈圆锥状的整个内侧面处设置有凸凹部41的轴承部42处,可转动地安装有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操作轴43,在这种操作轴43的一个端部处设置有安装着滑动元件44的转动部件45,并且可以通过操作轴43的转动,而使滑动元件44在位于绝缘基板46处的电阻抗部件(图中未示出)上滑动,从而可以通过改变电阻抗值的方式,实施对转动型电气部件D的操作。而且,由合成树脂成型制品构成的、呈圆锥台状的咔嗒感产生部件47,具有设置在其中心部处的非圆形孔47a,以及设置在整个圆锥状面处的凸凹部47b,这种咔嗒感产生部件47可以通过将操作轴43上的非圆形部43a贯穿插入在非圆形孔47a处的方式而实施花键结合,当咔嗒感产生部件47通过操作轴43而实施转动时,配置在咔嗒感产生部件47与转动部件45之间的、贯穿插入并安装在操作轴43处的线圈弹簧48,可以将咔嗒感产生部件47弹性挤压至轴承部42处,从而可以使凸凹部47b与轴承部42上的凸凹部41实施结合、脱离动作。而且,当使操作轴43转动时,咔嗒感产生部件47也将随着转动,而且在这时咔嗒感产生部件47将抑制线圈弹簧48的弹性力而沿轴向方向移动,同时使凸凹部47b与轴承部42上的凸凹部4 1间实施结合、脱离动作,从而构成为可通过转动动作产生出咔嗒感的可产生咔嗒感的机构K。如上所述的这种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为了能够使若干种作用力与若干种咔嗒感形成力相对应,比如说为了使第一至第三作用力与第一至第三咔嗒感形成力相对应,则需要配置分别可产生第一至第三作用力的三个线圈弹簧48,以及其凸凹部47b大小不同的、形成第一至第三咔嗒感形成力用的三个咔嗒感产生部件47,即总共需要配置六个部件,所以后一种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和前一种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相比,可以减少部件数目。然而后一种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为了能够获得若干种咔嗒感形成角度,还需要配置有能够使轴承部42上的凸凹部41、咔嗒感产生部件47上的凸凹部47b两者的间隔产生变化的部件,因此为了能够获得若干种咔嗒感形成角度,还必须要配置呈多种类型的轴承部42和咔嗒感产生部件47。而且,由于咔嗒感产生部件47是花键结合在操作轴43上的非圆形部43a处的,所以花键结合部分应该位于转动型电气部件D的中心部位置处,如果两者间产生有松动间隙,就会存在有即使操作轴43转动也不能驱动咔嗒感产生部件47,从而使转动区域增大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前一种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存在有为了能够使若干种作用力与若干种可产生咔嗒感的咔嗒感形成力相对应,而需要设置若干个弹簧板38的问题,而后一种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存在有为了能够获得若干种咔嗒感形成角度,而需要设置若干个轴承部42和咔嗒感产生部件47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用的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产生彼此相对应的若干种作用力、若干种咔嗒感形成力、若干种咔嗒感形成角度并且可以减少部件数目的、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用的第一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而且它可以具有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部件处的操作轴,在一侧面处具有若干个凸凹部的、可通过所述操作轴转动的转动部件,可以对其沿转动方向的移动实施限制并且按照可沿轴向方向移动的方式实施保持的驱动部件,以及将驱动部件弹性挤压至所述转动部件处用的弹簧部件,而且在所述驱动部件处还设置有可以与所述转动部件上的所述凸凹部间实施结合、脱离动作的一个突起部。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用的第二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也是一种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而且它可以进一步使所述驱动部件具有夹持着所述操作轴的、位于与所述突起部相对位置处的挤压部,并且可以利用所述弹簧部件将该挤压部弹性挤压至所述转动部件处。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用的第三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也是一种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而且它可以进一步在所述驱动部件处设置有位于所述挤压部侧的支撑部,而且在使该支撑部保持在所述支撑部件的一侧状态下,使所述驱动部件上的所述突起部侧以所述支撑部为支点而沿轴向方向移动。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用的第四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也是一种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而且它可以进一步使所述支撑部件具有按照夹持着与轴向方向相正交的线的方式配置在相距预定间隔位置处的一对夹持部,进而通过该夹持部保持着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部件处的操作轴,在一侧面处具有若干个凸凹部的、可通过所述操作轴转动的转动部件,可以对其沿转动方向的移动实施限制并且按照可沿轴向方向移动的方式实施保持的驱动部件,以及将驱动部件弹性挤压至所述转动部件处用的弹簧部件,而且在所述驱动部件处还设置有可以与所述转动部件上的所述凸凹部间实施结合、脱离动作的一个突起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0-1-7 005987/001.一种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部件处的操作轴,在一侧面处具有若干个凸凹部的、可通过所述操作轴转动的转动部件,可以对其沿转动方向的移动实施限制并且按照可沿轴向方向移动的方式实施保持的驱动部件,以及将驱动部件弹性挤压至所述转动部件处用的弹簧部件,而且在所述驱动部件处还设置有可以与所述转动部件上的所述凸凹部间实施结合、脱离动作的一个突起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具有夹持着所述操作轴的、位于与所述突起部相对位置处的挤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野博文藏谷润一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