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煤气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850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炉煤气降温装置,包括有降温塔体,设置于降温塔体上下端的上椎体室和下椎体室,所述上椎体室上设有煤气出口,所述下椎体室上设有排灰口、其侧壁上设有煤气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上部隔板、中部隔板、下部隔板,所述降温塔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连通降温塔体内部的第一冷却水进口、第一冷却水出口、第二冷却水进口、第二冷却水出口,所述第一冷却水进口、第一冷却水出口分别位于中部隔板的下、上方,所述第二冷却水进口位于上部隔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冷却水出口位于下部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冷却水进口与第二冷却水出口通过循环水管连接,所述上部隔板与下部隔板之间设有换热管束。述上部隔板与下部隔板之间设有换热管束。述上部隔板与下部隔板之间设有换热管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炉煤气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高炉煤气处理
,具体涉及为一种高炉煤气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节能降耗,目前都是采用布袋除尘器对其进行净化处理,而布袋除尘器对入口煤气的温度要求很高,如一般涤纶布袋的温度应该小于120℃,对纤维等耐高温的布袋的煤气入口温度仍需要控制在280℃以下,因此就必须在布袋除尘器的入口处设置降温设备,以满足布袋除尘器对煤气入口温度的限制。为保证煤气用户的使用安全性,还需经干式布袋除尘净化后的煤气仍需二次降温,以使最终入户的煤气温度降至70℃以下。
[0003]现有公布的专利文献中,公开(公告)号为CN201545864U,专利名称为高炉煤气降温装置,该专利采用冷却水与高温煤气逆流换热的方式,使其满足了除尘设备对煤气入口温度的要求。但在实际生产中冷却水与直线的换热管束接触时间短,且冷凝水换热效率比较低。
[0004]除此之外,要将高炉煤气降温到布袋除尘器限制的温度,该技术方案中的换热冷却管束需要加长或增多,无论哪一种改造方式都将会对降温装置的体积进一步扩大。
[0005]而传统的高炉煤气降温采用喷淋塔对煤气降温,喷淋塔占地面积大,耗水量大,煤气的机械水含量高。由于高炉普遍存在炉容大、煤气产量高、煤气管道直径大等问题,使得高炉煤气的降温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
技术介绍
中传统降温装置和现有公布的专利文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种高炉煤气降温装置。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炉煤气降温装置,包括有降温塔体,所述降温塔体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上椎体室、下椎体室,所述上椎体室的顶部上设置有煤气出口,所述下椎体室的底部上设置有排灰口,其侧壁上设置有煤气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塔体的内壁上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上部隔板、中部隔板、下部隔板,所述降温塔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连通降温塔体内部的第一冷却水进口、第一冷却水出口、第二冷却水进口、第二冷却水出口,所述第一冷却水进口、第一冷却水出口分别位于中部隔板的下、上方,所述第二冷却水进口位于上部隔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冷却水出口位于下部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冷却水进口与第二冷却水出口之间通过循环水管连接,所述上部隔板与下部隔板之间设置有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束用于连通上椎体室与下椎体室。
[0008]进一步,所述降温塔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螺旋板,所述螺旋板位于上部隔板与中部隔板之间,所述螺旋板与降温塔体的内壁合围形成螺旋式的冷却水通道,所述换热管束贯穿整个螺旋板。
[0009]进一步,所述中部隔板与下部隔板之间的换热管束为螺旋式的换热管束。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在降温塔体圆柱设
置上部隔板、中部隔板、下部隔板,将降温塔体内部分成两个降温室,使同一冷却水实现两次降温的目的,大大增加了冷却水的换热效率;2.本技术通过设置螺旋板和螺旋式换热管束增加冷却水与与高温煤气的接触时间,有效解决降温装置体积大降温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降温塔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降温塔体为1、煤气进口为101、煤气出口为102、排灰口为103、第一冷却水进口为104、第一冷却水出口为105、第二冷却水进口为106、第二冷却水出口为107、上椎体室为108、下椎体室为109、循环水管为2、上部隔板为3、中部隔板为4、下部隔板为5、换热管束为6、螺旋板为7。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5]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高炉煤气降温装置,包括有降温塔体1,所述降温塔体1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上椎体室108、下椎体室109,所述降温塔体1的内壁上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上部隔板3、中部隔板4、下部隔板5,所述上椎体室108的顶部上设置有煤气出口102,所述下椎体室109的底部上设置有排灰口103、其侧壁上设置有煤气进口101。所述降温塔体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连通降温塔体1内部的第一冷却水进口104、第一冷却水出口105、第二冷却水进口106、第二冷却水出口107,所述第一冷却水进口104、第一冷却水出口105分别位于中部隔板4的下、上方,所述第二冷却水进口106位于上部隔板3的下方,所述第二冷却水出口107位于下部隔板5的上方,所述第二冷却水进口106与第二冷却水出口107之间通过循环水管2连接,所述上部隔板3与下部隔板5之间设置有换热管束6,所述换热管束6用于连通上椎体室108与下椎体室109,所述降温塔体1的内壁上还设置有螺旋板7,所述螺旋板7位于上部隔板3与中部隔板4之间,所述螺旋板7与降温塔体1的内壁合围形成螺旋式的冷却水通道。所述换热管束6贯穿整个螺旋板7,所述中部隔板4与下部隔板5之间的换热管束6为螺旋式的换热管束7。
[0016]其工作原理:将本技术设置在高炉出气口与布袋除尘设备之间,将煤气进口101与高炉煤气出口相连通,将煤气出口102与布袋除尘设备的入口相联通,将第一冷却水进口104外连接冷却水管,使冷却水依次经过中部隔板4与下部隔板5形成的第一降温腔室、上部隔板与中部隔板4形成的第二腔室,与此同时,使高炉煤气依次经过螺旋式的换热管束7、上部隔板与中部隔板4之间的换热管束6,进行与冷却水的流换热,完成高炉煤气在降温塔体1内的两次降温。
[001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主要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
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
[001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煤气降温装置,包括有降温塔体(1),所述降温塔体(1)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上椎体室(108)、下椎体室(109),所述上椎体室(108)的顶部上设置有煤气出口(102),所述下椎体室(109)的底部上设置有排灰口(103),其侧壁上设置有煤气进口(101),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塔体(1)的内壁上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上部隔板(3)、中部隔板(4)、下部隔板(5),所述降温塔体(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连通降温塔体(1)内部的第一冷却水进口(104)、第一冷却水出口(105)、第二冷却水进口(106)、第二冷却水出口(107),所述第一冷却水进口(104)、第一冷却水出口(105)分别位于中部隔板(4)的下、上方,所述第二冷却水进口(106)位于上部隔板(3)的下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雷门树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