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板的升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8390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41
一种挡板的升降结构,架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导向件位于容纳空间的上部,导向件的两端与架体连接;升降件穿过并接触导向件;弧形板连接于升降件的底端;液压缸连接在架体的侧部,驱动臂一端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驱动臂的另外一端连接长轴;长轴连接在架体的下部,摆臂处于容纳空间,摆臂连接长轴;驱动辊轮连接摆臂,驱动辊轮摆动并接触弧形板以使升降件进行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更换挡板升降结构困难的问题;解决了升降结构间的摩擦方式,延长备件使用寿命;化繁为简,使设备维护更加方便;提高了升降结构的工作效率,有用功做的更多;解决防尘挡板脱落导致毛刺滞留,进入缓冲结构内造成缓冲装置卡死的情况,工作性能更加可靠。更加可靠。更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挡板的升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挡板的升降结构,属于棒材生产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棒材生产线上,为了保证成品棒材的质量,棒材打包前和打包后都要进行在线齐头操作。实际生产中,棒材在收集链床上停止后的位置往往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进入下一道工序前需要在收集链床上进行在线齐头,鉴于此,需要在收集链床末端设计对齐辊道的对齐挡板。
[0003]现阶段大部分钢厂使用的是固定挡板,固定挡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棒材对齐操作,可以阻挡棒材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但是对于处理短尺带来的下一工序的操作,固定挡板会带来很大不便,况且由于其占地空间比较大,大多用在打包后的棒捆收集辊道末端,其使用范围比较狭窄。
[0004]另外,现有技术虽然采用液压缸驱动升降摆臂摆动使升降板上下移动,但是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升降摆臂式焊接件由摆臂与长轴焊接后组成升降摆臂,此零件虽然重力轻但是安装尺寸大,在更换时吊装到安装位置非常不方便,通常要将相邻设备切割或拆除,否则很难安装;第二、由于工作中升降板的动作频繁,经常使升降板和架体连接杆快速磨损,造成间隙过大,升降板受到冲击力时产生的振动也会变大,又会造成整个设备的地脚过早松动等一些列的连锁反应。第三、由于过载就会造成连接螺栓断裂甚至造成键或键槽的损坏,另外如果升降板下部堆积的毛刺过多或有其他杂物时,升降板就会落不到原始位置,这时候在液压缸的作用力下也会造成螺栓断裂或键或键槽的损坏;第四、毛刺容易积存,毛刺一旦进入过多就会导致弹簧失效,甚至会造成升降板无法升起或落下;但是当升降板受到反复冲击力作用时经常会导致防尘罩脱落,脱落后有可能造成升降板无法升降,螺栓连接或者是焊接都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挡板的升降结构,能够提升升降结构的工作效率,降低故障率,甚至杜绝设备故障的发生。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挡板的升降结构,用于升降件的升降,包括架体、导向件、弧形板、液压缸、驱动臂、长轴、摆臂和驱动辊轮;所述架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导向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上部,导向件的两端与架体连接;所述升降件穿过并接触所述导向件;所述弧形板连接于所述升降件的底端;所述液压缸连接在所述架体的侧部,所述驱动臂一端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驱动臂的另外一端连接所述长轴;
[0007]所述长轴连接在所述架体的下部,所述摆臂处于所述容纳空间,摆臂连接所述长轴;所述驱动辊轮连接所述摆臂,驱动辊轮摆动并接触所述弧形板以使所述升降件进行上下移动。
[0008]作为挡板的升降结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中心设有光轴,所述光轴的端部连接所述架体。
[0009]作为挡板的升降结构优选方案,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连接所述架体,缓冲件的走向与导向件的走向呈垂直状。
[0010]作为挡板的升降结构优选方案,所述缓冲件包括密封套筒、端盖、触头螺杆和缓冲触头,所述端盖处于所述触头螺杆的外端,端盖的边缘和密封套筒的边缘一同与所述架体连接;所述触头螺杆从所述密封套筒的中心通过,触头螺杆套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位于密封套筒的内部,所述缓冲触头连接在所述触头螺杆的内端,缓冲触头接触所述升降件。
[0011]作为挡板的升降结构优选方案,所述液压缸通过固定座与架体连接,液压缸和驱动臂之间形成有预设夹角。
[0012]作为挡板的升降结构优选方案,所述架体设有调节孔,所述长轴从所述调节孔经过,长轴通过轴承座与架体连接,所述轴承座位于所述架体的内侧。
[0013]作为挡板的升降结构优选方案,所述弧形板向下凹陷。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架体、导向件、弧形板、液压缸、驱动臂、长轴、摆臂和驱动辊轮;架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导向件位于容纳空间的上部,导向件的两端与架体连接;升降件穿过并接触导向件;弧形板连接于升降件的底端;液压缸连接在架体的侧部,驱动臂一端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驱动臂的另外一端连接长轴;长轴连接在架体的下部,摆臂处于容纳空间,摆臂连接长轴;驱动辊轮连接摆臂,驱动辊轮摆动并接触弧形板以使升降件进行上下移动。本技术解决了更换挡板升降结构困难的问题;解决了升降结构间的摩擦方式,延长备件使用寿命;化繁为简,使设备维护更加方便;提高了升降结构的工作效率,有用功做的更多;解决了防尘挡板脱落导致毛刺滞留,逐渐进入缓冲结构内,造成缓冲装置卡死的情况,工作性能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6]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挡板的升降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挡板的升降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挡板的升降结构导向件示意图。
[0020]图中,1、架体;2、导向件;3、弧形板;4、液压缸;5、驱动臂;6、长轴;7、摆臂;8、驱动辊轮;9、导向轮;10、光轴;11、缓冲件;12、密封套筒;13、端盖;14、触头螺杆;15、缓冲触头;16、调节孔;17、升降件;18、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23]参见图1、图2和图3,提供一种挡板的升降结构,用于升降件17的升降,包括架体1、导向件2、弧形板3、液压缸4、驱动臂5、长轴6、摆臂7和驱动辊轮8;所述架体1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导向件2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上部,导向件2的两端与架体1连接;所述升降件17穿过并接触所述导向件2;所述弧形板3连接于所述升降件17的底端;所述液压缸4连接在所述架体1的侧部,所述驱动臂5一端连接所述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板的升降结构,用于升降件(17)的升降,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导向件(2)、弧形板(3)、液压缸(4)、驱动臂(5)、长轴(6)、摆臂(7)和驱动辊轮(8);所述架体(1)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导向件(2)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上部,导向件(2)的两端与架体(1)连接;所述升降件(17)穿过并接触所述导向件(2);所述弧形板(3)连接于所述升降件(17)的底端;所述液压缸(4)连接在所述架体(1)的侧部,所述驱动臂(5)一端连接所述液压缸(4)的活塞杆,驱动臂(5)的另外一端连接所述长轴(6);所述长轴(6)连接在所述架体(1)的下部,所述摆臂(7)处于所述容纳空间,摆臂(7)连接所述长轴(6);所述驱动辊轮(8)连接所述摆臂(7),驱动辊轮(8)摆动并接触所述弧形板(3)以使所述升降件(17)进行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板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2)包括导向轮(9),所述导向轮(9)的中心设有光轴(10),所述光轴(10)的端部连接所述架体(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板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件(11),所述缓冲件(11)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栋刘利明刘桂秋朱永泉
申请(专利权)人: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