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侧围内饰板加强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819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汽车后侧围内饰板加强固定结构,包括内饰板,所述内饰板内部活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螺杆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螺杆顶端活动连接有车门,所述车门内部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车门底端活动连接有固定体,所述滑块正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螺杆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滑板,所述车门底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内饰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转动槽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槽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通过转动旋钮,带动螺杆的转动、滑块的滑动,故固定体会发生运动,将内饰板固定在车门底端,起到了良好的加强固定、防松动的效果。防松动的效果。防松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侧围内饰板加强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
,具体为一种汽车后侧围内饰板加强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是如今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而汽车行业的日益发展带动了汽车各个部位产品的发展,比如说内饰板,汽车后侧围内饰板就是后侧车门处与车门相连接的内饰部件。
[0003]但是因为内饰板是需要拆卸的,其与车门的连接并不是类似焊接的那种固定连接方式,而汽车是经常活动的,会产生大量的震动,所以内饰板会有不稳定易松动的问题。
[0004]面对易松动易脱落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螺杆的运动特性,将车门和内饰板固定起来,其由汽车运动产生的震动很难使滑块带动螺杆转动,从而实现防松动、加强固定的效果,再利用转动杆与限位块,使转动杆的运动为单向性,并当转动杆将车门和内饰板固定后,其不会远离固定槽,进一步强化了防松动、加强固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后侧围内饰板加强固定结构,具备防松动、加强固定等优点,解决了不稳定易松动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防松动防脱落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侧围内饰板加强固定结构,包括内饰板,所述内饰板内部活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螺杆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螺杆顶端活动连接有车门,所述车门内部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车门底端活动连接有固定体,所述滑块正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中部活动连接有定位体,所述连接杆远离螺杆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滑板,所述车门底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内饰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内饰板垂直中心线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槽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转动杆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表面固定连接有卷簧。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共有两个,且以螺杆垂直中心线为轴左右对称,连接杆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这样可以将车门和内饰板的左右两侧同时固定,起到更好的效果。
[0010]优选的,所述滑板内部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活动连接有滑杆,滑杆的前侧与固定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滑杆的后侧与活动槽活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体的底端为半球体,其圆切面朝上且圆心垂直于固定体垂直中心线,利用固定体可以使内饰板向车门方向贴合固定。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和固定槽的垂直中心线重合,且转动杆的轴心位于固定杆的垂直中心线,转动杆左右两侧间的长度略大于固定槽水平长度的一半,当车门和内饰板连
接后,转动杆会卡在车门内壁底端,起到固定效果。
[0013]优选的,所述定位体轴心处活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远离定位体的一侧与连接杆的中部活动连接,保证了滑块的运动能带动固定体起到固定的作用。
[0014]优选的,所述内饰板的顶端和车门的底端均为耐磨板,内饰板和车门会大面积的接触,耐磨板具有良好的防摩擦效果。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后侧围内饰板加强固定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汽车后侧围内饰板加强固定结构,通过转动旋钮,带动螺杆的转动、滑块的滑动,进而带动连接杆绕着定位体轴心的转动轴转动,而连接杆远离螺杆的一侧的运动会带动滑杆在滑槽内运动,故固定体会发生运动,将内饰板固定在车门底端,起到了良好的加强固定、防松动的效果。
[0018]2、该汽车后侧围内饰板加强固定结构,通过固定体将内饰板和车门固定的过程中,固定杆随着向着固定槽运动,从而会使得转动杆碰到固定槽的外壁发生转动,整个固定杆便能穿过固定槽,而卷簧会使转动杆复位,卡在车门内壁底端,强化了加强固定、防松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转动杆放大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固定杆俯视图。
[0022]图中:1、内饰板;2、螺杆;3、旋钮;4、滑块;5、车门;6、滑板;7、连接杆;8、定位体;9、固定体;10、固定杆;11、转动槽;12、转动杆;13、限位块;14、固定槽;15、转轴;16、卷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3,一种汽车后侧围内饰板加强固定结构,包括内饰板1,内饰板1内部活动连接有螺杆2,螺杆2底端固定连接有旋钮3,螺杆2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块4,螺杆2顶端活动连接有车门5,车门5内部固定连接有滑板6,内饰板1的顶端和车门5的底端均为耐磨板,内饰板1和车门5会大面积的接触,耐磨板具有良好的防摩擦效果,车门5底端活动连接有固定体9,滑块4正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共有两个,且以螺杆2垂直中心线为轴左右对称,连接杆的7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这样可以将车门5和内饰板1的左右两侧同时固定,起到更好的效果,滑板6内部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活动连接有滑杆,滑杆的前侧与固定体9的顶端固定连接,滑杆的后侧与活动槽活动连接,连接杆7中部活动连接有定位体8,定位体8轴心处活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远离定位体8的一侧与连接杆7的中部活动连接,保证了滑块4的运动能带动固定体9起到固定的作用,连接杆7远离螺杆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滑板
6,车门5底端开设有固定槽14,内饰板1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固定体9的底端为半球体,其圆切面朝上且圆心垂直于固定体9垂直中心线,利用固定体9可以使内饰板1向车门5方向贴合固定,固定杆10和固定槽14的垂直中心线重合,且转动杆12的轴心位于固定杆的垂直中心线,转动杆12左右两侧间的长度略大于固定槽14水平长度的一半,当车门5和内饰板1连接后,转动杆12会卡在车门5内壁底端,起到固定效果,固定杆10远离内饰板1垂直中心线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11,转动槽11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杆12,转动槽11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3,转动杆12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15,转轴15表面固定连接有卷簧16。
[0025]工作原理:安装好结构后,开始时,内饰板1距离车门5有一定距离,转动旋钮3,带动螺杆2转动、滑块4滑动,连接杆7会绕着定位体8的轴心处的转动轴转动,连接杆7远离螺杆2的一侧会从下往上运动,利用滑杆在滑板6内滑槽的滑动,使得固定体9也发生从下往上的运动,将内饰板1推向车门5底端,此时固定杆10会跟随者内饰板1顶端而向固定槽14运动,转动杆12触碰到固定槽14远离螺杆2一侧的外壁,在转动槽11内转动杆12绕着其轴心向下转动,带动了转轴15做相同的转动,卷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侧围内饰板加强固定结构,包括内饰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板(1)内部活动连接有螺杆(2),所述螺杆(2)底端固定连接有旋钮(3),所述螺杆(2)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块(4),所述螺杆(2)顶端活动连接有车门(5),所述车门(5)内部固定连接有滑板(6),所述车门(5)底端活动连接有固定体(9),所述滑块(4)正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中部活动连接有定位体(8),所述连接杆(7)远离螺杆(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滑板(6),所述车门(5)底端开设有固定槽(14),所述内饰板(1)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所述固定杆(10)远离内饰板(1)垂直中心线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11),所述转动槽(11)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槽(11)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3),所述转动杆(12)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表面固定连接有卷簧(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侧围内饰板加强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7)共有两个,且以螺杆(2)垂直中心线为轴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沈伟申海贝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东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