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7522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对结构部件不需要高的部件精度和组装精度,而且生产容易且具有稳定动作特性的便宜的开关。解决课题的手段为,设置:触点机构(10),使可动接触片(15)的可动触点(15a)与固定触点(13a)相对并能接触离开;底座(20),把所述触点机构(10)插入形成;操作杠杆(40),从一端把操作部(41)向侧方突出,在下面突出设置操作用加强肋(42),同时在所述底座(20)的上面可以滑动地组装;复位弹簧(50),定位在所述底座(20)上;盖(60),卡合在所述底座(20)上,其中,根据所述操作杠杆(40)的操作部(41)上负担的来自水平方向的外力,抵抗所述复位弹簧(50)的弹簧力使所述操作杠杆(40)滑动移动,所述操作杠杆(40)的操作用加强肋(42)按下所述可动接触片(15)来开闭触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关,特别是涉及具有从引线框切下来形成触点机构的超小型开关。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超小型开关是能从水平方向自由操作的开关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特开2001-229767号公报但所述的开关装置中,使从线圈弹簧延伸的臂的自由端部作为可动触点,同时在所述臂的自由端部的移动轨迹上配置有由板簧构成的夹状的固定触点。通过使所述臂的自由端部压入夹状的所述固定触点,从而实现电连接。因此,对于结构部件需要有高的部件精度和组装精度,从而不仅成为生产麻烦、成本提高的原因,而且动作特性也容易不稳定。特别是由于使所述线圈弹簧的臂的自由端部作为可动触点而使用,在所述线圈弹簧上有必要实施贵金属电镀,由此存在进一步提高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所述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宜的开关,其对结构部件不需要高的部件精度和组装精度,且生产容易、具有稳定的动作特性。为达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开关包括触点机构,使位于悬臂支承的可动接触片自由端部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相对并能接触离开;底座,把所述触点机构插入形成、从上下方向能看到可动接触片和固定触点;操作杠杆,从一端把操作部向侧方突出,在下面突出设置操作用加强肋,同时在所述底座的上面可以滑动地组装;复位弹簧,定位在所述底座上,给予所述操作杠杆复位力;盖,卡合在所述底座上,防止所述操作杠杆和复位弹簧的脱落,其中,根据所述操作杠杆的操作部上负担的来自水平方向的外力,抵抗所述复位弹簧的弹簧力使所述操作杠杆滑动移动,所述操作杠杆的操作用加强肋按下所述可动接触片来开闭触点。根据本专利技术,是使悬臂支承的可动接触片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相对并能接触离开,按下所述可动接触片来使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离开。因此不像现有例那样对结构部件需要有高的部件精度和组装精度,所以能得到生产容易且动作特性稳定的便宜的开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也可以对引线框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触点机构。根据本实施例,能连续生产触点机构,能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由于在引线框上预先地部分实施贵金属电镀,所以不必像现有例那样在成为可动触点的线圈弹簧上实施贵金属电镀,因此可以得到更加便宜的开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也可以把构成触点机构的多个可动接触片并列设置,用并列设置在操作杠杆反面的多个操作用加强肋分别按压或放开所述可动接触片来开闭触点。根据本实施例,能开闭多个电路,所以能得到用途广泛的开关。作为其他的实施例,也可以把板至少粘着在所述底座上下面中的下面上成一体化而把触点机构隔开。根据本实施例,由于隔开了触点机构,所以能防止向印刷基板安装时助焊剂的侵入。特别是只要把板粘着在底座的上下面上成一体化、就能把触点机构密闭在规定的空间内,所以能可靠防止灰尘和腐蚀性气体等的侵入。因此能防止动作不良,能在提高接触可靠性的同时延长寿命。作为不同的实施例,也可以把底座的上面中仿照弯曲的可动接触片的鼓起面形成在所述可动接触片的两侧,把上面板粘着在所述鼓起面上成一体化。根据本实施例,能仿照弯曲的可动接触片那样把上面板粘着在底座的上面成一体化。因此操作用加强肋对可动接触片的动作变得平滑,能进行顺利的触点开闭,并且能防止板的破损,延长寿命。作为其他的实施例,下面板也可以是正反面涂布了粘接剂的两面带。根据本实施例,能把本专利技术的开关在向印刷基板安装时进行临时固定,所以有提高操作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开关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不同角度看的图1所示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触点机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接着图4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图6A和图6B是表示第一实施例开关动作前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图7A和图7B是表示第一实施例开关动作中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图8A和图8B是表示第一实施例开关动作后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开关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图10是图9所示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从不同角度看的图9所示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例触点机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接着图12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图14A和图14B是表示第二实施例开关动作前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图15A和图15B是表示第二实施例开关动作中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图16A和图16B是表示第二实施例开关动作后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触点机构应用例的开关的整体立体图;图18是图17所示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从不同角度看的图17所示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20是表示图17所示开关的触点机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图20的接续制造工序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触点机构的其他应用例的开关的整体立体图;图23是图22所示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24是从不同角度看的图22所示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25是表示图22所示开关的触点机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图26是表示图25的接续制造工序的立体图;图2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开关第三实施例触点机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图28是图27B的放大立体图;图29A到图29C是分别表示开关动作前、动作中和动作后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图1到图29的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到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底座20,具备能开闭两个电路的触点机构10;下面板30和上面板31、31,分别粘着在所述底座20的上下面上成一体化;操作杠杆40;复位弹簧50;盖60。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底座20的触点机构10是由用冲压加工把连接片12按规定的间距切下来的引线框11形成的。即从所述连接片12的两侧分别把一对的引线13、14延长地切下来(图4A)。一方面在一侧的所述引线13的自由端部配置固定触点13a,另一方面在另一侧的所述引线14的自由端部形成可动接触片15。在对所述可动接触片15施加冲压加工使其弯曲后,分别对所述引线13、14施加冲压加工,通过分别形成弯曲部13b、14a使所述固定触点13a和所述可动接触片15分别向所述连接片12接近(图4B)。其结果是所述可动接触片15的可动触点15a以规定的触点间距离与所述固定触点13a相对并能接触离开(图4C)。以所述引线框11的连接片12为中心把底座20插入成形后(图5A),把所述引线13、14从所述引线框11切断,这样底座20就完成了(图5B)。所述底座20在上面两侧边缘部分别突出设置有侧壁21、21,并且在所述可动接触片15、15的中间形成收容后述的复位弹簧50的收容凹部22。所述收容凹部22的一端侧上突设支持所述复位弹簧50的支持部23。所述侧壁21的基部上面以及所述收容凹部22的两侧上面上,分别形成有把上面板31、31进行粘着成一体化用的鼓起面24。进而,在所述侧壁21、21的外侧面上分别形成有为将后述的盖60卡合用的突起21a、21b。把下面板30粘着在所述底座20的底面上成一体化,同时把上面板31、31粘着在所述鼓起面24上成一体化,这样所述固定触点13a和可动接触片15就被密闭在规定的空间内。特别是上面板31、31被粘着在所述鼓起面24上成一体化,所以所述上面板31、31自身仿照所述可动接触片15弯曲。根据本实施例,通过防止灰尘和腐蚀性气体等的侵入,有能防止动作不良,能在提高接触可靠性的同时延长寿命的优点。所述上面板至少能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触点机构,使位于悬臂支承的可动接触片自由端部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相对并能接触离开;底座,把所述触点机构插入形成、从上下方向能看到可动接触片和固定触点;操作杠杆,从一端把操作部向侧方突出,在下面突出设置操作用加强肋,同时在所述底座的上面可以滑动地组装;复位弹簧,定位在所述底座上,给予所述操作杠杆复位力;盖,卡合在所述底座上,防止所述操作杠杆和复位弹簧的脱落,其中,根据所述操作杠杆的操作部上负担的来自水平方向的外力,抵抗所述复位弹簧的弹簧力使所 述操作杠杆滑动移动,所述操作杠杆的操作用加强肋按下所述可动接触片来开闭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4-25 121884/031.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触点机构,使位于悬臂支承的可动接触片自由端部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相对并能接触离开;底座,把所述触点机构插入形成、从上下方向能看到可动接触片和固定触点;操作杠杆,从一端把操作部向侧方突出,在下面突出设置操作用加强肋,同时在所述底座的上面可以滑动地组装;复位弹簧,定位在所述底座上,给予所述操作杠杆复位力;盖,卡合在所述底座上,防止所述操作杠杆和复位弹簧的脱落,其中,根据所述操作杠杆的操作部上负担的来自水平方向的外力,抵抗所述复位弹簧的弹簧力使所述操作杠杆滑动移动,所述操作杠杆的操作用加强肋按下所述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野泰弘鸣尾俊博浜崎伸也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