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肥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713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肥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包括灌溉箱、加料机构和搅拌组件,所述灌溉箱的内部安装有加料机构,所述灌溉箱内部的下方安装有搅拌组件,所述加料机构包括支架、加料斗、定量筒和桶盖,所述加料斗设置在支架的顶部,所述支架的内部设有定量筒,所述定量筒的安装有桶盖,所述加料机构的一侧固定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桶盖通过销轴与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定量筒的顶部设有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缸带动定量筒,使定量筒脱离支架中,定量筒底部的桶盖打开,便于自动将定量的肥料加入灌溉箱中。加入灌溉箱中。加入灌溉箱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肥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水肥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地补充作物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为了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获取高产稳产,必须供给作物以充足的水分,在自然条件下,往往因降水量不足或分布的不均匀,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要求,因此,必须人为地进行灌溉,以补天然降雨之不足,灌溉,即用水浇地,灌溉原则是灌溉量、灌溉次数和时间要根据药用植物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而定,要适时、适量,合理灌溉,其种类主要有播种前灌水、催苗灌水、生长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等,渗灌常用于商业温室产品,如对盆花进行灌溉,还可以施肥,用含有肥料的水溶液从底部浸泡花盆十到二十分钟,然后水可以回收,这种运作需要高技术自动操作,设备费用贵,但节省人力、水和化肥,同时维护和操作费用也很低,原理和地下滴灌一;
[0003]然而现有的水肥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在使用时,采用的是人工添加肥料的方式,常常因为肥料用量不准确而导致与水的配比失衡,灌溉到农作物后,进而影响其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水肥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气缸带动定量筒,使定量筒脱离支架中,定量筒底部的桶盖打开,便于自动将定量的肥料加入灌溉箱中。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肥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包括灌溉箱、加料机构和搅拌组件,所述灌溉箱的内部安装有加料机构,所述灌溉箱内部的下方安装有搅拌组件;
[0006]所述加料机构包括支架、加料斗、定量筒、桶盖和气缸,所述加料斗设置在支架上方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支架包括有本体板、后背板和底板,所述本体板上设置有孔洞,在孔洞下方的后侧设置后背板,所述底板设置在后背板的下方,后背板与底板构成L型结构,所述气缸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块连接所述定量筒,所述定量筒为中空无底结构,所述连接块的底部铰接有桶盖,所述连接块的顶部设置有挡板。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横向搅拌叶和纵向搅拌叶,所述搅拌轴安装在灌溉箱内部的下方,所述灌溉箱的外侧焊接有横向搅拌叶与纵向搅拌叶,相邻的两个横向搅拌叶与纵向搅拌叶的间隔距离相等,所述灌溉箱的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贯穿于灌溉箱的内部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灌溉箱的一侧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中间处连通有多个过滤器,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外界水源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贯穿于灌溉箱的内部,且喷淋管外侧安装有多个喷淋器。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灌溉箱的一侧的下方连通有滴灌管,所述滴灌管的外侧安装有多个滴灌喷头。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定量筒的外侧设有凸块,所述支架的内部设有与凸块匹配
滑槽,所述定量筒通过凸块、滑槽与支架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滴灌管与进水管的外侧设有多个阀门。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水肥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在灌溉箱内部设置有加料机构和搅拌机构,在加料机构的内部设置有特定结构的支架和用于定量下料的定量筒,在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定量筒处于加料斗的正下方,加料斗中的肥料落入定量筒中将其注满后,通过启动气缸驱动定量筒向左移动脱离支架上的底板,这时桶盖因为没有底板的阻碍自动打开,从而定量筒中的定量的肥料落入搅拌机构中进行水肥混合,同时因为挡板的同步运动堵住加料斗的下端,实行同步运作,从而达到肥料的定量注入,提高水肥比例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加料机构初始位置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加料机构打开位置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加料机构结构侧视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搅拌组件侧视图。
[0018]其中:1、灌溉箱;2、加料机构;3、搅拌组件;4、支架;401、本体板;402、后背板;403、底板;5、加料斗;6、定量筒;7、桶盖;8、气缸;9、连接块;10、挡板;11、搅拌轴;12、横向搅拌叶;13、纵向搅拌叶;14、电机;15、水泵;16、进水管;17、过滤器;18、喷淋管;19、滴灌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0]根据图1、2、3、4、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水肥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包括灌溉箱1、加料机构2和搅拌组件3,所述灌溉箱1的内部安装有加料机构2,所述灌溉箱1内部的下方安装有搅拌组件3;
[0021]所述加料机构2包括支架4、加料斗5、定量筒6、桶盖7和气缸8,所述加料斗5设置在支架4上方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支架4包括有本体板401、后背板402和底板403,所述本体板401上设置有孔洞,在孔洞下方的后侧设置后背板402,所述底板403设置在后背板402的下方,后背板402与底板403构成L型结构,所述气缸8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块9连接所述定量筒6,所述定量筒6为中空无底结构,所述连接块9的底部铰接有桶盖7,所述连接块9的顶部设置有挡板10。
[0022]所述搅拌组件3包括搅拌轴11、横向搅拌叶12和纵向搅拌叶13,所述搅拌轴11安装在灌溉箱1内部的下方,所述灌溉箱1的外侧焊接有横向搅拌叶12与纵向搅拌叶13,相邻的两个横向搅拌叶12与纵向搅拌叶13的间隔距离相等,所述灌溉箱1的一侧安装有电机14,所述搅拌轴11的一端贯穿于灌溉箱1的内部与电机14的输出端连接。
[0023]所述灌溉箱1的一侧设有水泵15,所述水泵15的输入端连通有进水管16,所述进水管16的中间处连通有多个过滤器17,所述进水管16的一端与外界水源连通,所述水泵15的输出端连通有喷淋管18,所述喷淋管18贯穿于灌溉箱1的内部,且喷淋管18外侧安装有多个
喷淋器。
[0024]所述灌溉箱1的一侧的下方连通有滴灌管19,所述滴灌管19的外侧安装有多个滴灌喷头,所述定量筒6的外侧设有凸块,所述支架4的内部设有与凸块匹配滑槽,所述定量筒6通过凸块、滑槽与支架4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滴灌管19与进水管16的外侧设有多个阀门。
[0025]该水肥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在灌溉箱1内部设置有加料机构2和搅拌机构3,在加料机构2的内部设置有特定结构的支架4和用于定量下料的定量筒6,在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定量筒6处于加料斗5的正下方,加料斗5中的肥料落入定量筒6中将其注满后,通过启动气缸8驱动定量筒6向左移动脱离支架4上的底板403,这时桶盖7因为没有底板403的阻碍自动打开,从而定量筒6中的定量的肥料落入搅拌机构3中进行水肥混合,同时因为挡板10的同步运动堵住加料斗5的下端,实行同步运作,从而达到肥料的定量注入,提高水肥比例的精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肥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包括灌溉箱(1)、加料机构(2)和搅拌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箱(1)的内部安装有加料机构(2),所述灌溉箱(1)内部的下方安装有搅拌组件(3);所述加料机构(2)包括支架(4)、加料斗(5)、定量筒(6)、桶盖(7)和气缸(8),所述加料斗(5)设置在支架(4)上方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支架(4)包括有本体板(401)、后背板(402)和底板(403),所述本体板(401)上设置有孔洞,在孔洞下方的后侧设置后背板(402),所述底板(403)设置在后背板(402)的下方,后背板(402)与底板(403)构成L型结构,所述气缸(8)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块(9)连接所述定量筒(6),所述定量筒(6)为中空无底结构,所述连接块(9)的底部铰接有桶盖(7),所述连接块(9)的顶部设置有挡板(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肥一体化应用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3)包括搅拌轴(11)、横向搅拌叶(12)和纵向搅拌叶(13),所述搅拌轴(11)安装在灌溉箱(1)内部的下方,所述灌溉箱(1)的外侧焊接有横向搅拌叶(12)与纵向搅拌叶(13),相邻的两个横向搅拌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绍汇李洪生张潜徐敏航蔡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淮安国峰清源生物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