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698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复合装置,包括复合组件和依次衔接的上料架、工作台、下料架,待加工的管材在工作台通过复合组件进行复合,工作台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管材的工位,工作台包括支撑组件以及安装在支撑组件上的至少一组出料组件和至少一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可移动的限位件,限位件个数和工位个数对应,待加工的管材从上料架送入工作台上的工位后被限位件限制继续移动,出料组件将管材从工作台送入下料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个工位可以同时进行管材复合工艺,大大提高了管材的复合效率,管材实现自动上料和下料,所述复合装置结构紧凑、运行平稳可靠。运行平稳可靠。运行平稳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复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复合工艺
,具体为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复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金属塑料复合管是以外层为金属管、内层为塑料管,通过一定的工艺复合成型的管材,具有金属管和非金属管的优点。在将金属管和塑料管复合粘接时,需要对塑料管进行加热熔融,以使塑料管和金属管内壁粘接,然后进行冷却,使粘接部分冷却凝固。然而,现有的复合装置复合效率低,大部分一次只能复合一根管材,而且管材的上料和下料主要依靠人工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复合装置,工作台上设有多个工位,每个工位上放置一根管材,多个工位可以同时进行管材复合工艺,大大提高了管材的复合效率,管材实现自动上料和下料,多根管材依次自动进入各个指定工位,上料和下料可靠、高效,进一步提高了复合工艺的整体效率,上料过程进行自动对位并准确进入指定工位,避免人工直接上料的危险性和对生产连续性的影响以及通过设备直接上料对生产部件的干涉,所述复合装置结构紧凑、运行平稳可靠。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复合装置,包括复合组件和依次衔接的上料架、工作台、下料架,待加工的管材在工作台通过复合组件进行复合,工作台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管材的工位,工作台包括支撑组件以及安装在支撑组件上的至少一组出料组件和至少一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可移动的限位件,限位件个数和工位个数对应,待加工的管材从上料架送入工作台上的工位后被限位件限制继续移动,出料组件将管材从工作台送入下料架。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所述复合装置还包括至少两组托辊组件,托辊组件和限位组件沿第一直线布置,每组托辊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二直线间隔布置的托辊装置,第二直线和第一直线垂直。
[0008]每组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支撑杆,限位支撑杆上沿第三直线间隔设有至少两个限位件,第三直线和第一直线垂直,托辊组件上的各托辊装置和限位组件上的各限位件的连线和第一直线平行。
[0009]限位件包括开设在限位支撑杆上的V形槽,限位支撑杆上的各V形槽和托辊组件上的各托辊装置的连线和第一直线平行。
[0010]限位件还包括用于防止管材越过V形槽的限位气缸。
[0011]限位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的过渡组件,过渡组件用于解除V形槽对管材在工作台上移动的限制,过渡组件可移动至衔接V形槽的两端便于管材越过V形槽。
[0012]出料组件包括出料杆和出料气缸,出料杆的两端分别衔接上料架和下料架,出料杆的靠近下料架的一端铰接支撑组件、另一端连接出料气缸。
[0013]所述上料架包括两个平行间隔布置的上料台,上料时,管材的两端分别支撑在两个上料台上,每个上料台上设有调整区,调整区设有托轮组件和第二翻板组件,管材同时支撑在托轮组件和第二翻板组件上,托轮组件支撑并推动管材沿着管材轴向移动,第二翻板组件支撑并推动管材沿着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移动至工作台。
[0014]所述上料架还包括限位区,限位区位于两个上料台的一侧、不位于两个上料台之间,限位区设有用于监测管材位置的第二监测装置。
[0015]每个上料台上还设有上料区,上料区、调整区和工作台依次衔接,上料区设有第一翻板组件,第一翻板组件支撑并推动管材移动至调整区。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工作台上设有多个工位,每个工位上放置一根管材,多个工位可以同时进行管材复合工艺,大大提高了管材的复合效率,管材实现自动上料和下料,多根管材依次自动进入各个指定工位,上料和下料可靠、高效,进一步提高了复合工艺的整体效率,上料过程进行自动对位并准确进入指定工位,避免人工直接上料的危险性和对生产连续性的影响以及通过设备直接上料对生产部件的干涉,所述复合装置结构紧凑、运行平稳可靠。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上料架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第一翻板组件或第二翻板组件或第三翻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4]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25]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复合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控制系统和依次衔接的上料架、工作台2和下料架9,待加工的管材从上料架进入工作台2,在工作台2进行复合工艺,再从工作台2进入下料架9。
[0026]本方案中,工作台2上设有至少两个工位,本实施例中,如图1中,工作台2上设有两个用于支撑管材的工位。管材在工位上进行复合工艺。将管材放在上料架上,上料架将管材进行自动对位,确定好管材在轴向上的位置,然后再自动将管材准确送入工作台2上的各个工位,接着各个工位上的多个管材同时进行复合工艺,最后工作台2自动将各个管材送入下料架9。
[0027]上料架用于将管材送入工作台2。所述上料架包括两个平行间隔布置的上料台1,设所述平行布置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管材输送方向和第一方向平行,如图4中箭头所示为管材输送方向。上料时,管材的两端分别支撑在两个上料台1上,管材支撑在两个上料台1上时,管材的轴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0028]每个上料台1上设有上料区11和调整区12,上料区11、调整区12和工作台2依次衔接,或说,调整区12位于上料区1和工作台2之间。较佳的,上料台1为金属框架结构。
[0029]上料区11设有第一翻板组件111,第一翻板组件111支撑并推动管材移动至调整区12。第一翻板组件111包括第一翻板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复合装置,包括复合组件和依次衔接的上料架、工作台(2)、下料架(9),待加工的管材在工作台(2)通过复合组件进行复合,其特征在于:工作台(2)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管材的工位,工作台(2)包括支撑组件以及安装在支撑组件上的至少一组出料组件(4)和至少一组限位组件(5),限位组件(5)包括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可移动的限位件,限位件个数和工位个数对应,待加工的管材从上料架送入工作台(2)上的工位后被限位件限制继续移动,出料组件(4)将管材从工作台(2)送入下料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装置还包括至少两组托辊组件(3),托辊组件(3)和限位组件(5)沿第一直线布置,每组托辊组件(3)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二直线间隔布置的托辊装置(31),第二直线和第一直线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限位组件(5)还包括限位支撑杆(51),限位支撑杆(51)上沿第三直线间隔设有至少两个限位件,第三直线和第一直线垂直,托辊组件(3)上的各托辊装置(31)和限位组件(5)上的各限位件的连线和第一直线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件包括开设在限位支撑杆(51)上的V形槽(511),限位支撑杆(51)上的各V形槽(511)和托辊组件(3)上的各托辊装置(31)的连线和第一直线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件还包括用于防止管材越过V形槽(511)的限位气缸(5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和飞尹希伟张新爱罗安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振辉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