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预絮凝功能的载体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656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兼具预絮凝功能的载体回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旋流分离器,沉淀污泥管,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侧面;污泥外排管,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顶部出口;絮凝剂入口,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底部出口;汇料箱,设置在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底部出口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旋流分离器底部设置汇料箱,对分离后的絮凝载体进行截流,能够有效防止旋流分离器中高压排出的絮凝载体扰动絮凝沉淀池打散所形成的絮凝物。同时,在旋流分离器底部设置絮凝剂的入口,通过汇料箱的截流作用使絮凝载体和絮凝剂进行充分混合,使絮凝物更容易依附絮凝载体形成较大、密实且均匀的絮体。密实且均匀的絮体。密实且均匀的絮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兼具预絮凝功能的载体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污染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兼具预絮凝功能的载体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多效澄清系统,可以通过混凝和絮凝的方式对待处理的水源进行处理。在絮凝过程中,可以添加絮凝载体,使载体和初步形成的微小絮体充分混合,促使形成体积较大、密实、均匀的矾花。
[0003]絮凝载体的回收能够节约处理成本,一般回收絮凝载体的方式是旋流分离的方式,这种方法在分离和排出污泥、絮凝载体时会产生极大的压力,絮凝体在导入絮凝池内时会产生强烈的扰动,极大阻碍了絮凝体的形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兼具预絮凝功能的载体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回收絮凝载体过程中由于旋流器导致絮凝池内扰动过大导致絮凝效果下降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提供一种兼具预絮凝功能的载体回收装置,包括:
[0007]至少一个旋流分离器,用于分离污泥和絮凝载体;
[0008]沉淀污泥管,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侧面,用于导入沉淀池中的污泥;污泥外排管,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顶部出口,用于排出旋流分离得到的污泥;絮凝剂入口,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底部出口,用于排出絮凝载体的同时添加絮凝剂;汇料箱,设置在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底部出口端,用于缓冲所述旋流分离器排出的絮凝载体,并以低速输入絮凝反应池。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0010]套筒,所述套筒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底部出口以及所述汇料箱的顶部入口,所述套筒的侧面设有絮凝剂入口,所述絮凝剂入口可以沿所述套筒圆周切线方向设置。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包括可拆卸的外部防腐材料层以及内部抗磨材料层。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部防腐材料层可以为碳钢防腐层,所述内部抗磨材料层可以为聚乙烯材料层。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汇料箱可以为倒锥台形,所述汇料箱底部和顶部设有通孔,所述汇料箱一侧的斜边与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底部出口端对齐。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泥外排管还连接污泥脱水装置。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污泥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污泥外排管上设有第二阀门。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为电动阀门。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0018]控制器,用于生成第一触发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关,生成第二触发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阀门开关。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是:
[0020]所述兼具预絮凝功能的载体回收装置,通过在旋流分离器底部设置汇料箱,对分离后的絮凝载体进行截流,能够有效防止旋流分离器中高压排出的絮凝载体扰动絮凝沉淀池打散所形成的絮凝物。同时,在旋流分离器底部设置絮凝剂的入口,通过汇料箱的截流作用使絮凝载体和絮凝剂进行充分混合,使絮凝物更容易依附絮凝载体形成较大、密实且均匀的絮体。
[0021]进一步地,套筒设有可拆卸的双层结构,外部防腐材料层能够有效防止外部腐蚀,内部抗磨材料层能够有效抵抗絮凝载体对套筒的磨损。同时,采用可拆卸结构能够保证在任何一部分结构损坏的情况下,快速更换。
[0022]本技术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技术的实践而获知。本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本公开内容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
[0023]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技术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附图说明
[002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技术的原理。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技术的一些部分,附图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即,相对于依据本技术实际制造的示例性装置中的其它部件可能变得更大。在附图中:
[002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兼具预絮凝功能的载体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10:旋流分离器;
ꢀꢀꢀꢀꢀ
120:沉淀污泥管;
ꢀꢀꢀꢀ
121:第一阀门;
[0028]130:污泥外排管;
ꢀꢀꢀꢀꢀ
131:第二阀门;
ꢀꢀꢀꢀꢀꢀ
140:絮凝剂入口;
[0029]150:汇料箱;
ꢀꢀꢀꢀꢀꢀꢀꢀꢀ
160: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1]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32]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
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0033]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术语“连接”在本文不仅可以指直接连接,也可以表示存在中间物的间接连接。
[0034]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0035]一体化多效澄清系统的工艺流程一般可以包括如下步骤:1)污水经过进水泵体后,经过格栅去除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和垃圾。2)污水进入混凝反应池,在混凝反应池内投加混凝剂,使胶体脱稳,初步形成絮体。3)混凝反应后的待絮凝污水和载体混合液进入絮凝反应池,在絮凝反应池中投加絮凝剂,使絮凝剂、回收的载体和回流污泥、待絮凝混凝水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并推动混合液在反应器内不断循环流动,促使体积较大、密实、均匀的矾花的形成。3)含有较大絮体的泥水混合物进入沉淀池进行快速沉淀,上清液作为系统出水外排或回用,沉淀下来的污泥一部分作为回流污泥由污泥泵送回系统,其余部分进入载体回收装置。回收的载体回到絮凝反应池再次絮凝沉淀,不含载体的剩余污泥进入脱水机脱水,泥饼外运。
[0036]相应的,一体化多效澄清系统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泵、格栅、混凝反应池、絮凝反应池和沉淀池,混凝反应池连接装载混凝剂的药箱,絮凝反应池连接装载有絮凝剂的药箱。沉淀池还连接载体回收装置用于分离絮凝载体和剩余污泥,其中絮凝载体回流至絮凝反应池,剩余污泥经过污泥脱水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预絮凝功能的载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旋流分离器,用于分离污泥和絮凝载体;沉淀污泥管,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侧面,用于导入沉淀池中的污泥;污泥外排管,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顶部出口,用于排出旋流分离得到的污泥;絮凝剂入口,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底部出口,用于排出絮凝载体的同时添加絮凝剂;汇料箱,设置在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底部出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预絮凝功能的载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底部出口以及所述汇料箱的顶部入口,所述套筒的侧面设有絮凝剂入口,所述絮凝剂入口沿所述套筒圆周切线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具预絮凝功能的载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可拆卸的外部防腐材料层以及内部抗磨材料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具预絮凝功能的载体回收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英豪郑心愿
申请(专利权)人:温华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