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鱼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03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鱼饵,包括有主饵体、钓钩组、发声组、发光组,主饵体的外表面涂布有夜光层,钓钩组与发声组分别设于主饵体的两端,发光组固定设置于主饵体的中间部,钓钩组处包括有钓钩、闪光须,闪光须与钓钩相连接,闪光须在发光组的照射下闪亮发光;发声组包括有弹性连接绳、两铃铛,弹性连接绳的中间部与主饵体相连接,两铃铛分别固定连接于弹性连接绳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能够有效扩大发光范围,而且采用弹性连接绳与铃铛相组合的方式实现水下发声,结构简洁且降低成本。结构简洁且降低成本。结构简洁且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鱼饵


[0001]本技术涉及渔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鱼饵。

技术介绍

[0002]钓鱼是一种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户外活动。鱼饵是钓鱼时用于诱鱼上钩的物件,包括有食物诱饵、仿生鱼饵等。其中,仿生鱼饵由于其外形仿真且不像食物诱饵存在过期变质的缺陷,广受钓友们青睐。为了使仿生鱼饵更加具有诱惑性,通常还对其增加发光等功能。公开号为CN211322679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发光鱼饵,其不但能够发光,而且还能在水中振动发声,更加逼真。但是,其是通过振动马达和钢珠来实现在水中振动发声,造价较为高昂;另外,其采用的贴灯片发光方式,虽然可以实现水下发光,但是发光范围较小,仅能在贴灯片的部位发出光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鱼饵。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鱼饵,包括有主饵体、钓钩组、发声组、发光组,所述主饵体的外表面涂布有夜光层,所述钓钩组与所述发声组分别设于所述主饵体的两端,所述发光组固定设置于所述主饵体的中间部,所述钓钩组处包括有钓钩、闪光须,所述闪光须与所述钓钩相连接,所述闪光须在所述发光组的照射下闪亮发光;所述发声组包括有弹性连接绳、两铃铛,所述弹性连接绳的中间部与所述主饵体相连接,两所述铃铛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连接绳的两端。
[0005]进一步阐述,所述铃铛包括有封闭筒、钢珠,所述钢珠密封于所述封闭筒的内腔。
[0006]进一步阐述,所述发光组包括有外壳罩、闪光灯珠、电池、电路板、正极导电脚、负极导电脚,所述闪光灯珠、所述电池、所述电路板均密封于所述外壳罩的内腔中,所述闪光灯珠与所述电池、所述电路板组成串联电路,所述正极导电脚固设于所述串联电路的正极端,所述负极导电脚固设于所述串联电路的负极端,所述正极导电脚与所述负极导电脚外设于所述外壳罩。
[0007]进一步阐述,所述外壳罩呈鱼眼状。
[0008]进一步阐述,所述主饵体的上表面涂布有所述夜光层,所述主饵体的下表面涂布有反光层。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不但能够有效扩大发光范围,而且采用弹性连接绳与铃铛相组合的方式实现水下发声,结构简洁且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标号:10、主饵体;101、夜光层;102、反光层;11、第一连接环;12、第二连接环;
20、钓钩组;21、钓钩;22、闪光须;23、扩展环;30、发声组;31、弹性连接绳;32、铃铛;321、封闭筒;40、发光组;41、外壳罩;42、正极导电脚;43、负极导电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4]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新型的鱼饵,包括有主饵体10、钓钩组20、发声组30、发光组40,主饵体10的外表面涂布有夜光层101,夜光层101具体为一种夜光材料,可于黑暗处自动发光,在普通光照条件下能吸收各种光和热,并转换成光能储存,而当处于黑暗环境中时能够自动发出冷光,进而使鱼饵可适用于夜钓;钓钩组20与发声组30分别设于主饵体10的两端,发光组40固定设置于主饵体10的中间部,主饵体1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环11、第二连接环12,钓钩组20与主饵体10连接于第一连接环11处,发声组30与主饵体10连接于第二连接环12处,钓钩组20处包括有钓钩21、闪光须22、以及能用于增加钓钩21数目的拓展环23,闪光须22与钓钩21相连接,闪光须22在发光组40的照射下闪亮发光,进而有效地扩大鱼饵的发光范围;此外,闪光须22还具有稳定钓钩21的作用;发声组30包括有弹性连接绳31、两铃铛32,弹性连接绳31收拉会产生弹性形变并发生反弹,进而带动铃铛32发出声响,弹性连接绳31的中间部与主饵体10相连接,两铃铛32分别固定连接于弹性连接绳31的两端。
[0015]结合附图1所示,铃铛32包括有封闭筒321、钢珠,钢珠密封于封闭筒321的内腔。具体地,封闭筒321成柱筒状,钢珠可在封闭筒321内碰撞发出声响。
[0016]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发光组40包括有外壳罩41、闪光灯珠、电池、电路板、正极导电脚42、负极导电脚43,闪光灯珠、电池、电路板均密封于外壳罩41的内腔中,闪光灯珠与电池、电路板组成串联电路,正极导电脚42固设于串联电路的正极端,负极导电脚43固设于串联电路的负极端,正极导电脚42与负极导电脚43外设于外壳罩41。当鱼饵放入水中时,正极导电脚42与负极导电脚43在水这种导电介质的作用下实现连通,进而使整个串联电路得以连通,闪光灯珠通电发光。具体地,外壳罩41呈鱼眼状。
[0017]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主饵体10的上表面涂布有夜光层101,主饵体10的下表面涂布有反光层102。反光层102能够反射发光组40发出的亮光,从而进一步扩大鱼饵的发光范围。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0020]以上所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
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鱼饵,包括有主饵体(10)、钓钩组(20)、发声组(30)、发光组(4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饵体(10)的外表面涂布有夜光层(101),所述钓钩组(20)与所述发声组(30)分别设于所述主饵体(10)的两端,所述发光组(40)固定设置于所述主饵体(10)的中间部,所述钓钩组(20)处包括有钓钩(21)、闪光须(22),所述闪光须(22)与所述钓钩(21)相连接,所述闪光须(22)在所述发光组(40)的照射下闪亮发光;所述发声组(30)包括有弹性连接绳(31)、两铃铛(32),所述弹性连接绳(31)的中间部与所述主饵体(10)相连接,两所述铃铛(32)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连接绳(31)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铃铛(32)包括有封闭筒(321)、钢珠,所述钢珠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义郑永忠郑梓沛郑天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永煌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