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仿生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942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仿生饵,涉及仿生饵领域,包括仿生鱼体、仿生鱼尾、摆动装置,所述仿生鱼尾与摆动装置的一端连接,摆动装置的另一端与仿生鱼体的一端连接,所述仿生鱼体的顶部设置有仿生鱼背鳍,仿生鱼体的一端设置有仿生鱼眼,仿生鱼体的内部设置有鱼内腔,所述鱼内腔内固定设置有伺服电机密封箱,在仿生鱼体靠近仿生鱼眼的一端设置有鱼线环,仿生鱼体的底端设置管腔体,管腔体管壁上设置有限位槽,管腔体的底端设置有金属环,所述金属环与管腔体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限位槽滑动连接,金属环上设置有鱼钩,鱼钩的拆卸更加方便,鱼钩更换维护更加容易,不易倾倒,仿真效果更加逼真。效果更加逼真。效果更加逼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仿生饵


[0001]本技术涉及仿生鱼饵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仿生饵。

技术介绍

[0002]钓鱼时一种户外运动,目标时通过渔具将湖泊、大海里的鱼从水里钓出来,老少皆宜,钓鱼可以让人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陶冶情操,走向大自然的河边湖畔,体验大自然带人们的生机盎然的野外情趣,领略湖光山色,锻炼人们的心性,使人们变得端转,处变不惊等。
[0003]鱼饵,即鱼吃的食物,是垂钓时引诱鱼类上钩的食物,进一步的讲,是在垂钓中能够起到聚鱼作用或能够诱鱼上钩的一切可以使用必不可少的物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市场上出现了仿生饵,仿生饵价格实惠,且使用时间长,操作简单,对于外界湖泊、海洋减少环境污染,致使仿生饵的使用率要远远高于真饵的使用率,现如今市场上的仿生饵多数不能像真鱼那样实现尾部摆动,易倾倒,仿真效果差,鱼咬钩概率小,且鱼钩拆卸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仿生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仿生饵,包括仿生鱼体、仿生鱼尾、摆动装置,所述仿生鱼尾与摆动装置的一端连接,摆动装置的另一端与仿生鱼体的一端连接,所述仿生鱼体的顶部设置有仿生鱼背鳍,仿生鱼体的一端设置有仿生鱼眼,仿生鱼体的内部设置有鱼内腔,所述鱼内腔内固定设置有伺服电机密闭箱,在仿生鱼体靠近仿生鱼眼的一端设置有鱼线环,仿生鱼体的底端设置管腔体,管腔体管壁上设置有限位槽,管腔体的底端设置有金属环,所述金属环与管腔体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限位槽滑动连接,金属环上设置有鱼钩,所述摆动装置包括转动轴、第一旋转盘、皮带、第二旋转盘、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固定框架、尾摆片,所述转动轴的顶端与伺服电机密闭箱内的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转动轴的底端与第一旋转盘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之间通过皮带转动连接,固定框架顶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伺服电机密闭箱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旋转盘的顶端中心固定设置有第一旋转轴且第二旋转盘底端中心固定设置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均与固定框架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摆动杆,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摆动杆,所述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的另一端均与尾摆片固定连接,所述尾摆片与仿生鱼尾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0008]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弹簧、V型弹片,所述弹簧固定设置在V型弹片之间,V型弹片的开口端两侧均设置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另一端贯穿金属环的侧壁与管腔体上设置的限位槽滑动连接。
[0009]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仿生鱼眼为D特效镭射激光眼。
[0010]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仿生鱼体的两侧外壁上设置有鱼鳍翅膀。
[0011]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仿生鱼体、仿生鱼尾材质均为硅胶。
[0012]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鱼内腔还设置有配重球、配重箱,配重球在鱼内腔设置的配重箱内滚动。
[0013]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鱼内腔内还设置有电铃装置。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技术通过配重球、鱼鳍翅膀和摆动装置实现对于仿生饵的平衡和垂直下落,通过管腔体和金属环之间设置的限位机构可以更好的卡紧鱼钩和方便鱼钩进行拆卸,摆动机构中的第一旋转盘、伺服电机、第二旋转盘、皮带的联动实现仿生鱼尾相对仿生鱼体的摆动,鱼钩的拆卸更加方便,鱼钩更换维护更加容易,不易倾倒,仿真效果更加逼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新型仿生饵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新型仿生饵中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新型仿生饵中摆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新型仿生饵中限位机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注释:仿生鱼眼1、仿生鱼体2、仿生鱼背鳍3、仿生鱼尾4、摆动装置5、鱼钩6、鱼线环7、伺服电机密闭箱8、转动轴9、第一旋转盘10、皮带11、固定杆12、固定框架13、限位槽14、第一摆动杆15、尾摆片16、第二旋转盘17、卡杆18、第一旋转轴19、凹槽20、限位机构21、鱼鳍翅膀22、配重球23、电铃装置24、配重箱25、第二旋转轴26、第二摆动杆27、鱼内腔28、管腔体29、金属环30、V型弹片31、弹簧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对本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仿生饵,包括仿生鱼体2、仿生鱼尾 4、摆动装置5,所述仿生鱼尾4与摆动装置5的一端连接,摆动装置5的另一端与仿生鱼体2的一端连接,所述仿生鱼体2的顶部设置有仿生鱼背鳍3,仿生鱼体2的一端设置有仿生鱼眼1,通过设置仿生鱼眼1、仿生鱼体2、仿生鱼鳍和仿生鱼尾4使其外观更加贴近真实鱼的观感,仿生鱼体2的内部设置有鱼内腔28,所述鱼内腔28内固定设置有伺服电机密闭箱8,在仿生鱼体2靠近仿生鱼眼1的一端设置有鱼线环7,仿生鱼体2的底端设置管腔体29,管腔体管壁上设置有限位槽14,管腔体29的底端设置有金属环30,所述金属环30与管腔体29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21,限位机构21与限位槽14滑动连接,金属环 30上设置有鱼钩6,所述摆动装置5包括转动轴9、第一旋转盘10、皮带11、第二旋转盘 17、第一旋转轴19和第二旋转轴26、固定框架13、尾摆片16,所述转动轴9的顶端与伺服电机密闭箱8内的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转动轴9的底端与第一旋转盘10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盘10和第二旋转盘17之间通
过皮带11转动连接,固定框架13顶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的另一端与伺服电机密闭箱8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旋转盘17的顶端中心固定设置有第一旋转轴19且第二旋转盘17底端中心固定设置有第二旋转轴26,所述第一旋转轴19和第二旋转轴26均与固定框架13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19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摆动杆15,所述第二旋转轴26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摆动杆27,所述第一摆动杆15和第二摆动杆27的另一端均与尾摆片16固定连接,所述尾摆片16与仿生鱼尾4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摆动机构实现仿生鱼尾4相对于仿生鱼体2摆动,使本技术更加贴近鱼游动实际效果;
[0024]所述限位机构21包括弹簧32、V型弹片31,所述弹簧32固定设置在V型弹片31之间,V型弹片31的开口端两侧均设置有卡杆18,所述卡杆18的另一端贯穿金属环30的侧壁与管腔体29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仿生饵,包括仿生鱼体(2)、仿生鱼尾(4)、摆动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鱼尾(4)与摆动装置(5)的一端连接,摆动装置(5)的另一端与仿生鱼体(2)的一端连接,所述仿生鱼体(2)的顶部设置有仿生鱼背鳍(3),仿生鱼体(2)的一端设置有仿生鱼眼(1),仿生鱼体(2)的内部设置有鱼内腔(28),所述鱼内腔(28)内固定设置有伺服电机密闭箱(8),在仿生鱼体(2)靠近仿生鱼眼(1)的一端设置有鱼线环(7),仿生鱼体(2)的底端设置管腔体(29),管腔体管壁上设置有限位槽(14),管腔体(29)的底端设置有金属环(30),所述金属环(30)与管腔体(29)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21),限位机构(21)与限位槽(14)滑动连接,金属环(30)上设置有鱼钩(6),所述摆动装置(5)包括转动轴(9)、第一旋转盘(10)、皮带(11)、第二旋转盘(17)、第一旋转轴(19)和第二旋转轴(26)、固定框架(13)、尾摆片(16),所述转动轴(9)的顶端与伺服电机密闭箱(8)内的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转动轴(9)的底端与第一旋转盘(10)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盘(10)和第二旋转盘(17)之间通过皮带(11)转动连接,固定框架(13)顶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的另一端与伺服电机密闭箱(8)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旋转盘(17)的顶端中心固定设置有第一旋转轴(19)且第二旋转盘(17)底端中心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宝友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宝璐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