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瓦斯气流驱动叶轮供能的集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5832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瓦斯气流驱动叶轮供能的集电装置,涉及矿山集电的装置。提出了一种瓦斯气流驱动叶轮供能的集电装置,实现瓦斯能源的多级利用,有效减少了井下外接电源等电气设备,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了安全隐患。置在用于进行瓦斯负压抽采的钻孔内,通过所述集电装置转化产生的电能用于给甲烷传感器12以及显示预警装置10供电;所述集电装置包括抽采管4、叶轮3、发电机构、快接三通5以及抽放管9,所述甲烷传感器12固定连接在抽采管4之内、且与显示预警装置10相连接,所述发电机构同时连接甲烷传感器12以及显示预警装置10,用于给甲烷传感器12以及显示预警装置10供电。为清洁能源的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可有效减少井下的电路设备。少井下的电路设备。少井下的电路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瓦斯气流驱动叶轮供能的集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矿山集电的装置,特别是一种瓦斯气流驱动叶轮的集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绿色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瓦斯气体抽采过程中,如何利用其气流作为风能加以利用,解决井下外接电源过多而带来的电能传输效率低、安全隐患高等问题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3]据统计,我国2020年开采瓦斯气体为11.5亿立方米,储量较大,因此,若是能开发利用瓦斯不仅可从根本防止煤矿瓦斯事故发生、改善煤矿安全生产,还可变害为宝,避免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事故频发的问题。此外,开发利用瓦斯可以有效减排温室气体、改善大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瓦斯气流驱动叶轮供能的集电装置,实现瓦斯能源的多级利用,有效减少了井下外接电源等电气设备,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了安全隐患。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设置在用于进行瓦斯负压抽采的钻孔内,通过所述集电装置转化产生的电能用于给甲烷传感器12以及显示预警装置10供电;
[0006]所述集电装置包括抽采管4、叶轮3、发电机构、快接三通5以及抽放管9,所述抽采管4伸入所述钻孔内、且抽采管4的外壁和钻孔的内壁保持密封,形成封孔;所述快接三通5固定连接于抽采管4伸出钻孔的一端,且所述快接三通5还同时固定连接所述抽放管9以及显示预警装置10,所述抽放管9连接负压源;
[0007]所述发电机构可拆卸的连接在抽采管4之内,所述叶轮3连接所述发电机构,通过叶轮3借助流经抽采管4的瓦斯带动发电机构产生电能;
[0008]所述甲烷传感器12固定连接在抽采管4之内、且与显示预警装置10相连接,所述发电机构同时连接甲烷传感器12以及显示预警装置10,用于给甲烷传感器12以及显示预警装置10供电。
[0009]所述叶轮的材质为铜材;所述叶轮采用三叶片叶轮。
[0010]所述发电机构外壁的顶部及底部均设有导流板16,所述导流板16平行于抽采管4的轴向设置。
[0011]所述发电机构通过叶轮支架7可拆卸的连接在抽采管4之内;所述叶轮支架7的截面呈菱形、且叶轮支架7为中空结构。
[0012]所述甲烷传感器采用微型红外甲烷传感器Cirius

1。
[0013]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叶轮后槽13、转轴11、发电机14以及蓄电池15,所述叶轮后槽13为中空结构、且其固定连接在抽采管4之内,所述发电机14以及蓄电池15均固定连接在叶轮
后槽13之内,所述转轴11固定连接在发电机14的输出轴上,所述叶轮3设于叶轮后槽13之外、且叶轮3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1;
[0014]所述发电机14与蓄电池15相连接,所述蓄电池15同时连接甲烷传感器12以及显示预警装置10。
[0015]所述叶轮3处于发电机构背向快接三通的一侧、且所述叶轮3垂直于抽采管4的轴向设置。
[0016]所述抽采管4的外壁和钻孔的内壁之间填充有封孔注浆材料8。
[0017]本技术的集电装置用于矿井采用“两堵一注”的瓦斯负压抽采的钻孔封孔内,封孔内安设瓦斯气流驱动的铜质叶轮,钢质支架通过钢质底座与钻孔可拆卸固定布置,叶轮转动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运转产生电能供微型红外甲烷传感器Cirius

1和显示预警电路装置用。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瓦斯负压抽采过程中,有效的利用了瓦斯的流动特性,能充分提高瓦斯能源的利用率,叶轮在材质上采用防爆材料,安全可靠,为清洁能源的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可有效减少井下的电路设备,并通过微型红外甲烷传感器Cirius

1和显示预警电路实现瓦斯抽采浓度的监测和封孔漏气的报警。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案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0020]图2是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显示预警的工作流程图;
[0022]图中1是煤体,2是瓦斯气流,3是叶轮,4是抽采管,5是快接三通,6是钻孔,7是叶轮支柱及底座结构,8是封孔注浆材料,9是抽放管,10是显示预警装置,11是转轴,12是甲烷传感器,13是叶轮后槽,14是发电机,15是蓄电池,16是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能清楚说明本专利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专利进行详细阐述。
[0024]本技术如图1

3所示,设置在用于进行瓦斯负压抽采的钻孔内,通过所述集电装置转化产生的电能用于给甲烷传感器12以及显示预警装置10供电;
[0025]所述集电装置包括抽采管4、叶轮3、发电机构、快接三通5以及抽放管9,所述抽采管4伸入所述钻孔内、且抽采管4的外壁和钻孔的内壁保持密封,形成封孔;所述快接三通5固定连接于抽采管4伸出钻孔的一端,且所述快接三通5还同时固定连接所述抽放管9以及显示预警装置10,所述抽放管9连接负压源;这样,在煤体1中开设钻孔6之后,可放入抽采管4,并形成封孔;此后,开启负压源,即可将钻孔6内的瓦斯2抽出;
[0026]所述发电机构可拆卸的连接在抽采管4之内,所述叶轮3连接所述发电机构,通过叶轮3借助流经抽采管4的瓦斯带动发电机构产生电能;
[0027]所述甲烷传感器12固定连接在抽采管4之内、且与显示预警装置10相连接,所述发电机构同时连接甲烷传感器12以及显示预警装置10,用于给甲烷传感器12以及显示预警装置10供电。这样,在瓦斯抽采过程中,利用其在钻孔中的气体流动特性即可驱动叶轮,通过
发电机构实现瓦斯的“风能

机械能

电能”的转化,转化的电能可用于瓦斯抽采系统中的甲烷传感器及显示预警电路,从而可有效减少井下外接电源等电气设备,并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0028]本技术在瓦斯气体抽采过程中,利用其气流作为风能加以利用是提高瓦斯能源利用率,实现绿色清洁能源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0029]所述叶轮的材质为铜材,这种材质耐磨损,并且具有良好的防爆功能;所述叶轮采用三叶片叶轮,这种结构特点具有结构强度高,制造成本低,噪音小,风能利用率高等优点。
[0030]所述发电机构外壁的顶部及底部均设有导流板16,所述导流板16平行于抽采管4的轴向设置。由于风阻是驱动叶轮旋转的反作用力,风阻太大,会造成气流量减少,使风能利用率降低,因此需对风阻进行调节。上述于叶轮后槽的上方及下方安设的导流板16,即可促使瓦斯风流顺着导流板流动。
[0031]同时,所述发电机构通过叶轮支架7可拆卸的连接在抽采管4之内;所述叶轮支架7的截面呈菱形、且叶轮支架7为中空结构。叶轮支架7采用菱形镂空结构且与瓦斯气流垂直布置,最终,通过上述两种结构布置积即可大幅减小风阻,提高风能的利用率。
[0032]叶轮支架采用钢材,承受能力强,且叶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瓦斯气流驱动叶轮供能的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用于进行瓦斯负压抽采的钻孔内,通过所述集电装置转化产生的电能用于给甲烷传感器(12)以及显示预警装置(10)供电;所述集电装置包括抽采管(4)、叶轮(3)、发电机构、快接三通(5)以及抽放管(9),所述抽采管(4)伸入所述钻孔内、且抽采管(4)的外壁和钻孔的内壁保持密封,形成封孔;所述快接三通(5)固定连接于抽采管(4)伸出钻孔的一端,且所述快接三通(5)还同时固定连接所述抽放管(9)以及显示预警装置(10),所述抽放管(9)连接负压源;所述发电机构可拆卸的连接在抽采管(4)之内,所述叶轮(3)连接所述发电机构,通过叶轮(3)借助流经抽采管(4)的瓦斯带动发电机构产生电能;所述甲烷传感器(12)固定连接在抽采管(4)之内、且与显示预警装置(10)相连接,所述发电机构同时连接甲烷传感器(12)以及显示预警装置(10),用于给甲烷传感器(12)以及显示预警装置(10)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瓦斯气流驱动叶轮供能的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的材质为铜材;所述叶轮采用三叶片叶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瓦斯气流驱动叶轮供能的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构外壁的顶部及底部均设有导流板(16),所述导流板(16)平行于抽采管(4)的轴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瓦斯气流驱动叶轮供能的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国磊李强李明刘利平杨海平付会军陆波李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