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管密封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61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编织管密封接头,属于管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接头与内管之间的密封性在内管受热逐渐胀大的过程中会因为密封面面积不断变小而变差等问题。本编织管密封接头,包括本体,本体包括连接段,连接段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锯齿凸环一、圆环凸环一、锯齿凸环二和圆环凸环二,圆环凸环二的外侧面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嵌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内侧面为圆柱面并贴靠在安装槽的底面上,密封圈的前端面为平面并贴靠在安装槽的前壁面上,密封圈的后端面为平面并贴靠在安装槽的后壁面上,密封圈外侧面上具有前锥面、中间柱面和后锥面。在内管受热逐渐胀大的过程中,本接头与内管之间的密封性不会因为密封面面积不断变小而变差。小而变差。小而变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织管密封接头


[0001]本技术属于管件
,涉及一种编织管密封接头。

技术介绍

[0002]编织管是给排水系统中常用的管件。编织管为柔性管,在内管的外侧设置有不锈钢编织层或者尼龙编织层,用于保护内管。编织管在进入消费市场之前会在工厂中进行组装,形成编织管总成,包括编织管本体以及固定在编织管本体两端的接头。日常中所称的编织管就是编织管总成。
[0003]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了一种不锈钢编织管[申请号:CN201020284271.1;公布号:CN201757232 U],由垫圈、内管、螺帽、芯子、编织层、钢套组合而成。螺帽一端的内孔中设有挡肩,芯子包括连成一体的端部和位于端部下面的连接杆,端部与连接杆之间有卡扣,连接杆的外表面有倒齿形结构。螺帽套装在芯子上,卡扣与挡肩形成卡接。芯子端部装有垫圈,芯子的连接杆与内管紧密套接,内管外包覆有编织层,芯子与内管连接处的编织层外面紧固有钢套,钢套、芯子、内管冲压紧密连接。
[0004]钢套、内管和芯子通过冲压连接后,钢套和内管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变形,内管的内侧面上在芯子连接杆的倒齿形结构处会形成一个与倒齿形结构相匹配的齿形结构,内管的内侧面与连接杆的外侧面之间通过齿形结构和倒齿形结构配合密封。由于内管采用的是柔性高分子材料,芯子采用的是铜材料,两者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当编织管总成中输送加热后的介质时,比如供应热水,由于热膨胀系数的不同,受热后芯子的外侧面与内管的内侧面之间容易出现细缝,从而导致编织管总成两端的接头处发生泄漏。
[0005]为此,工程师对原有的接头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在接头上安装了O型密封圈,如公告号为CN211449971 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编织管密封接头,包括呈筒状的本体,本体包括用于与螺帽连接的卡扣部以及用于与内管连接的连接段,连接段的后端与卡扣部一体相连,连接段的外侧面上沿着从前端到后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锯齿凸环一、锯齿凸环二和锯齿凸环三,连接段的外侧面上位于锯齿凸环一的后方设置有凸出的圆环凸环一,锯齿凸环一的锥形面与圆环凸环一的外侧面相连,连接段的外侧面上位于锯齿凸环二的后方设置有凸出的圆环凸环二,圆环凸环一的外侧部凸出于锯齿凸环二和圆环凸环二的外侧面,圆环凸环二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呈环形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固定有具有弹性的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的外侧部伸出安装槽并凸出于圆环凸环一的外侧面。
[0006]组装接头和内管时,接头的连接段插入到内管中,并通过冲压固定,冲压时内管的内侧面抵压在O型密封圈的外侧部上使O型密封圈发生变形。O型密封圈的外侧部呈圆弧状凸出,冲压完成后,O型密封圈的外侧部会变成压扁的结构。当内管受热胀大时,随着内管的逐渐胀大,密封部发生复位变形并逐渐趋近于圆弧状,这样会导致O型密封圈与内管之间的接触密封面面积会逐渐变小,导致密封性逐渐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编织管密封接头,解决了现有接头与内管之间的密封性在内管受热逐渐胀大的过程中会因为密封面面积不断变小而变差的技术问题。
[0008]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9]一种编织管密封接头,包括呈筒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用于与内管连接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外侧面上沿着从前端到后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锯齿凸环一、圆环凸环一、锯齿凸环二和圆环凸环二,所述锯齿凸环一和圆环凸环一相连,所述圆环凸环一的外侧部凸出于锯齿凸环二和圆环凸环二的外侧面,所述圆环凸环二的外侧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嵌设有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内侧面为圆柱面并贴靠在安装槽的底面上,所述密封圈的前端面为平面并贴靠在安装槽的前壁面上,所述密封圈的后端面为平面并贴靠在安装槽的后壁面上,所述密封圈前端的外侧面上具有朝前倾斜呈锥形面状的前锥面,所述密封圈后端的外侧面上具有朝后倾斜呈锥形面状的后锥面,所述密封圈的外侧面上位于前锥面与后锥面之间具有呈圆柱面状的中间柱面。
[0010]组装接头和内管时,接头的连接段插入到内管中,并通过冲压固定。内管在冲压时发生变形并对密封圈产生抵压作用,由于前锥面、中间柱面和后锥面在密封圈的外侧部上形成一个凸出的结构,使内管的内侧面在冲压过程中能够抵压在中间柱面上。密封圈的外侧部受到抵压并发生弹性变形,冲压完成后密封圈储存弹性势能并产生弹力,使中间柱面紧紧抵靠在内管的内侧面上形成密封,当内管受热发生胀大时,密封圈能够释放弹性势能并使中间柱面始终紧贴在内管上保持密封。由于中间柱面为圆柱面状,在内管受热逐渐胀大的过程中,始终都是中间柱面与内管保持贴靠并形成密封,密封圈与内管的密封面面积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内管受热逐渐胀大的过程中,本接头与内管之间的密封性不会因为密封面面积不断变小而变差。
[0011]而且,密封圈的内侧面为圆柱面并贴靠在安装槽的底面上,密封圈的前端面为平面并贴靠在安装槽的前壁面上,密封圈的后端面为平面并贴靠在安装槽的后壁面上,这样使密封圈的内侧部与安装槽的壁面之间在内管冲压之前就保持稳定的固定状态,密封圈的内侧部保持稳定使中间柱面在内管冲压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圆柱面状态,防止中间柱面发生倾斜而影响内管与密封圈的接触面面积,保证密封圈与内管之间的密封性。
[0012]在上述的编织管密封接头中,所述前锥面和后锥面对称设置。这样能够使密封圈在前锥面处和后锥面处的变形保持一致,保证中间柱面保持圆柱面状态始终贴靠在内管的内侧面上,避免内管在受热不断胀大的过程中接头与内管之间的密封面面积发生变小,避免因密封面面积发生变小而导致的接头与内管之间的密封性变差。
[0013]在上述的编织管密封接头中,所述中间柱面的直径大于圆环凸环二的外径,且中间柱面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圆环凸环一的外径。中间柱面的直径大于圆环凸环二的外径能够保证内管在冲压变形时抵压在中间柱面上,使密封圈的外侧部产生弹性变形并抵靠在内管上形成密封。由于接头插入到内管的过程中内管会被圆环凸环一撑开后再经过密封圈,而中间柱面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圆环凸环一的外径,可以防止因为密封圈凸出于圆环凸环一的外侧面而被内管切割,保证密封圈的完整性,使中间柱面与内管之间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0014]在上述的编织管密封接头中,所述密封圈的轴向长度大于四倍的安装槽径向深度,所述中间柱面的轴向长度为密封圈轴向长度的1/10

3/20,所述前锥面与中间柱面的夹角为155
°‑
165
°
。这样既能够使中间柱面具有足够的密封面面积,又能够使内管在冲压时能够变形挤入到安装槽中使密封圈的外侧部产生足够的弹性势能,从而保证接头与内管之间的密封性。
[0015]在上述的编织管密封接头中,所述中间柱面到圆环凸环二外侧面的距离为安装槽径向深度的1/10

1/8。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内管在冲压变形时能够使密封圈的外侧部产生足够的弹性势能,同时又能够保证密封圈的外侧部不会发生过度变形而失效,保证接头与内管之间的密封性。
[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管密封接头,包括呈筒状的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用于与内管(6)连接的连接段(4),所述连接段(4)的外侧面上沿着从前端到后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锯齿凸环一(4a)、圆环凸环一(4b)、锯齿凸环二(4c)和圆环凸环二(4d),所述锯齿凸环一(4a)和圆环凸环一(4b)相连,所述圆环凸环一(4b)的外侧部凸出于锯齿凸环二(4c)和圆环凸环二(4d)的外侧面,所述圆环凸环二(4d)的外侧面上开设有安装槽(4e),所述安装槽(4e)内嵌设有密封圈(5),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5)的内侧面为圆柱面并贴靠在安装槽(4e)的底面上,所述密封圈(5)的前端面为平面并贴靠在安装槽(4e)的前壁面上,所述密封圈(5)的后端面为平面并贴靠在安装槽(4e)的后壁面上,所述密封圈(5)前端的外侧面上具有朝前倾斜呈锥形面状的前锥面(5a),所述密封圈(5)后端的外侧面上具有朝后倾斜呈锥形面状的后锥面(5c),所述密封圈(5)的外侧面上位于前锥面(5a)与后锥面(5c)之间具有呈圆柱面状的中间柱面(5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管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锥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长友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江林水暖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