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米酵菌酸自动化提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556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品中米酵菌酸自动化提取装置,包括箱体内设有粉碎装置、出料装置和提取装置;粉碎装置包括杯体、刀头和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安装在杯体的下方,刀头位于杯体的内部,与杯体的底面平行,且刀头与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绕杯体的轴线转动;出料装置设置在杯体的底部,排出杯体中的原料;提取装置包括承接杯、电子秤、转移装置和注液嘴,承接杯设置在出料装置的下方以承接原料,电子秤设置在承接杯的下方,注液嘴设置在箱体内,转移装置设置在注液嘴与出料装置之间,用于搬运承接杯至注液嘴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食品中米酵菌酸自动化提取装置,能够自动提取样品中的米酵菌酸,保证提取质量的一致性。致性。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品中米酵菌酸自动化提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学物质检测提取
,特别涉及一种食品中米酵菌酸自动化提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米酵菌酸是一种剧毒的生物毒素,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毒素。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泛,容易存在于含糖、含脂和发酵食品,如谷类发酵制品(发酵玉米面、玉米淀粉、糍粑等)、薯类制品(马铃薯粉条、山芋淀粉、甘薯淀粉等)、变质的木耳。
[0003]米酵菌酸的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检测前需要对待检样品中的米酵菌酸进行提取。而人工进行提取时,操作步骤繁琐,且多次从样品中提取的米酵菌酸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食品中米酵菌酸自动化提取装置,能够自动提取样品中的米酵菌酸,保证提取质量的一致性,且提取效率高。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食品中米酵菌酸自动化提取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粉碎装置、出料装置和提取装置;所述粉碎装置包括杯体、刀头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杯体竖直放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杯体的下方,所述刀头位于所述杯体的内部,与所述杯体的底面平行,且所述刀头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绕所述杯体的轴线转动;所述出料装置设置在所述杯体的底部,以将杯体中的原料排出;所述提取装置包括承接杯、电子秤、转移装置和注液嘴,所述承接杯设置在所述出料装置的下方以承接原料,所述电子秤设置在所述承接杯的下方,所述注液嘴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转移装置设置在所述注液嘴与所述出料装置之间,用于搬运所述承接杯至所述注液嘴下方。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食品中米酵菌酸自动化提取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粉碎装置将食品原料进行碎化,提高米酵菌酸的提取效率;出料装置收集碎化的原料;提取装置对收集的原料进行称量记录,并转移至注液嘴下方添加化学试剂进行萃取;全流程进行自动化操作,保证提取质量的一致性,且提取效率高。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叶轮、中间齿轮、同步器、导杆和出料管,所述叶轮具有若干叶片和轮毂,所述轮毂下部设有传动齿,上部与所述叶片连接,所述轮毂套装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与所述输出轴能相对转动,所述中间齿轮固定套装在所述输出轴上,与所述传动齿相邻,所述同步器套装在所述传动齿和所述中间齿轮上,所述同步器内圈设有齿,能同时与所述传动齿和所述中间齿轮啮合,所述导杆与所述同步器连接,能带动所述同步器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移动,所述出料管设置在所述杯体的底部,所述叶片能将粉碎的原料推至所述出料管中。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片数量为4~8片。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料装置包括螺杆、出料腔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出料腔设置在所述杯体的底部并与所述杯体内连通,所述螺杆安装在所述出料腔内,且一端伸入所述杯体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出料腔靠近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底面上开设有出料口。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移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夹持器、第一滑轨和液压缸,所述第一滑轨水平设置在所述出料装置与所述注液嘴之间,所述第一基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与所述第一基板传动连接,以带动其沿所述第一滑轨移动,所述第一夹持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移装置包括第二滑轨、第二基板、第二夹持器、齿条、齿轮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滑轨设置在所述出料装置与所述注液嘴之间,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齿条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以带动所述第二基板沿所述齿条移动。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器包括夹爪和驱动缸,所述驱动缸固设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夹爪与所述驱动缸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夹爪夹持所述承接杯。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器包括固定圈和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固定圈套在所述承接杯上,所述承接杯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且所述固定圈的内径小于所述承接杯的上端直径,所述固定圈与所述第四驱动装置连接,以带动所述固定圈沿所述承接杯的轴线方向移动。
[001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5]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叶轮式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螺杆式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液压缸式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齿轮齿条式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箱体100、粉碎装置200、出料装置300、提取装置400;
[0023]杯体210、刀头220、第一驱动装置230;
[0024]叶轮310、叶片311、轮毂312、传动齿313、中间齿轮320、同步器330、导杆340、出料管350;
[0025]螺杆360、出料腔370、第二驱动装置380、出料口381;
[0026]承接杯410、电子秤420、转移装置430、注液嘴440;
[0027]第一基板431、第一夹持器432、第一滑轨433、液压缸434;
[0028]第二基板435、第二夹持器436、齿条437、齿轮438、第三驱动装置439、第二滑轨450;
[0029]夹爪451、驱动缸452、固定圈453、第四驱动装置454。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中米酵菌酸自动化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0),所述箱体(100)内设有粉碎装置(200)、出料装置(300)和提取装置(400);所述粉碎装置(200)包括杯体(210)、刀头(220)和第一驱动装置(230),所述杯体(210)竖直放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30)安装在所述杯体(210)的下方,所述刀头(220)位于所述杯体(210)的内部,与所述杯体(210)的底面平行,且所述刀头(220)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30)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绕所述杯体(210)的轴线转动;所述出料装置(300)设置在所述杯体(210)的底部,以将杯体(210)中的原料排出;所述提取装置(400)包括承接杯(410)、电子秤(420)、转移装置(430)和注液嘴(440),所述承接杯(410)设置在所述出料装置(300)的下方以承接原料,所述电子秤(420)设置在所述承接杯(410)的下方,所述注液嘴(440)设置在所述箱体(100)内,所述转移装置(430)设置在所述注液嘴(440)与所述出料装置(300)之间,用于搬运所述承接杯(410)至所述注液嘴(440)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中米酵菌酸自动化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300)包括叶轮(310)、中间齿轮(320)、同步器(330)、导杆(340)和出料管(350),所述叶轮(310)具有若干叶片(311)和轮毂(312),所述轮毂(312)下部设有传动齿(313),上部与所述叶片(311)连接,所述轮毂(312)套装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30)的输出轴上,与所述输出轴能相对转动,所述中间齿轮(320)固定套装在所述输出轴上,与所述传动齿(313)相邻,所述同步器(330)套装在所述传动齿(313)和所述中间齿轮(320)上,所述同步器(330)内圈设有齿,能同时与所述传动齿(313)和所述中间齿轮(320)啮合,所述导杆(340)与所述同步器(330)连接,能带动所述同步器(330)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移动,所述出料管(350)设置在所述杯体(210)的底部,所述叶片(311)能将粉碎的原料推至所述出料管(350)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中米酵菌酸自动化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311)数量为4~8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中米酵菌酸自动化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300)包括螺杆(360)、出料腔(370)和第二驱动装置(380),所述出料腔(370)设置在所述杯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颖泓吴民富李莎吴民华谢群詹清敏林立栋吴晖琳刘艳灿李东爵朱韵欣贺劲锋张绮琪俞鸣铗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