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550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变速箱液压系统,包括供油子系统、主油压控制子系统、离合器控制子系统、换挡控制子系统和润滑冷却子系统,供油子系统内设置有相连的第一电子泵和第二电子泵,第一电子泵通过润滑油路与润滑冷却子系统连通,第二电子泵通过主油路连通主油压控制子系统,主油路的油压大于润滑油路;第二电子泵还连接有一两位两通开关阀,两位两通开关阀与主油路并联设置,并控制所述第二电子泵切换连通润滑油路或主油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并联设置两相两通开关阀与主油路,利用主油路和润滑油路之间油压不一致的特点,使得仅通过两相两通开关阀的开闭就可实现主油路和润滑油路的切换,使得第二电子泵间歇高压工作,以此降低能耗,延长使用寿命。延长使用寿命。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箱液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变速箱
,具体地涉及一种变速箱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所说的混动系统,指的是油电混合动力系统。能将发动机与驱动电机的动力以一定的方式耦合在一起并能实现变速、变扭的传动系统,就是混动变速箱。混动变速箱通常可分为专用混动变速箱和基于传统变速箱集成混动单元(驱动电机及相应的控制系统)的改进型混动变速箱。
[0003]在混动系统中,驱动电机的工作方式极为灵活:可以单独驱动车辆,实现纯电行驶;可作为发动机的启动装置,辅助发动机启动;可为发动机提供助力,提高车辆的加速能力;可在与发动机共同驱动车辆时,通过调整发动机的扭矩负荷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还可以作为能量回馈装置,回收车辆减速中的制动能量等。
[0004]但随着汽车油耗及排放的国家法规日益加严,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面临更加高的能耗要求,而现有技术的供油系统设计不够合理,变速箱的冷却润滑油路的油泵和主油路的油泵在工作时会出现抢油现象,增大了出油口滤网的过滤负载;各系统功能之间液压系统的结构设计的不合理设置导致油泵过度工作,产生不必要的能耗,以及过高的排放,最终会影响变速箱的使用效果,影响变速箱中各部件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0005]因此,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适合混合动力变速箱的液压系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变速箱液压系统。
[0007]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变速箱液压系统,包括供油子系统、主油压控制子系统、离合器控制子系统、换挡控制子系统和润滑冷却子系统,所述供油子系统内设置有相连的第一电子泵和第二电子泵,所述第一电子泵通过润滑油路与润滑冷却子系统连通,所述第二电子泵通过主油路连通主油压控制子系统,所述主油路的油压大于所述润滑油路;所述第二电子泵还连接有一两位两通开关阀,所述两位两通开关阀与所述主油路并联设置,所述两位两通开关阀可连通所述润滑油路;当所述两位两通开关阀关闭时,所述第二电子泵连通主油路;当所述两位两通开关阀开启时,所述第二电子泵连通所述润滑油路。
[0009]优选的,所述主油压控制子系统内设置有所述第一蓄能器,所述第二电子泵连通所述主油路给所述第一蓄能器供油,所述离合器控制子系统、换挡控制子系统由所述第一蓄能器供油。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电子泵与所述第一蓄能器之间的主油路上依次设置有高压滤清器和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控制液压油从所述第二电子泵向所述第一蓄能器单向流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电子泵与所述第一蓄能器之间的主油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高压滤清器并联的第二旁通阀。
[0012]优选的,所述主油压控制子系统内设置有与所述主油路连通的安全阀,用于限制所述主油压控制子系统、离合器控制子系统、换挡控制子系统的最高油压。
[0013]优选的,所述主油压控制子系统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靠近所述离合器控制子系统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子泵和第二电子泵的输入端与油箱之间设置有滤清器。
[0015]优选的,所述离合器控制子系统包括依次与所述主油路连通的离合器控制阀和离合器,所述离合器控制阀和离合器的输入端前均设有滤网,所述滤网与所述离合器之间并联有第二蓄能器,所述离合器控制阀的弹簧端设置有一反馈油路,且其与所述油箱连通的泄油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0016]优选的,所述换挡控制子系统包括两组与主油路连通的相同的电磁阀单元,每组电磁阀单元都具有电磁阀和两个滤网,所述电磁阀的弹簧端具有反馈油路,两个所述滤网分别设置于所述电磁阀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两个电磁阀单元之间连接有一换挡活塞,并对所述换挡活塞内换挡拨叉进行差动控制。
[0017]优选的,所述润滑冷却子系统包括相连通的温度传感器、油冷器、第一旁通阀和一组节流孔,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油冷器和第一旁通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旁通阀与所述油冷器并联,液压油从所述油冷器或第一旁通阀的输出端输出并通过节流孔输出。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0019]1、并联设置两相两通开关阀与主油路,利用主油路和润滑油路之间油压不一致的特点,使得可以仅通过两相两通开关阀的开闭就可实现主油路和润滑油路的切换,使得所述第二电子泵不需要保持高压工作,可以切换工作模式,配合第一蓄能器,间歇高压工作,以此降低能耗,延长使用寿命;
[0020]2、高压滤清器的一侧并联有第二旁通阀,可防止高压滤清器内发生堵塞导致整个主油路的堵塞,有效保证了主油路的持续通畅。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2]图1:本技术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4]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
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变速箱液压系统,包括供油子系统1、主油压控制子系统2、离合器控制子系统3、换挡控制子系统4和润滑冷却子系统5,所述供油子系统1内设置有相连的第一电子泵101和第二电子泵102,所述第一电子泵101通过润滑油路6与润滑冷却子系统5连通,所述第二电子泵102通过主油路7连通主油压控制子系统2,所述主油路7的油压大于所述润滑油路6;所述第二电子泵102还连接有一两位两通开关阀201,所述两位两通开关阀201与所述主油路7并联设置,所述两位两通开关阀201可连通所述润滑油路6;当所述两位两通开关阀201关闭时,所述第二电子泵102连通主油路7;当所述两位两通开关阀201开启时,所述第二电子泵102连通所述润滑油路6。
[0026]并联设置所述两相两通开关阀201与主油路7,利用主油路7和润滑油路6之间油压不一致的特点,使得可以仅通过两相两通开关阀201的开闭就可实现主油路7和润滑油路6的切换,使得所述第二电子泵102不需要保持高压工作,可以切换工作模式,配合第一蓄能器,间歇高压工作,以此降低能耗,延长使用寿命。
[0027]具体的,所述主油压控制子系统2内设置有所述第一蓄能器202,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变速箱液压系统,包括供油子系统(1)、主油压控制子系统(2)、离合器控制子系统(3)、换挡控制子系统(4)和润滑冷却子系统(5),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子系统(1)内设置有相连的第一电子泵(101)和第二电子泵(102),所述第一电子泵(101)通过润滑油路(6)与润滑冷却子系统(5)连通,所述第二电子泵(102)通过主油路(7)连通主油压控制子系统(2),所述主油路(7)的油压大于所述润滑油路(6);所述第二电子泵(102)还连接有一两位两通开关阀(201),所述两位两通开关阀(201)与所述主油路(7)并联设置,所述两位两通开关阀(201)可连通所述润滑油路(6);当所述两位两通开关阀(201)关闭时,所述第二电子泵(102)连通主油路(7);当所述两位两通开关阀(201)开启时,所述第二电子泵(102)连通所述润滑油路(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压控制子系统(2)内设置有第一蓄能器(202),所述第二电子泵(102)连通所述主油路(7)给所述第一蓄能器(202)供油,所述离合器控制子系统(3)、换挡控制子系统(4)由所述第一蓄能器(202)供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泵(102)与所述第一蓄能器(202)之间的主油路(7)上依次设置有高压滤清器(206)和第一单向阀(204),所述第一单向阀(204)控制液压油从所述第二电子泵(102)向所述第一蓄能器(202)单向流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泵(102)与所述第一蓄能器(202)之间的主油路(7)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高压滤清器(206)并联的第二旁通阀(20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箱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压控制子系统(2)内设置有与所述主油路(7)连通的安全阀(203),用于限制所述主油压控制子系统(2)、离合器控制子系统(3)、换挡控制子系统(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强朱顺利李英俊解建苏鹏韩启锋
申请(专利权)人:坤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