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田间地表径流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546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田间地表径流的处理系统,包括沉砂池,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池和出水池;所述进水池、沉砂池、生物反应池和出水池依次通过水管串联;所述进水池内设置有沉砂挡板;所述出水池内设置有出水调节闸门,且与出水池出水端连接的所述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处理系统可控制系统处理的水流流量以及水力停留时间,能有效除去污水中的硝酸盐等污染物,降低了市政污水处理系统的负荷。降低了市政污水处理系统的负荷。降低了市政污水处理系统的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田间地表径流的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田间地表径流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农田生产活动中的各种污染物如沉淀物、营养物、农药、病菌等,通过径流、淋溶和农田排水等途径,以低浓度、大范围的形式从土壤圈向人圈扩散的污染过程。农业面源污染的形成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包括降雨径流过程、土壤侵蚀过程、地表溶质溶出过程和土壤溶质渗漏过程,这四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其发生过程受到土壤、地形、降雨、土地覆盖、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已全面超过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成为全国最大的环境污染源;全国氮、磷污染负荷中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率超过50%、化学需氧量(COD)污染负荷中农业面源污染贡献率接近40%。
[0003]农业面源污染田间地表径流污水的一个典型的水质问题是硝酸盐含量过高,溪流、河流和湖泊的水质会受到农业排水中硝酸盐污染。以往对于农业面源污染农田尾水处理的技术一般采用稳定塘处理系统、土地处理系统和湿地处理系统,这些技术仅仅是采用植物或动物对尾水中富含的化肥等营养成分简单二次利用,对硝酸盐处理程度低,不能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田间地表径流的处理系统,其可控制系统处理的水流流量以及水力停留时间,能有效除去污水中的硝酸盐等污染物,降低了市政污水处理系统负荷。
[0005]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田间地表径流的处理系统,包括沉砂池,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池和出水池;
[0007]所述进水池、沉砂池、生物反应池和出水池依次通过水管串联;所述进水池内设置有沉砂挡板;所述出水池内设置有出水调节闸门,且与出水池出水端连接的所述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门。
[0008]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进水池内还设置有泄水调节闸门,且所述泄水调节闸门设置于沉砂挡板远离进水池进水口的一侧;所述进水池远离其进水口的一侧设置有过载排水管,且所述过载排水管的出水端直接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或与水管的末端连接。
[0009]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进水池与沉砂池连通的出水口设置于沉砂挡板与泄水调节闸门之间的进水池底部。
[0010]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进水池与沉砂池之间连接的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门。
[0011]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生物反应池为地下木片生物反应池,所述生物反应池包
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土壤层、木片层、砂石层和防渗层。
[0012]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土壤层的厚度为0.2~0.5m,所述木片层的厚度为0.7~0.9m,所述砂石层的厚度为0.2~0.5m,所述防渗层的厚度为1~2mm。
[0013]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防渗层为为HDPE膜。
[0014]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木片层采用尺寸为长0.5~2.5cm,宽0.5~2.5cm,高0.5~2.5cm的木片铺设。
[0015]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生物反应池的尺寸为长30~35m,宽3.0~7.5m,高1.3~1.5m。
[0016]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生物反应池设置于地面以下位置。
[0017]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
[0018](1)本田间地表径流的收集处理系统设置有进水池、出水池等,可对进、出水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可调节系统处理的流量以及水力停留时间,以保证污染物可有效除去,并且处理后的田间地表径流可接入田间进行回用,以节约水资源;同时,在高流量情况下,本系统可直接卸流,以保证处理系统的安全、长效运行。
[0019](2)相较于以往的处理系统,本田间地表径流的收集处理系统通过木片的资源化利用,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处理中普遍存在的碳源不足问题,实现了废物利用,节约了成本。
[0020](3)本田间地表径流的收集处理系统提出地下生物反应池设计,不占用地表土地空间,很适合于农田缓冲带和草地的边缘。
[0021](4)本田间地表径流的收集处理系统相较于传统处理工艺的使用寿命长,可达15~20年左右。
[0022](5)实践证明,本田间地表径流的收集处理系统的硝酸盐去除率能达到90%,而湿地处理系统的硝酸盐去除率一般在40%~70%之间。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上述图中各标识的含义为:1

进水池;101

沉砂挡板;102

泄水调节闸门;103

过载排水管;2

沉砂池;3

生物反应池;301

土壤层;302

木片层;303

层砂石层;304

防渗层;4

出水池;401

出水调节闸门;402

排水阀门;5

进水管;501

进水阀门;502

排水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
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实施例
[0028]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田间地表径流的处理系统,请参阅图1,包括沉砂池2、生物反应池3、进水池1和出水池4;
[0029]进水池1、沉砂池2、生物反应池3和出水池4依次通过水管5串联;进水池1内设置有沉砂挡板101;出水池4内设置有出水调节闸门401,且与出水池4出水端连接的水管5上设置有排水阀门502;沉砂池2设置于生物反应池3的前端,沉砂池2可对农田地表径流末端污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进行去除,可起到保护生物反应池3的作用;生物反应池3通过微生物的反硝化反应对污水进行除氮;
[0030]在该实施例中,农业面源田间地表径流经水管5依次流入进水池1、沉砂池2、生物反应池3、出水池4;具体的,农业面源田间地表径流流入沉砂池2的污水在经过沉淀后,流入生物反应池3,在生物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田间地表径流的处理系统,包括沉砂池(2),生物反应池(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池(1)和出水池(4);所述进水池(1)、沉砂池(2)、生物反应池(3)和出水池(4)依次通过水管(5)串联;所述进水池(1)内设置有沉砂挡板(101);所述出水池(4)内设置有出水调节闸门(401),且与出水池(4)出水端连接的所述水管(5)上设置有排水阀门(5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田间地表径流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池(1)内还设置有泄水调节闸门(102),且所述泄水调节闸门(102)设置于沉砂挡板(101)远离进水池(1)进水口的一侧;所述进水池(1)远离其进水口的一侧设置有过载排水管(103),且所述过载排水管(103)的出水端直接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或与水管(5)的末端连接;所述进水池(1)与沉砂池(2)连通的出水口设置于沉砂挡板(101)与泄水调节闸门(102)之间的进水池(1)底部;所述进水池(1)与沉砂池(2)之间连接的水管(5)上设置有进水阀门(50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田间地表径流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立黄罕添于雄军谢琼罗思卡胡浩川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四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