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催化与微生物降解一体化的水处理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5369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催化与微生物降解一体化的水处理反应装置,包括反应水槽和原水水箱,反应水槽内设置有沙滤层,在反应水槽内部的沙滤层上方的区域形成反应区,反应区的中心位置处直立设置有紫外灯组件,且反应区中设有若干环绕紫外灯组件四周设置的光催化板以及铁丝网柱,铁丝网柱内填充有微生物胶球或挂载有微生物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沙滤层能将待处理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进行过滤处理,降低了废水的浑浊度,且铁丝网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微生物胶球或微生物膜散落在反应水槽中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使微生物直接暴露于紫外光照射环境下,从而保证了微生物的活性,有利于提高微生物降解效率。有利于提高微生物降解效率。有利于提高微生物降解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催化与微生物降解一体化的水处理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光催化与微生物降解一体化的水处理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光催化与微生物一体反应装置中,大部分是在实验中进行试验使用,仅对个别特种废水进行单一的处理研究,处理量较少,不适合于实际生产的废水处理。在实际生产中,废水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进入光催化与微生物一体反应装置中将导致废水过于浑浊而影响光照在废水中的照射强度,从而影响光催化降解废水的效率。此外,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没有得到保护,容易受到紫外灯等光源的辐射而失活,影响微生物的降解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催化与微生物降解一体化的水处理反应装置,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的光催化与微生物一体反应装置其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没有得到保护,容易受到紫外灯等光源的辐射而失活,进而影响微生物的降解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光催化与微生物降解一体化的水处理反应装置,包括反应水槽和原水水箱,反应水槽底部设有水槽进水口和排污口,水槽进水口与原水水箱的出口之间通过进水管路连通,且进水管路上设有水泵,反应水槽上部设有水槽出水口,水槽出水口通过回水管路与原水水箱相连通,反应水槽内设置有能对由水槽进水口输入的原水进行过滤的沙滤层,在反应水槽内部的沙滤层上方的区域形成反应区,反应区的中心位置处直立设置有紫外灯组件,且反应区中设有若干环绕紫外灯组件四周设置的光催化板以及铁丝网柱,铁丝网柱内填充有微生物胶球或挂载有微生物膜,且各铁丝网柱底部设有曝气盘,各曝气盘通过气管与外置的气泵连通。
[0006]进一步,还包括能够适配盖合在反应水槽上端的盖板,紫外灯组件以及各铁丝网柱与光催化板均连接在盖板上。
[0007]进一步,盖板通过卡扣连接结构与反应水槽上端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0008]进一步,紫外灯组件包括紫外灯管和石英玻璃管,紫外灯管套置在石英玻璃管内,使通过石英玻璃管能将紫外灯管与反应区内的水相互隔开。
[0009]进一步,沙滤层由层堆设置的粗砂层、石英石层和珊瑚砂层组成。
[0010]进一步,反应水槽内壁上设有能反射紫外光的铝箔纸。
[0011]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所述的光催化与微生物降解一体化的水处理反应装置中,原水水箱中的待处理废水经过进水管路上的水泵的输送能从水槽进水口输入到反应水槽内,然后经过
反应水槽内的沙滤层将待处理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进行过滤处理,降低了废水的浑浊度,过滤后的废水向上渗透到反应区中,此时,通过紫外灯组件与光催化板的配合能有效地对废水进行光催化降解,同时,铁丝网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微生物胶球或微生物膜散落在反应水槽中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使微生物直接暴露于紫外光照射环境下,从而保证了微生物的活性,有利于提高微生物降解效率,同时,还可向反应水槽内投入适当的营养物质以便于微生物的繁殖生长,且通过曝气盘曝气能给反应水槽内微生物的生长提高氧量,使得微生物能够附着于铁丝网壁上,以更好地对反应水槽内的废水进行微生物降解。而反应水槽内的水是从下向上流的,因此,经过光催化与微生物降解后的水漫过反应水槽上的水槽出水口后,能够通过回水管路回流到原水水箱内,而后再次通过水泵输入到反应水槽内,形成循环处理,直至废水处理达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标号说明:
[0015]1、反应水槽,2、原水水箱,3、沙滤层,4、紫外灯组件,5、光催化板,6、铁丝网柱,7、曝气盘,8、气泵,9、盖板,11、水槽进水口,12、排污口,13、水槽出水口,14、反应区,41、紫外灯管,42、石英玻璃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请参照附图1,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催化与微生物降解一体化的水处理反应装置,包括反应水槽1和原水水箱2,反应水槽1底部设有水槽进水口11和排污口12,水槽进水口11与原水水箱2的出口之间通过进水管路连通,且进水管路上设有水泵,反应水槽1上部设有水槽出水口13,水槽出水口13通过回水管路与原水水箱2相连通,反应水槽1内设置有能对由水槽进水口11输入的原水进行过滤的沙滤层3,在反应水槽1内部的沙滤层3上方的区域形成反应区14,反应区14的中心位置处直立设置有紫外灯组件4,且反应区14中设有若干环绕紫外灯组件4四周设置的光催化板5以及铁丝网柱6,铁丝网柱6内填充有微生物胶球或挂载有微生物膜,且各铁丝网柱6底部设有曝气盘7,各曝气盘7通过气管与外置的气泵8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原水水箱2中的待处理废水经过进水管路上的水泵的输送能从水槽进水口11输入到反应水槽1内,然后经过反应水槽1内的沙滤层3将待处理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进行过滤处理,降低了废水的浑浊度,过滤后的废水向上渗透到反应区14中,此时,通过紫外灯组件4与光催化板5(负载有光催化剂的板)的配合能有效地对废水进行光催化降解,同时,铁丝网柱6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微生物胶球或微生物膜散落在反应水槽1中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使微生物直接暴露于紫外光照射环境下,从而保证了微生物的活性,有利于提高微生物降解效率,同时,还可向反应水槽1内
投入适当的营养物质以便于微生物的繁殖生长,且通过曝气盘曝气能给反应水槽1内微生物的生长提高氧量,使得微生物能够附着于铁丝网壁上,以更好地对反应水槽1内的废水进行微生物降解。而反应水槽1内的水是从下向上流的,因此,经过光催化与微生物降解后的水漫过反应水槽1上的水槽出水口13后,能够通过回水管路回流到原水水箱2内,而后再次通过水泵输入到反应水槽1内,形成循环处理,直至废水处理达标;之后通过打开排污口12便可将过滤下来的大颗粒污物排出。
[0019]请参照附图1,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还包括能够适配盖合在反应水槽1上端的盖板9,紫外灯组件4以及各铁丝网柱6与光催化板5均连接在盖板9上。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反应水槽1内壁上设有能反射紫外光的铝箔纸。盖板9与反应水槽1内壁的铝箔纸的设置均是为了最大化的利用紫外光光源,以提高光催化反应效率。
[0020]请参照附图1,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盖板9通过卡扣连接结构与反应水槽1上端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0021]请参照附图1,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紫外灯组件4包括紫外灯管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催化与微生物降解一体化的水处理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水槽(1)和原水水箱(2),反应水槽(1)底部设有水槽进水口(11)和排污口(12),水槽进水口(11)与原水水箱(2)的出口之间通过进水管路连通,且进水管路上设有水泵,反应水槽(1)上部设有水槽出水口(13),水槽出水口(13)通过回水管路与原水水箱(2)相连通,反应水槽(1)内设置有能对由水槽进水口(11)输入的原水进行过滤的沙滤层(3),在反应水槽(1)内部的沙滤层(3)上方的区域形成反应区(14),反应区(14)的中心位置处直立设置有紫外灯组件(4),且反应区(14)中设有若干环绕紫外灯组件(4)四周设置的光催化板(5)以及铁丝网柱(6),铁丝网柱(6)内填充有微生物胶球或挂载有微生物膜,且各铁丝网柱(6)底部设有曝气盘(7),各曝气盘(7)通过气管与外置的气泵(8)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催化与微生物降解一体化的水处理反应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奕灵傅海燕吴冬阳王竹一覃茜榆吴义诚金磊高攀峰刘建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