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粉尘收集转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521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粉尘收集转送装置,包括支撑杆、第一U型架和下料斗,在第一U型架上设置有支撑杆,在支撑杆上方设置L状支撑板,在支撑杆顶部设置下料斗,在下料斗下方设置限位机构,在限位机构下方的底板上设置顶升机构,在L状支撑板的延板上设置有第一滚轮,在弧形板内侧面上设置第二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延板上设置有横状滚动的第一滚轮,便于收集粉尘的料桶能够在L状支撑板上移动,通过在弧形板内侧设置竖状滚动的第二滚轮,便于料桶的向上移动;通过设置顶升机构,使料桶顶部开口与环状延板贴合在一起,避免输料过程中出现漏灰的情况,避免出现粉尘飞扬的情况。避免出现粉尘飞扬的情况。避免出现粉尘飞扬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粉尘收集转送装置
[0001]

[0002]本技术涉及一种粉尘转运用的收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粉尘收集转送装置。
[0003]
技术介绍

[0004]在电厂、化工厂、钢铁厂等产生粉尘的车间内,离不开负压吸尘系统的使用,通过集尘罩收集风粉混合物,由管道传递负压将粉尘传回除尘器,最后将收集的粉尘通过管道输送至料桶内,最后再统一处理;在粉尘输送至料桶内的过程中,会出现灰尘四起的情况,使厂房内的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移动式粉尘收集转送装置,解决输灰过程中出现灰尘四起的情况,使施工现场保持良好的环境。
[0007]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移动式粉尘收集转送装置,包括支撑杆、第一U型架和下料斗,所述支撑杆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U型架两端的框架上,在所述第一U型架左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限位竖板,在所述第一U型架的上方设置有L状支撑板,所述L状支撑板为两个,呈对称状分布在限位竖板的两侧,且每个L状支撑板的左端分别与限位竖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每个所述L状支撑板的左端与第一U型架之间设置有第二支腿,在所述L状支撑板右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腿;在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上部设置有下料斗,在所述下料斗下端口的外部设置有环状延板,在所述环状延板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机构,在所述限位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位于第一U型架内,且底板的左端与第一U型架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顶升机构。
[0009]所述支撑杆与第一U型架之间设置有加强杆,且加强杆为两个。
[0010]所述限位机构由弧形板、连接板、第二定位板和第二滚轮组成,所述连接板为两个,分别与弧形板的两端铰接在一起,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与其中一个支撑杆的外部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另一个所述连接板的外部设置有定位销孔,且在定位销孔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二定位板,在每个所述第二定位板对应定位销孔的位置处分别挖设有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二定位板和定位销孔通过定位销固定在一起;在所述弧形板的内侧面上设置挖设有至少三个第二凹槽,在每个第二凹槽内分别设置有竖状滚动的滚轮。
[0011]所述顶升机构由气缸、第一定位板、L状定位板、顶板、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位移杆组成,在所述底板靠近左端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定位板,且第一定位板为两个,呈对称状分布在底板的两侧;在每个第一定位板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滑槽;在两个第一定位板之间设置有第二竖板,所述第二竖板为两个,在每个所述第二竖板的外侧面对应滑槽的位置处设置有相匹配的滑块,所述第二竖板与第一定位板滑动连接在一起;在每个所述第一定位板顶面的右端分别设置有L状定位板,且L状定位板的长度为第一定位板的二分之一,在两个所述L状定位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为两个,且两个第一竖板的顶部分别伸出L状定位板的顶部,在所述两个第一竖板的顶部设置有顶板;在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二
竖板之间设置有两组活动杆组件,所述每组活动杆组件分别由位移杆和轴组成,在所述两个第一竖板的两端之间分别设置有轴,在所述两个第二竖板的两端之间分别设置有轴,位于两个第一竖板左端的轴与两个第二竖板左端的轴之间活动连接有两个位移杆,且两个位移杆的中部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一起;位于两个第一竖板右端的轴与两个第二竖板右端的轴之间活动连接有两个位移杆,且两个位移杆的中部通过连接杆连接在一起;所述气缸设置在底板的右端,且气缸的推杆与第二竖板右端的轴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2]所述L状支撑板底部的延板上分别挖设有至少三组第一凹槽,在每个所述第一凹槽内分别设置有横状滑动的第一滚轮。
[0013]所述顶升机构的顶部与L状支撑板底部之间的间距为5cm,且顶升机构位于两个L状支撑板底部内侧边之间的位置处。
[0014]所述第一竖板位于第二竖板的上方,且第一竖板的后端位于第二竖板上端面中部的位置处。
[0015]所述环状延板位于限位竖板的上方,且环状延板的左端伸出限位竖板。
[0016]所述的移动式粉尘收集转送装置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7](1)、将叉车移动至L状支撑板右端的位置处,使插件举升至与延板处于同一高度即可;
[0018](2)、将定位销抽出,将弧形板打开,将料桶放置在下料斗下方的位置处,将弧形板合住,通过定位销将弧形板端部的连接板与第二定位板固定;
[0019](3)、启动气缸,使料桶被顶起,打开输料管上的开关,使粉尘通过输料管进入下料斗内,并落入料桶中;
[0020](4)、输料完毕后,料桶需要静置3

5分钟后,再次启动气缸,料桶复位,将定位销抽出,打开弧形板,工作人员手扶料桶沿着L状支撑板移动至叉车上;
[0021](5)、再次换上新的料桶,重复(1)

(4)中的步骤。
[0022]本技术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0023]1、本技术通过在延板上设置有横状滚动的第一滚轮,便于收集粉尘的料桶能够在L状支撑板上移动,避免装满物料的料桶由于沉重无法移动的情况。
[0024]2、本技术通过在下料斗下方设置限位机构,使用时,将料桶放在弧形板内,避免料桶在举升过程中在L状支撑板上左右移动,起到限位的作用,通过在弧形板内侧设置竖状滚动的第二滚轮,避免弧形板与料桶外壁紧贴而影响料桶顺利顶升。
[0025]3、本技术通过设置顶升机构,能够快速将料桶顶起,使料桶顶部开口与环状延板贴合在一起,避免输料过程中出现漏灰的情况,避免出现粉尘飞扬的情况。
[0026]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第一定位板和L状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顶升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0030]图4为本技术位移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限位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33]图7为本技术气缸未使用时,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分布图;
[0034]图6中,A表示为输料管道,B表示为料桶。
[0035]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0037]实施例:参见图1

图7,移动式粉尘收集转送装置,包括支撑杆1、第一U型架2和下料斗7,支撑杆1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U型架两端的框架上(具体在第一U型架两端框架的中部位置处),在第一U型架2左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限位竖板10,在第一U型架2的上方设置有L状支撑板3,L状支撑板3为两个,呈对称状分布在限位竖板10的两侧,且每个L状支撑板3的左端分别与限位竖板10的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每个L状支撑板3的左端与第一U型架2之间设置有第二支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粉尘收集转送装置,包括支撑杆(1)、第一U型架(2)和下料斗(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U型架(2)两端的框架上,在所述第一U型架(2)左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限位竖板(10),在所述第一U型架(2)的上方设置有L状支撑板(3),所述L状支撑板(3)为两个,呈对称状分布在限位竖板(10)的两侧,且每个L状支撑板(3)的左端分别与限位竖板(10)的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每个所述L状支撑板(3)的左端与第一U型架(2)之间设置有第二支腿(20),在所述L状支撑板(3)右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腿(19);在两个所述支撑杆(1)的上部设置有下料斗(7),在所述下料斗(7)下端口的外部设置有环状延板(8),在所述环状延板(8)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机构,在所述限位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底板(11),所述底板(11)位于第一U型架(2)内,且底板(11)的左端与第一U型架(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底板(11)上设置有顶升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粉尘收集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与第一U型架(2)之间设置有加强杆(9),且加强杆(9)为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粉尘收集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由弧形板(15)、连接板(16)、第二定位板(17)和第二滚轮(15

2)组成,所述连接板(16)为两个,分别与弧形板(15)的两端铰接在一起,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16)与其中一个支撑杆(1)的外部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另一个所述连接板(16)的外部设置有定位销孔(16

1),且在定位销孔(16

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二定位板(17),在每个所述第二定位板(17)对应定位销孔(16

1)的位置处分别挖设有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二定位板(17)和定位销孔(16

1)通过定位销(18)固定在一起;在所述弧形板(15)的内侧面上设置挖设有至少三个第二凹槽(15

1),在每个第二凹槽(15

1)内分别设置有竖状滚动的滚轮(15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粉尘收集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由气缸(12)、第一定位板(13)、L状定位板(14)、顶板(21)、第一竖板(22)、第二竖板(23)和位移杆(25)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晓光孟爱梅孟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山能致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